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海中设置清静

2018-11-27 11:29杜亦语叶香玉陈生
海峡旅游 2018年5期
关键词:陈生竹海掌柜

杜亦语 叶香玉 陈生

走过一条弯弯绕绕的小径,竹林随着风沙沙作响,它半弯着腰,给了道路一点掩映,一条绿色通道由此塑造而成。穿林而过,吸一大口新鲜空气,一座古香院落停在面前,近乎和自然融为一体,门牌上挂着“画月”两个大字。这家坐拥竹海壮景的小客栈位于成都蒲江县明月村的“谌塝塝微聚落”,几乎已经成了村里招牌的民宿之一。

线条与色彩留在画布上,是我在这里度过的日子

走进客栈,房屋结构高朗,给人不拘束的敞亮。设计是客栈最精彩的部分,透明的玻璃和木料材质构建了几扇大门,将空间围起。掌柜陈生常坐在背靠门的窗角下喝茶,他说这样的几道门能带给他安全感。窗戶上的大片玻璃制造出了长篇卷轴画的错觉,框住了窗外的竹林和蓝天,微风拂过,3D动态的竹海景观涌动在窗棂边,竹叶摩挲的声音和清朗的鸟雀声是最自然的配音。乡野画卷的造景生动地呈现在客栈里,怕是再名贵的装饰品也比拟不了。

陈生是个画家,“画月”所在的明月村是他寻得的一个庇护所,这里安静自然,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年少时,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画家,由此疯狂而努力地画画。“后来真不知道要画什么,不知道怎么画了,我停笔了。再后来我明白自己已经没什么必须要实现的理想,只是想找个地方画画,画一些自己想画的画。”陈生把和明月村的相遇归结为缘分,他说这里的松树特别美,阳光打进竹林也特别美,而他最喜欢松和竹。他画这些植物,画村子里有名的陶罐,画过了季节就消失的油菜花田和稻谷地。“在这个宁静又备受关注的村庄,一切都在变化。看那些触动内心深处的事物和生生不息的自然轮回,是我在这里的意义。”

比起喜爱四处采风的画家,陈生更愿意长久地停留在一个地方,仔细感受一方生活的日常。他希望画月成为一个可以发呆的场所,客人进入这里就不用再想太多,发呆最好。“客栈有一点微利就好,客人有一点满意就好。”这是陈生对待画月的心态,一切遵循着“刚刚好”的原则。很多时候,朋友就在旁边,处理着各种工作各种事务,焦虑、烦躁。而陈生则在同一张木头桌子边泡茶、喝酒、下棋、插花,看他的植物,像是在另外一个世界,画一幅要画很久的画。

为每一个房间外的自然景致开一扇窗

建筑设计师徐木是陈生的朋友,参与设计了明月村里的许多项目,二人对乡村客栈各有见地,最终成型的“画月”也是他们共同设计的成果。有人问陈生:“画月和别的客栈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陈生答:“画月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干净、质朴、简雅是画月的追求,“乡村里不可能搭个城堡吧”。所以充满古色的木结构是客栈里最多被使用的材质,一切以简约的乡村风格为主。

画月共有七个房间,分别以一月到七月命名,陈生觉得这样的名字简单又别致,也不至于太落俗。每间房间都以窗外的景致命名——竹海阁楼房、花园房、阳光房,为了设计选择每个房间所能观看到的景观,陈生也曾下了一番功夫。

因为竹海和画月几乎是融在一起的,提到景观设计难免提及掌柜最爱的竹。明月村虽有出了名的“竹海茶山”,但像画月这样被竹林包裹的民宿仍实属少见。所以在设计上,掌柜坚持少造一点人为景观,最好推开窗就是自然。他们只需选取自然景物中最和谐的部分,用木窗框起,给每个房间的客人呈现不同的观感。窗外的景看似一成不变,但实际上每天都在变化:可能今天有鸟雀加入,明天有风将竹叶吹散,春天是嫩嫩的绿,到了秋天就变得深邃一点。

陈生不愿为“画月”下定义,只承认画月是“隐”的。很大程度上来看,他并不希望这里失去它的清静本质,毕竟画月是他找来安静创作的地方。在这里的每天早晨,阿姨会准备一些家常手艺作为早餐,食材自然简单,有着浓浓的生活烟火气;常年摆在茶桌上的柴窑茶壶产自明月村,是陈生最爱用的一套茶具,日复一日接访老友和游客;店里摆放着村里当季品种的花木,院中老木头花槽里有陈生亲手种下的薄荷、蔷薇、石斛;一旁的大树是一位老中医几十年前种在自家庭院里的山茱萸,现由陈生代为照顾……

和很多网红民宿相比,画月不会做太多尝试和转变,静静待在那里就是它的初衷和保留,为志同道合之人准备一方阵地——设置清静,感受乡野,梳理生活。

猜你喜欢
陈生竹海掌柜
入画
第一次做“小掌柜”
入画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家乡的竹海
赖掌柜传奇
蔡伦竹海杯蒋川09赛季首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