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全面创新 推动绿色发展

2018-11-26 05:16程蔚中共黄山市委党校
安徽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黄山市绿色生态

◎文/程蔚(中共黄山市委党校)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黄山市好山好水、生态绝佳,2015年11月,黄山市正式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目前,黄山市拥有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重要战略平台,这些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平台,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发展优势。黄山市长期以来致力于生态与环境保护,历经上世纪90年代“五小”关停,二十多年严守招商引资“污染项目一个不上”的绿色“过滤”,生态保护投入与收益反差强烈、发展落差明显,绿色发展面临输血不足的困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黄山市唯有实现动力转换,着力全面创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加快建设更加美丽、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

一、黄山市着力全面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基础

一是经济实力跨上了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持续优化。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跨上500亿元、600亿元两个台阶(2016年576.8亿元、2017年6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关口。2017年,旅游接待量5780万人次,增长11.4%,旅游总收入506亿元,增长12.4%;人均GDP、财政收入等主要均量指标位居全省中上水平,展现出良好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二是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将产业发展作为最紧迫任务,提出“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的科学发展思路。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2.7∶44.1∶43.2调整为2017年的9∶40.2∶50.8。农业特色化初具雏形,茶叶、茶油、竹木等现代山区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3家;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绿色包装、汽车电子、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获批建设,并入选省级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深度融合。

三是城乡建设展现出新面貌。中心城区“一环三片”新格局初步拉开,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4.5平方公里扩大到6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3.3%提高到51%,黄山经济开发区、歙县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试点。区县城和建制镇建设步伐加快,屯光等8个镇跻身全国重点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著,5年来累计投入50.54亿元,实施项目7834个,建成省市级中心村196个,治理改造自然村1563个,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39亿元,黄祁高速、徽州500千伏变电站、月潭水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或开工。

四是社会民生实现了新发展。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0元,比上年增长8.5%和9%,农村居民人均住户存款余额居全省前列。脱贫攻坚成效显著,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5296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9%下降至2017年底的1.2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旅游服务等特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成效,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文化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扎实推进,黟县国际山地车节等一批体育赛事形成规模品牌。平安黄山建设深入推进,气象、地质、地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扎实推进。

五是生态建设呈现出新局面。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两轮试点,全市森林覆盖率82.9%,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三线三边”整治全面开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开工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4%以上,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农药集中配送,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黄山市着力全面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实现五个突破

1.发展理念的突破

推进绿色发展,绿色是前提,发展是核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其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空间开发等各领域和全过程,以生态“红线”支撑发展“绿线”,着力全面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2.产业基础的突破

近年来,黄山市通过实施资源转换战略,资源开发形成了一定基础,但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然较为粗放,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层次低。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发展战略上进行细化梳理,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3.优化结构的突破

未来几年,黄山市经济发展应更加绷紧资源和环境这根弦,认真做好创新发展这篇大文章,将发展的重点放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4.产业升级的突破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微观基础。要积极构建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微观基础,实现产业升级的突破:一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二是抓住科技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两个重点,全面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企业素质,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黄山市特色经济的竞争优势;三是通过技术装备更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手段,加大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引进和集成力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5.管理体制的突破

推动绿色发展,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能够有效支持这种发展的制度基础,这必然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黄山市推动绿色发展成效如何,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建立有限、有效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黄山市着力全面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1.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三业并举的绿色发展体系

(1)创新发展绿色农业。一是要推进理念创新。黄山市农业发展要尽快从把数量矛盾作为主要矛盾、把增产作为主要追求的传统农业发展理念中走出来,树立大食物、大农业的理念。不能仅仅注重农业提供农产品的功能,还要注重发挥农业的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生态涵养等功能,树立农业多功能的理念,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二是要推进科技创新。黄山市要适应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构建“原生态、小产区、大品牌”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三是要推进机制创新。黄山市要尽快构建起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近两年来,黄山市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紧紧围绕控肥、控药措施,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核心,以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为抓手,以水稻、油菜、果树和茶叶等经济作物为重点,积极抓好生物农药和低毒高效农药的示范,力求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2)创新发展绿色工业。黄山市发展绿色工业,要着力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体系;着力建立新型生产方式,促进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依靠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调整,加快和提升黄山市绿色工业发展进程和水平;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健全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工业发展的绿色融资机制、激励引导措施。

(3)创新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推动黄山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必须要坚持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坚持把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和旅游投融资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整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资源,以生态做基础,以文化做内容,以旅游做市场,以互联网和金融作支撑,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全面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消费导向型旅游新投资新供给,全力塑造“大黄山国家公园”全域旅游新品牌。

2.弘扬绿色文化,创建绿色发展人文环境

(1)倡导绿色文化。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绿色文化,根本出路在创新。在新闻媒体长期开设绿色发展专题专栏,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绿色发展宣传。在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的同时,要积极挖掘、弘扬徽州文化中生态环保的传统,营造绿色发展浓厚氛围,凝聚绿色发展能量。

(2)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强化绿色消费引导,增强绿色发展行动自觉,根本出路在创新。配套扶持发展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绿色酒店、节能超市、绿色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推广节能环保绿色产品,通过绿色物流、农产品电商,建设绿色产品网络。倡导绿色出行,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系统,优化城乡公交系统,建设慢行绿道网路,让大美黄山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活更舒心。

3.统筹协调推进,强化绿色发展工作机制

(1)创新绿色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绿色工作推进工作机制,根本出路在创新。成立市级绿色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和协调指导。在绿色发展规划体系下,制定绿色发展年度目标,强化年度目标考核,强化“一把手”推动绿色发展职责。

(2)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根本出路在创新。推进激励和约束并举的制度创新,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建立财政支持绿色发展投入增长机制,全力支持绿色产业做大做强。探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实施促进绿色发展的产业政策,推行产业项目准入清单管理。建立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建立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猜你喜欢
黄山市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高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安徽省黄山市:油菜花开景如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