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现当代国画艺术探究

2018-11-27 21:42贾成良
美术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国画江苏

贾成良

【摘要】在文化艺术传统深厚的江苏,国画无疑是一个厚重的载体,它的传承紧密而连续。到了中国现当代时期,随着时代环境的多次转变,它必然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令人称道的是,江苏国画做出了积极的应变,如60年代新金陵画派的崛起;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新老画家的星火接力;80年代中后期成为画坛热点的“新文人画”;21世纪的观念整合等。基于上述可以得出:扎根本民族文化艺术心理,积极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实现自我创新,才是江苏国画艺术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江苏;现当代;国画

国画,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极具代表性的美术形式,几千年来诞生了无数的艺术精品和作为时代风格标杆的巨匠。尤其在江苏这块文脉积淀深厚的有着代表性的地域,更是名家荟萃。自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时代环境的多次重大转变,国画的优势地位也遭遇到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现当代遇到了它必须要面对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来迎接从国外引进的美术种类(如油画、雕塑等)和新锐艺术观念的挑战——是固步自封还是积极应战?面对新时代人民的新审美需求,国画家转变观念、探求新法,在此有着积极的表现。

下面即对江苏现当代的国画艺术作一次简洁的梳理与探究,期待从这些现象中发现些许艺术规律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对江苏国画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有点滴的促进作用。

一、“建国后的图示革新”——50、60年代新金陵画派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成为重要任务。国画家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原则,使国画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然而此时的江苏国画界还是传统文化氛围浓重,画家们的眼界长期局限在“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的江南之地,未能及时的跟上全国时代精神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步伐,所以当时的江苏国画很难有所突破,在全国的影响力自然十分有限。身為省国画院院长的傅抱石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主张对于国画既不可一味地墨守成规也不能全盘否定,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深入现实生活写生为突破口来拓宽国画的表现领域。于是他倡议并组织了“江苏国画工作团”,相继赴陕西等六省采风,历时三个多月,行程两万三千里,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丰富鲜活的审美感受升华了画家们的思想认识,从而推出了一批适应新时代的精品力作。1961年5月,“山河新貌”画展在北京隆重推出,成了中国画坛的重大事件,它有力地证明了传统绘画是完全可以表达新时代的现实情感和认知并在创新中得到发展的思想。也让世人看到了江苏新山水画所达到的新高度,以及江苏新金陵画派的形成。

对于开创者傅抱石来说,此次成果的最大收获便是确立和升华了由他提出的“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的创作观点。他以这次旅行写生中的题材创作了《西陵峡》(图1)《黄河情》等一批代表性作品,可以说是现当代山水画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之作。在接下来的东北旅行写生中,已经显示出傅抱石不仅将自然类题材(如《镜泊飞泉》)而且将社会类题材(如《煤都壮观》)的表现力探索到了极高的水平。新金陵画派另一位开拓者则是大器晚成的钱松喦(1899-1985年),此次采风使他获得了认识和实践上的突破,产生了《红岩》《常熟田》等名作。他以诗思、书意融入画法,浑厚、绚丽为其典型特色,意境隽永而富有生活情趣。另外,在中国50、60年代的花鸟画领域,陈之佛(1896-1962年)是当之无愧的“巨擘”。他的作品在追求唯美的同时,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时代风貌,给人以生气勃勃的审美情趣,代表作有《和平之春图》等。

正是这些大师级的国画家以超常的魄力,坚持风格图示要追随时代审美转变的信念,为江苏画派乃至全国的绘画领域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空。

二、“文革后的复苏”——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新金陵画派的新老衔接

(一)老一代国画家在新时代环境里的风格蜕变

“文革”结束后,老一辈艺术家创作激情被重新点燃。对于他们来说首先要做的便是继续沿着新金陵画派在开创之初便确立下来的“创造出符合时代的笔墨”的优良传统,努力前行。于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成为新金陵画派接棒人的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画家,进行了个人风格与语言图式的突围,且完成了关键性的演变,成为那个时代国画影响力的代表。

