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过度自信、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

2018-11-26 06:40戴德明博士生导师闫丽娟
财会月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审计师管理层盈余

王 珣,戴德明(博士生导师),闫丽娟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儒家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管理层通常拥有绝对权威。管理层的个人特质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1][2]、投融资决策[3]及会计信息质量[4][5]的关键因素。管理层过度自信导致企业盲目并购、投资亏损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巨人”大厦的轰然倒塌、标王“秦池”的一蹶不振等一系列的决策失误事件均是由管理层过度自信所致。现有研究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有重要影响,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偏向短期负债[3],减少股利支付[6],扭曲企业财务政策[7],管理现金流敏感性高,更易过度投资[8],有更高的盲目并购动机[2]。为避免外部监管,他们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4],导致会计稳健性降低[5]。

审计收费是审计服务供需双方就审计服务所达成的价格共识[9]。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审计收费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客户风险状况及其规模、地区经济收入水平、所有制等的影响[10][11][12]。多数研究主要围绕审计工作量与审计风险展开。COSO委员会2013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要求审计师在风险评估中考虑管理层态度。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将管理层的特征引入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例如高管的审计背景[13]和管理层变更[14]等,但鲜有文献从管理层态度入手分析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已有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管理层过度自信会提高审计收费。如当审计师注意到管理层具有过度自信的性格特征时,他们会要求更高的审计收费作为财务报告风险补偿溢价,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正相关[14]。另一种观点认为,管理层过度自信会降低审计收费。如张宜霞[15]提出“极反效应”,即由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以及萨班斯法案对财务报告的制度安排和公司内部控制的特质,公司财务报告中反映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的风险和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财务报告内控风险越大,审计收费越低。

综上,学术界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见解,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作用方向如何、管理层过度自信这种心理特征通过何种途径作用于审计收费,中介变量是什么,这些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

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分析二者间的中介变量。管理层过度自信会导致高估未来收益、低估亏损[16],使企业更易陷入财务困境。为平滑业绩,管理层有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17],更愿意采取过激的会计记录方式[5],这会影响会计稳健性,从而导致审计师的感知风险增大,审计工作量相应提高,审计师为获得风险溢价,会提高审计收费。其中,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运用会计方法或者操纵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内容,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过程,它是事务所确定客户审计业务服务价格的重要考量指标[18]。由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相互替代性[19][20],本文分别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角度分析盈余管理在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之间的中介传导作用。

本文的研究贡献如下:其一,将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由公司的特征延伸至管理层的心理特征,为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间的正相关关系提供了实证证据,丰富了现有关于审计收费的研究;其二,研究了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二者间的中介传导机制,便于分析管理层过度自信影响审计收费的动因;其三,可以为公司管理层的选拔、审计师确定审计收费价格及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是在合同存在刚性或者不完全性的条件下,保护公司免受未预期损失的一种低成本的方法[21]。现有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多集中在盈余管理的分类、动因及其经济后果上。盈余管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19][20][22]:其中,应计盈余管理通过会计手段,例如利用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等进行[22],一般发生于会计年末;真实盈余管理涉及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操纵,其发生过程贯穿整个会计期间。二者存在替代作用[19]。随着外部审计和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来操纵会计利润的风险加大。相比而言,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可操纵空间更大、隐蔽性更强的优点,管理层更加倾向于运用真实盈余管理[20][23]。盈余管理的动因主要有债务契约、政治动因、内部治理、外部监管、增发股票等[19][24]。近年来,行为金融学不断发展,盈余管理的动因研究开始关注管理层的因素。盈余管理的实施主体是企业管理层,管理层变更、教育背景、心理因素等将会影响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程度[25][26]。关于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孙静等[27]发现二者正相关,但未细分盈余管理方向,有待进一步研究。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集中在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上,李增福等[23]发现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长期业绩滑坡的关键影响因素。刘运国等[28]发现审计收费与盈余管理正相关,但未将盈余管理进一步细分。

