我与景德镇陶艺人

2018-11-20 10:50何娇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陶艺市场创新

摘 要:本文是以我和景德镇当地四位陶艺人为线索,总结了我与他们之间的对话,写下的我在景德镇当地的一些所感所发。

关键词:陶艺;设计;创新;市场

正文:

景德镇瓷器自古享有盛誉,“瓷都”地位的美名也是由古代陶瓷产业的兴盛而奠定。初入景德镇,便感受到了厚重的历史气息,那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瓷韵,宛若端庄大方的清雅女子。碎石街头白墙灰瓦,伴随着青花瓷的底蕴,街道两旁是景德镇独有的用美丽的瓷柱做成的街灯,带有艺术造型的陶瓷垃圾桶,令我心中暗叹,这不愧是瓷都,有点奢侈,有点任性。随着对瓷都深入的了解,我对在这里生存生活的陶瓷工作者有了浓厚的兴趣。想要了解他们对现代艺术有什么见解与感悟。

开始我接触到了一位老师,大概40岁左右,初见她穿着一件青花瓷纹样的民族风长衣,上面还沾着些许陶泥的气息,我想这可能就是她的工作服吧,不过这足以看出她对陶瓷的喜爱。她有着自己的工作室,居住在景德镇著名的三宝国际陶艺村,老师与我讲了很多有关三宝村来历的故事。

通过谈话了解到,老师所做的陶瓷大多是仿元代的陶瓷,元代青花是陶瓷里最早的成熟的青花,还有一种说法是唐代也有一些的青花,但那时候都是相对的不成熟,只有到了元代才出现了大批成熟的青花,宋代时期是只有单色的青花。老师十分的谦虚,说自己也只是尽量的去仿制元代的陶瓷,因为当时的很多工艺其实到现在已经大部分都失传了,而元代烧窑用的是柴窑,但是老师说他们基本上不会使用柴窑,因为柴窑成本太高,单单是柴火烧下来都需要几万元的成本。但除了不烧柴窑,其他的工艺基本还是按照元代的样式去做的。讲完了元代,老师告诉我们紧接着的是明代和清代的陶瓷,陶瓷是和当时的时代结合的很紧密的,这和我们穿衣服是一个道理,比如这个年代我们穿的是牛仔T恤,而在民国时期是旗袍,文革时期又不一样。而元代,清代,明代的陶瓷又是不同的,是不一样的。但陶艺则是现代才出现的,它是符合现代人的一种艺术元素,是作为一种创新来补充的,有着其极大的随意性。是一种表现当代的艺术,老师通过讲陶艺和古代陶瓷的对比分析,使我们对于陶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老师通过细心的讲解,告诉了我们在景德镇当地,陶瓷是有手工和机器生产之分的,这也是陶瓷这一门艺术发展到现今的一种状况,明细分工提高,各方面都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也可谓是对传统的一种补充。

沿着三宝村继续往里走,我们有幸接触到一位陶瓷工厂的老板大叔,刚开始并不十分愿意让我们进入参观,在我们表明来意,一点一点的交谈中,他慢慢地敞开心扉,陶瓷厂的老板大叔他对于陶瓷生产的一整套工艺特别了解,尤其是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工厂烧制陶瓷的机器铁炉,高达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烧出一批批的精美陶瓷,其中他们创造性的用石砖搭建了一个用于放置没被烘干陶瓷的场所。而这个场所是连着用于烧制陶瓷的大铁炉,利用其排出来的热气来达到烘干陶瓷的作用,讲到这里,陶瓷厂的老板大叔脸上透露出得意的神情。