亚明(1922-2002年)作为新金陵画派代表性画家,在80年代他的艺术创作进入高峰期,代表作有《孟良崮》《黄山云海》等,皆构图大胆取舍、语言浑厚华滋,既有环境的壮阔之美,又有国画的语言之美。宋文治(1919-1999年)于80年代以来,逐渐锤炼出一种没骨泼彩山水画新风貌——画风清丽典雅、个性秀逸明快而独树一帜,代表作有《江南春色》等。魏紫熙(1915-2002年)用真情将新时代下的景与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黄洋界》是其代表作之一。

以上述几位代表艺术风格成熟的国画家,完成了国画对新时代的感应和回音。只是到了80年代之后,时代环境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也更加复杂,同时需要更为敏感的年轻画家来捕捉和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回应。

(二)年轻国画家的继往开来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年轻一代的国画家也紧随其后,逐渐在江苏乃至全国崭露头角,例如宋玉麟、喻继高、赵绪成、萧平、范扬、徐乐乐、江宏伟、薛亮等。他们传承着新金陵画派的创作精神,在各自的风格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喻继高(1932年生)的工笔花鸟画学习的是陈之佛先生,在艺术源头上又直追五代两宋。作品典雅秀丽、天性烂漫、意蕴丰实,从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新时代的昂扬诗情,代表作有《玉兰锦鸡》《春江水暖》等。赵绪成(1943年生)以画“飞天”著称,早年的“飞天”淡雅、文气;近来的“飞天”则变得线条粗犷、斑斓跳跃。范扬(1955年生)早期代表作有《支前》《水浒人物全图》等。除了人物,他同样对山水情有独钟,走入大自然的真山真水中体察造化之妙,同时融入画家对现代精神气质的新体会,从而逐渐形成了更加具有时代特征的笔墨程式,表现形式洒脱而率性。徐乐乐(1955年生)擅长工笔人物画,恰到好处的将工笔与写意完美的结合,不刻意追求写实状态,既有古人的笔墨情趣,又不失现代的讽刺幽默。

周京新(1959年生)的《水浒组画》被认为“开创中国人物画一代新风”。在国画遭遇外来绘画观念冲击的时代,他坚守住了水墨的底线和以写入画的精粹,并成功地将国画的纸与笔、水与墨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大向前推进了,达到一种“水墨雕塑”般的艺术效果,为中国水墨画技法增添了一抹沉稳的新奇色彩。江宏伟(1957年生)的作品在清雅幽静与深邃古朴间带有些许哀婉与惆怅,代表作有《秋趣》《荷韵》(图2)等。以中国宋画的审美方式为根基,同时借鉴西方的色彩元素,再加上对自然的直接写生,使得他的作品提高了当今工笔花鸟画的格调与水平,也开启了一代新文人工笔画。

正是上述这些年轻一代画家们在相对宽松的时代背景下,对国画语言和风格趣味的不同方向所做出的多样性探索,丰富和提升了国画的表现力。然而,艺术界的内部环境似乎没有长久的平稳,总会有或高或低的风起云涌。

三、“开放后的变革”——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国画家所面临的挑战与自我突围

“由于受到‘85新潮美术运动的冲击和影响,造成80年代中期之后的江苏画坛呈现出诸多不平静的状态,主要有关于国画前途命运的大讨论和新文人画的创作潮流都在学术上给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从‘穷途末日到‘新文人画这两个命题相反的艺术思潮在江苏的同时产生,不仅揭示了江苏画坛所凝聚的一股巨大力量,而且也为美术界的思想解放清除了最后的障碍。”①

(一)迎接挑战的“新文人画”

“进入新时期,中国画的发展问题又一次摆到了有识之士的面前,有人采用‘新水墨进行探索,有人直接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投身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尝试,也有不少画家和理论家亮出了‘新文人画的旗号。”②“新文人画”指的是当代中国艺术中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思潮。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人们的思想束缚被冲破,传统文人画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亟待更多具有入世情怀和自由精神作品的出现,于是“新文人画”便应运而生。随着频繁的展览、开研讨会以及大量艺术家的介入,带来的社会效果便是被反复热议。其中江苏这边参加的画家主要有:朱新建、方骏、徐乐乐、江宏伟、王孟奇等,又以朱新建和王孟奇等最具代表性。