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从一般动因入手,逐步深化到某些具体动因,最后过渡到潜在动因。现有研究发现,审计收费主要取决于审计师对于审计客户的风险评估状况、事务所竞争状况和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等[10]。其中,审计风险是审计师承接审计业务和确定审计收费时考虑的主要因素[29]。近年来,管理层的个人特质开始被引入审计收费动因的研究中。Malmendier、Tate[30]认为,管理层过度自信会影响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风险评估。但有关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二者间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张宜霞[15]通过“极反效应”发现审计收费与管理层过度自信负相关。刘猛等[14]则发现二者正相关。学者们并未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间的相关关系达成一致意见,二者间的中介传导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研究。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由审计风险理论可知,审计师根据感知审计风险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当感知审计风险增大时,审计师会采取提高审计收费、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和拒绝接受审计业务等措施来降低诉讼风险和声誉风险。由于我国审计市场供大于求,审计师更多地会选择通过提高审计收费、获得风险溢价的方式来转移风险。管理层过度自信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稳健性[5],从而提高审计风险。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审计收费存在两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审计工作量、审计风险[10],而审计风险又可分为诉讼风险[31]和声誉风险[32]。一方面,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更容易产生对未来风险、收益的认识偏差,导致做出不合理的决策[33],更易发布乐观盈余预测[34],扭曲企业财务政策等,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稳健性,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导致审计师的感知财务舞弊风险增大。为获取审计证据、保证审计质量,审计师将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工作时间[35],为弥补额外付出的工作量,审计师会相应提高审计收费。另一方面,管理层过度自信的企业有更高的并购率,更高的经营风险,审计师感知的诉讼风险和声誉风险更大,当审计工作量的提高难以消除额外的审计风险时,审计师会要求获得审计风险溢价。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盈余管理的实施主体是企业管理层,管理层的特质和偏好会影响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程度[25][26]。管理层过度自信是一种基于过去知识产生的“智力自负”[36],是一种稳健的非理性行为[37],是一种动因自我认知偏差[38]。由于过度自信的存在,管理层容易对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做出非理性决策,更容易进行过度投资。当自有资金无法满足投资需求时,管理层不得不采用激进的负债融资策略。激进的债务融资不仅会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率,导致财务风险增大,还会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过高的财务杠杆会阻碍经营现金流的流动,从而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于机会主义的存在,过度自信的管理层为了实现其预测的盈余水平或粉饰由于低估风险而导致的盈余损失,在真实经营活动中或应计会计项目中进行盈余操纵[39],以扭转不利局面。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管理层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有正向影响。

盈余管理会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影响审计收费。其一,盈余管理会增大财务错报风险,增大审计师及其所属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诉讼风险或监管风险[40],审计师会通过付出更多的努力[10]或向错报风险更高的客户收取更高的风险溢价[41]来应对诉讼风险以及其他成本,故审计收费提高。其二,盈余管理会增强企业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当审计收费提高时,审计师对客户盈余管理的容忍程度增加,较高的异常审计收费与会计盈余管理反应系数之间显著负相关[42]。鉴于我国审计市场竞争激烈、审计集中度不高、事务所的议价能力弱,过高的审计收费很可能是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的额外需求[43]。盈余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存在审计意见购买动机,以获取更多的盈余管理机会或避免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44]。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水平异常提高,可以使非标准审计意见转化为标准审计意见。提高审计收费是购买审计意见的主要方式[45],管理层过度自信的企业通过向审计师输送利益以改善审计意见[46]。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综上,盈余管理会增大财务错报风险,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量,提升审计收费;盈余管理会增强审计意见购买动机,增加额外的审计收费。管理层过度自信的特质会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及程度。因而,盈余管理在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之间起到中介传导作用。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对报告盈余的操纵更具隐蔽性,审计师为了应对财务报告错报风险会主要针对应计盈余管理实施审计,所以应计盈余管理的中介传导作用应该更大。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盈余管理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关系起到中介作用。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3~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在此基础上对样本进行筛选:①剔除ST、PT的样本;②剔除有缺失值的样本;③剔除金融保险类、交叉上市等特殊性质的样本。最终获得1896家公司的4543个观测值。文中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