他还给我们介绍了另外一个得意之作,是一个瓶口奇特的陶瓷,他说到,这个陶瓷别的产家是做不出来的,只有在他这工作的一个小伙可以制作出来,而这个小伙为了能做出这种陶瓷,足足花了有5年的时间去学习。这样想来,陶瓷这门艺术真的是门道很深,不是表面上那么简简单单的。我们从陶瓷厂大叔那基本了解到了陶瓷的制作工艺,首先需要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接着是拉坯,然后是印坯,接着会利坯,再接着是晒坯,最后还会进行烧窑和彩绘。了解了以后我們不仅感叹这看似简单的陶瓷原来是需要那么多的工序才可以制作的出来,不仅心生佩服。

再后来我们来到了景德镇陶瓷市场,接触到了一位经营瓷板画的店主,他所出售的瓷板画作品都是出自于自己手中,与他我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谈话。他并不是景德镇本市人,因上大学时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而选择留在景德镇生存发展。走出大学已有十几个年头,我们聊了很多,我和老板都一致认为现代人们更加的喜欢简洁的风格,老板的画里有大量的留白,透露出一种简洁时尚的感觉,深深的吸引着我。老板说他大量的创作灵感还是来源于网上,我多少还是建议他多去看看景德镇周边的景色,其实或许就会有不错的收获。通过与老板的交流,我开始明白其实我们学的设计与陶瓷艺术有许多的想通之处,陶瓷里上的青花其实也是很注重布局,位置,而平面设计不也正是这样吗?它的排版不就和青花的布局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吗?和老板谈了很多,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作品创作,其实更应该多一些的质朴,才会带给人多一些的感动。

最后接触的是一位90后的姐姐,年龄比我大一岁吧,她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也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她对景德镇有着浓浓的故乡情,她向我描述了在景德镇生活的这几年,其实也是受艺术熏陶的几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在精美的陶瓷器型上作画味道还是蛮好的。她告诉我为什么许多的艺术家愿意生活在景德镇,因为景德镇这个地方只要你能想到,就没有做不出来的工艺,它生活的慢节奏,是一个供艺术家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听她这么一说,我多少也开始向往这样的生活。

与这些景德镇不同的人交谈,我理解了很多。他们分别是艺者、工者、易者、业者。但我可以深深的感受到这个瓷城的那份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可以从这里的人中完完全全的体现出来,我不仅思索,其他的城市为什么就没有这样高度统一的文化积淀?有哪一个城市像景德镇一样?瓷器文明天下。

这个城市,从开始我见到它。它街边的一点一滴,小到街边的垃圾桶,灯柱,大到这里的人文环境,哪怕是这里的学校,在景德镇后面还要加陶瓷两个字,叫景德镇陶瓷学院。哪哪都是瓷器;在这里的艺者,踩着古人足迹,深入传统艺术的殿堂,与现代艺术理念相碰撞,在实践中创新,他们有着自己的追求,像我接触的这位老师,她就是一位艺者,她精通陶瓷这一门技艺,她有着自己的重点—元代陶瓷,她不是什么陶瓷都模仿,而是有重点的专攻。而在景德镇三宝村,有无数地这样的艺者,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和对于陶瓷艺术的喜爱,他们努力使得景德镇陶瓷成为了这个城市的特色。而其他城市的从业者就没有那么的单一化,而是更多的是一种多元化,我想这可能是其他城市始终无法形成景德镇这样艺术,又带一些商业的特色在里面。而这里的工者,像我见到的那个陶瓷厂老板,他们更像是景德镇这一大产业链的生产者。促进了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将景德镇的这一个陶瓷文化转化成产业链,也正是这样一个产业链,带动了整个景德镇经济的发展。而我接触的画店老板,他是一位业者,如果说陶瓷厂老板大叔是生产者,那么他就是经营者,他们将产品卖往全国各地,他们都是促进整个景德镇商业发展的贡献者。而最后交往的那位姐姐,是一位易者,她更像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她对于景德镇的感受,也正是景德镇的迷人之处。他们都是工艺传承人,还原最真实艺术的过程,他们本身也是在生活,所以也更加真实。

作者简介

何娇(1994.7—),女,汉族,陕西渭南人,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7级在读研究生。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陶艺市场创新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