朱新建(1953年生)以“小脚女人”“金瓶梅插图”等而为人所熟知,大头、光屁股、红肚兜俨然成为他的专利。看似情色,实则是以“情色”作为其反叛的武器,打着“新文人画”的旗帜反叛“旧文人画”,顺带着反叛一下正统文化与现实俗世。王孟奇(1947年生)的作品放逸生奇、随意松灵,但他更求大巧若拙,笔下的人物自嘲意味很浓。不过,在王孟奇的骨子里还是传统文人画的那种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和无为而为的精神追求,其代表作有《得味即仙》(图3)。

实际上新文人画所囊括的画家的风格类型与趣味追求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唯一的界定也许就是艺术语言与个人风格的探索自由,注重的是当代人文情怀的释放。

(二)画家自我突围的新方向

90年代之后,除了势头强劲的“新文人画”之外,江苏国画的整体变化已渐次明显,主要表现为:画家们更加关注民族主体精神和人文情怀;注重对绘画本体的回溯与拓展,主要体现在以对笔墨的深挖为突破口,来实现对前辈艺术家所确立的以“中西结合”为根基的艺术语言的超越。同时国画家也不再是以群体为特征的整体风格的推进,而是特别强调个人语言风格的探索与成形。

四、“新世纪的革新”——21世纪的资源融合与艺术创新

迈入21世纪,江苏在升级打造文化大省、强省的梦想。首先要做的便是整合资源、重点打造一些成熟的艺术门类,形成一种凝聚力与扩散影响力,绘画自然是“排头兵”之一。于是从2005年开始,国画与油画相继进行每年一届的“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为江苏省美术文化建设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然而,从十几届的画展所展出的国画来看,大部分作品延续的仍然是传统的创作套路——画面精致、过重的修饰、追求大制作,而能够在技法语言上有所开拓、明显地触动观众深层情感的作品还是较少。

问题的关键正在于,面对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习惯与之前已然有了较大的差异,人民对高素质文化艺术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和转化。处在这种時代背景下的画家需要投入到生活与创作中的精力大大增加了,那种简单的“抓取式”取材与创作方式,亦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求,也不再是只有具备了高超的写实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夫才能出好作品的时代,而是要通过作品去触摸到当下人们生活的精神内核与情感根源,表达出人们想说或不能清晰言明的症结所在,并且找到恰当的语言与形式将其表达出来的方法,画家才可能免受来自强大的传统绘画形式的制约,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突破与融合。

新世纪又是一个讲究资源共享与整合的时代,身为国画家理当适应并抓住这样的机遇。一方面深入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开拓艺术视野;另一方面,在深挖传统的同时又能结合新时代的感悟,定然可以不断实现新的创造。令人鼓舞的是,江苏画家已经具有了这方面的认识,如2014年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的成立。该学会汇聚了喻继高、高云等170多位优秀的国画家,以立足江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目标,以更高眼光、更宽视野助推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此举必将推动江苏国画的创作及理论研究的发展,巩固和加强江苏国画在全国美术界中应有的位置。再有像周京新、张正民等画家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为江苏当代国画的现实主义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结语

以上对江苏现当代国画艺术进行了一次匆匆的概览,难免挂一漏万。因为江苏国画家的队伍非常庞大,传承紧密,风格差异也较大,如新金陵画派一代代画家的星火传递,从未间断。每当面对时代的新要求时,江苏都有代表性画家与符合时代审美的风格产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路走来,有欣喜也有困顿;有曲折也有坦途。不忘对传统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和不断革新的气魄与努力,立足本民族与地域的情感基础和审美心理,整合世界文化资源,才是江苏国画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注释: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江苏现当代美术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2039)。

①尚辉:《变革与回归-江苏画派五十年回眸》,南京:艺术百家,2000年第1期。

②斯舜威:《中国当代美术30年》,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140- 141页。

猜你喜欢
国画江苏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难忘岁月》(国画)
《幽深》
图说江苏制造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