(二)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1.解释变量——管理层过度自信。管理层过度自信的界定指标难以确定,目前该定性指标的量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管理层相对薪酬的高低[47]、管理层持股增长率与每股收益增长率的高低[48]、管理层股权比例变化[30]、企业预测盈利率偏差[49]、企业气象指数[49]、优质媒体对管理层的评价[47]、管理层实施并购频率[50]等。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范围和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管理层相对薪酬的高低(CON1)作为衡量管理层过度自信(OC)的量化指标。CON1为前三名高管薪酬之和占全部高管薪酬总额的比例,分年度计算该比例的行业均值,若单个样本观测值大于对应的行业均值,则认为该公司高管过度自信,CON1取值为1,否则为0。

同时,选择CON2用于稳健性检验。CON2是将管理层持股增长率与每股收益增长率相比较,前者高于后者,表明高估了企业实际盈利能力,为过度自信,CON2取值为1,否则为0。

2.被解释变量。

(1)盈余管理程度。本文将盈余管理分为可操纵应计盈余管理(DA)和真实盈余管理(RM)。为避免正负抵消的影响,对应计盈余管理程度(DA)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RM)取绝对值。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分年度分行业回归的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在模型设定和盈余管理的检测方面更优[51],因此本文选取修正琼斯模型计算DA。

真实盈余管理(RM)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销售操纵、费用操纵和生产操纵[52]。具体计算公式为:

(2)审计收费。Audit Fee代表审计收费,用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进行衡量。

3.控制变量。考虑到其他可能影响盈余管理、审计收费的因素,引入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总资产净利率(ROA)、资产负债率(Lev)、净资产收益率(ROE)、独立董事比例(Ind)及行业和年度哑变量。具体变量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符号及说明

4.模型构建。通过模型(1)验证H1:管理层过度自信的企业,审计收费水平更高。

通过模型(2)验证H2:管理层过度自信会提高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

其中,EM代表盈余管理程度,分别用DA和RM衡量。

通过模型(3)验证H3:盈余管理会提高审计收费。

其中,EM代表盈余管理程度,分别用DA和RM衡量。

进而依照温忠麟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检验H4:盈余管理在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传导作用。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2可知,管理层过度自信在我国较为普遍,占比约为35%;应计盈余管理标准差为0.1,说明在各个样本中差异较小,样本个体差异对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较低;对于真实盈余管理而言,标准差相比应计盈余管理大(0.41>0.1),说明不同样本中的真实盈余管理差异较大。根据总体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均值大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的均值(0.34>0.06),初步说明管理层更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

表2 描述性统计

(二)分组t检验

表3为分组t检验结果。表3表明,过度自信样本的均值和中位数都大于非过度自信样本,且检验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与表2中DA和RM均值相比,管理层过度自信的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也高于总体样本,说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更高。另外,在过度自信条件下,企业DA的均值低于RM,说明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更加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

表3 管理层过度自信(CON1)与盈余管理的分组检验

(三)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各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DA、RM与O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0.03,且分别在1%和10%的水平上显著,与预期一致。审计收费与DA、R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和0.2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预期一致。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关系不显著,需要通过回归分析来确定。

(四)回归分析

1.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费用的回归系数为0.32,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公司往往承担更高的审计收费。审计师对管理层过度自信的企业的评估风险更高,投入的审计资源更高,审计收费更高。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正相关,H1得以证明。

表4 相关性分析

表5 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回归结果

2.管理层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管理层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应计盈余管理(DA)和真实盈余管理(RM)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1、0.05,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公司会提高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与H2一致。应计盈余管理(DA)的回归系数小于真实盈余管理(RM)(0.01<0.05),说明随着监管强度的增大,管理层过度自信的企业更加倾向于采用更具隐蔽性的真实盈余管理。管理层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说明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真实盈余管理。

