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研究
——以足球俱乐部为例

2018-11-26 00:07张建宇
运动精品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社团

张建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的学习量,以累计平均学分绩点为尺度,衡量学生成绩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从其运行机制看,核心是大学课程组织系统,课程和学分是其基本元素,具有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学习内容的弹塑性;课程选择的灵活性;较大的竞争性和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等特征[1]。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是根据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大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出发点,为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实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是当前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的能够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实现新大纲“三自主”基本目标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2]。

足球项目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具有影响范围广、普及度高、竞技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在高校内具有很强的群众基础,是大学生们乐于参与的一项体育运动。高校足球俱乐部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课内足球教学和课外足球训练及大学生足球社团活动纳入到足球俱乐部中统筹发展,通过足球教学、训练、竞赛等形式有效带动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俱乐部教学模式为高校内喜欢足球的大学生提供了提高足球技能,提升足球文化知识,增进相互交流的课程平台,有效推动了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发展。

1 高校足球俱乐部的构成模式

1.1 课内足球俱乐部

课内足球俱乐部是以足球项目教学为主的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形式。课程构成形式为,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足球俱乐部课程资料(教师资料、上课时间、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等)整合后挂网供学生选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时间、选择教师的形式自愿选择足球俱乐部课程。足球俱乐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足球理论知识、足球技能、基本技战术及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实践能力等,其特色是能够将学校内各个学院、各个年级与班级的足球爱好者们组织到一起,进行专门的足球兴趣与特长培养,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掌握较专业的足球文化知识和专项技能。

1.2 课外足球俱乐部

课外足球俱乐部主要由学校足球运动队和足球社团构成,属于高校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课外体育类活动。

1.2.1 学校足球队

学校足球队是由学校体育主管部门组织成立的以足球训练和代表学校参加校外足球比赛与交流活动为主要任务的学生体育代表队,其开展训练具有固定时间和固定场地,有带队教练并有一定经费支持的课程性质特征。球队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具有足球特长的学生组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系统的训练,代表学校参加各类高校间的足球比赛。球队管理主要依据学校制定的运动队管理办法来进行统一的管理约束,队员通过系统的足球训练可以掌握较高的足球专项技能,通过参加比赛有效提高足球专项竞技能力和综合能力。

1.2.2 学生足球社团

高校足球社团是由学校内爱好足球运动的大学生们自愿参与,并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成立的以提高足球专项技能,开展足球竞赛交流等活动为主要目的的学生群体组织。社团有一定数量较为固定的成员,会定期开展足球活动,主要以训练、比赛和球迷活动为主,平时每周有1—2次的以社团内部成员比赛为主的训练活动,每学期会组织较为正规的校内足球比赛活动,由社团内成员担任赛事组织者及裁判员,完成各项比赛工作。社团开展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课外时间段,开展活动的场地较为固定,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团成员交纳的会费和社会赞助。社团由校内足球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社团开展活动主要是由社团内专业技术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骨干学生来负责,指导老师起主导作用。

2 足球俱乐部教学特色

2.1 课内足球俱乐部教学

课内足球俱乐部课程,通过“三自主”的形式将喜欢足球项目的学生组织到一起上课,学生在足球兴趣的带动下,具有上课积极性高,教学训练与比赛的参与主动性强的特征。课内足球俱乐部在教学中多采用了“团队合作性教学法”、“培养自主性教学法”、“组织班级足球联赛”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在课程考核方面以客观综合评定为主导思想,淡化了以运动成绩为主的结果考核,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体育成绩的评定充分体现客观性和人性化。

课内足球俱乐部课程设计一般由热身练习、足球技能练习和教学比赛三个环节组成,在具体实践教学环节中多采用了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热身练习阶段除了必要的拉伸练习外多以单项技术练习为主,比如一对一脚内侧传接球练习、运球练习等,将简单的,无对抗的基本技术练习安排到热身阶段,有助于学生在多接触足球的状态下充分做好热身准备,同时有效掌握基本踢球技术。

在足球技能练习阶段主要结合游戏、比赛等场景采用小团队合作练习的方法。具体组织过程为:前期课程由教师创设教学场景,布置学习任务,后期课程主要采用教师适当提示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场景的方法。学生随机分组成立练习小组,通过随机分组增加不同系别、班级学生间开展交流的机会;采用男女学生混合搭配分组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分组后由各个小组自行设置练习场景,设计各单项技术组合方法,制定传接球及运控球等技术结合的跑位路线等,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提醒传跑路线,相互指导踢球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足球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力。通过在团队中自我组织和管理,相互间的交流与帮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