3.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应计盈余管理通常是管理层基于对会计政策等的选择权来操纵报告盈余,这种选择权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政策和外部监管的约束。真实盈余管理则是通过真实的交易活动来操纵盈余,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审计师需要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审计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审计费用增加[52]。但由于审计准则仅要求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提供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因而对于更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审计师有更大的可能性免受惩罚,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感知审计风险更低,审计师的容忍度相对更高,需要的风险溢价则更低。所以,审计工作量和审计风险的作用方向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上并不一致。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的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6 管理层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回归结果

表7 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回归结果

通过表7可知,应计盈余管理(DA)和真实盈余管理(RM)与审计收费(Audit Fee)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7和0.12,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导致公司的审计收费水平提高,与H3一致。同时,应计盈余管理(DA)的回归系数显著大于真实盈余管理(RM)的回归系数,说明在现有审计制度下,审计师更加关注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的隐蔽性强,而且审计制度对此要求较少,因而导致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低于应计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正相关,应计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强于真实盈余管理。

4.管理层过度自信、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

(1)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如表5所示,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呈正相关关系,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

(2)管理层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如表6所示,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应计盈余管理(DA)和真实盈余管理(RM)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1、0.05,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公司会提高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

(3)管理层过度自信、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管理层过度自信、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的回归结果见表8。

表8 管理层过度自信、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回归结果

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组,OC和DA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3和0.16,且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应计盈余管理在管理层过度自信和审计收费之间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组,OC和RM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3和0.11,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真实盈余管理在管理层过度自信和审计收费之间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同时,对比DA和RM的回归系数,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主要是通过应计盈余管理作用于审计收费。可能的原因在于:真实盈余管理更具隐蔽性,审计准则对此规范较少,难以指导审计师实施正确的审计策略加以应对。因此应计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更加明显。盈余管理在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的关系间有中介传导作用,H4得到验证。

六、稳健性检验

本文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①改变管理层过度自信的衡量方式,利用管理层持股增长率衡量管理层过度自信。②利用琼斯模型计算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与上文结论基本一致,说明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稳健的(限于篇幅,具体结果未列示)。

七、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及展望

本文以我国上市非金融企业2013~2016年的经验数据检验了管理层过度自信、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管理层过度自信的企业将承担更高的审计收费。因为管理层过度自信会带来更高的审计风险和更大的审计工作量,审计收费随之增加。②管理层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更容易为了实现预期盈利或粉饰亏损,在真实经营活动中或应计会计项目中进行盈余操纵。由于真实盈余操纵具有隐蔽性,因而管理层更加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③企业盈余管理会导致审计收费增加。一方面企业盈余管理会加大财务错报风险,进而提高审计师及其所属事务所面临的诉讼风险或监管风险,最终使审计收费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议价能力差,实施盈余管理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审计收费来购买审计意见。④盈余管理在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之间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应计盈余管理的中介传导作用更强。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更倾向于采用盈余管理的方法操纵企业利润,导致财务报表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师为了转移审计成本,会提高审计收费。

本文的不足之处包括:管理层过度自信是一种心理偏差,衡量管理层过度自信的指标不一,本文仅从管理层薪酬角度加以衡量存在不足;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审计收费方面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少,同时研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和审计收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的文献更少,因而在理论推导上存在不足,在以后的研究中尚需完善。

(二)政策建议

1.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加强对管理层的选拔和监督管理。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管理层的心理特征,发挥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促进作用,加强对管理层的定期培训、考核,建立相应的分权机制,避免两职合一的领导权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公司的决策机制。同时,在公司管理层的选拔机制的建立上,应该加强对管理层过度自信的重视,在聘任过程中,应考虑应聘者的心理特质是否符合企业定位、目标和文化。

2.完善外部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减小盈余管理的人为可操纵性空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管理层过度自信公司的外部监管,抑制管理层轻视会计信息稳健性的行为。同时,有关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审计收费的制定标准,可采用激励措施促进审计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猜你喜欢
审计师管理层盈余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