在教学比赛环节,俱乐部教学所采用的是组织班级内足球联赛的形式,将联赛几乎贯穿于整个学期。具体组织过程为,学生通过前期课程掌握基本的踢球技术和足球竞赛规则方面的知识后,指导学生成立 3到 5支足球队,每支队由7-10名队员组成,制定班级足球竞赛规程,制定参赛办法和奖励办法(按名次给予相应的体育成绩加分奖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比赛采用七人制或五人制的竞赛办法,模拟足球联赛的赛制进行单循环制编排,制定出相应的秩序册,由每个队的队员轮流组成裁判组,在非比赛日执法其他组的比赛。这种由足球俱乐部课程组织的足球联赛,可以充分调动俱乐部内学生踢球的热情,学生可以真实体验到正规足球比赛特有的紧张气氛和激烈程度,能够有效提高足球俱乐部课程的教育意义,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2.2 课外足球俱乐部

学生足球社团和足球队作为课外足球俱乐部,学生在俱乐部里训练和学习达到规定的课程要求和条件,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该学分可以是体育必修课学分,也可以作为公共选修课学分或其他拓展类课程学分。

2.2.1 足球队

学校足球队由学校内来自不同学院和年级的学生球员组成,训练课很难按照常规课程时间来安排,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训练和比赛。通常训练课会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下午16:00-18:00时间段内和周末时间,即便如此安排,仍然会有学生球员以请假或者缺课的方式来参加训练,训练时间和课程学习时间的冲突问题一直找不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下,学校将足球队训练课以课外足球俱乐部课程的形式作为选修课程统一纳入到学校教学管理中,学生球员参加训练课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部分学生修读选修课学分与参加足球训练的矛盾,使他们的学业不受影响,从而有效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保障了学校足球队的稳定发展。

按照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的要求,足球队训练课要实行学分制管理,训练课的组织就必须规范化和课程化。与课内足球俱乐部课程相比较足球队训练课具备课程化所需的体育师资、体育设施和活动经费条件,具备课程所特有的“规范性”和“约束力”特征,因此,足球队实现学分制教学管理是比较易于实现的。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将课程制度文化的相关有益特质渗透进足球训练课里,实行教练员主要负责制,规范球队考勤,引入多元化考评办法,队员每学期参加训练、比赛的次数和时间要达到规定的课时量,通过训练要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等,满足了上述要求就可以给予队员特定的学分。

2.2.2 足球社团

足球社团与体育课程这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诸多差异:比如社团与体育课程的活动目的性是存在差异的,足球社团开展活动更多的是满足社团内成员的需要;在社团活动的组织中,社团的成员相对于体育课程的学生而言更具有主动地位和主导性;足球社团作为一个松散的互益性组织,它的灵活机动性大于体育课程,但是它的规范性和组织约束力却远远不及体育课程,更多的依靠社团成员共同目标的追求和文化认同来形成。因此,要实现将足球社团作为课外体育课程而引入学分管理办法的途径,就必须对足球社团进行改造,将课程制度文化的相关有益特质渗透进足球社团文化,使足球社团活动规范化、课程化[4]。

在足球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社团所需的师资、场地设施和社团活动经费等方面的课程物质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社团指导教师负责制,由指导教师构建社团管理机构,引导社团主要负责学生参与社团管理并协助指导教师完成社团平时训练、比赛等活动。其次,要建立社团成员注册管理和考勤制度,社团成员参加平时训练、比赛、裁判等活动达到规定的课时量,考核评定合格就能够获得相应的学分。第三,“规范化”和“约束力”建设是足球社团相关活动课程化转变的基础,将课程管理办法适当引入到社团活动机制中来,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等课程组织纪律性特征的植入,可以有效提高社团成员的稳定性和社团的规范性,促使足球社团活动课程化。

3 结语

在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指导下,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管理变得更加灵活和具有活力,使得业内专家学者所提倡的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变得易于实现。高校足球课程实行俱乐部制教学管理办法,并非是新瓶装旧酒,它在创新教学、拓展教学、学分管理及课内外一体化等方面的实践为高校体育教学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起到了突破和引领的作用,为高校其他体育项目教学实现俱乐部教学形式,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顺应高校学分制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1]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Z].2014.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2002.

[3]张勤.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试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3(1):104-107.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社团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学分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社团少年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