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客 一场雨中,入山寻茶

2018-11-27 11:29张晓霏王颖盈白浩宸
海峡旅游 2018年5期
关键词:茶人桐木山房

张晓霏 王颖盈 白浩宸

每年谷雨到立夏的这段时间,就是武夷山一年一度春茶收成的季节。只有到了茶季,这座小城才会露出它原本的样子。这段时间,三坑两涧不再属于游客,每一株茶树后面都会有忙着采青的工人;从日出到日暮,每一座茶厂的机器都不眠不休地运转着,每一个师傅的双眼都要熬出血丝,只有这样,他们才做得出一年里最好的这一泡武夷岩茶。

不在茶季时入山来,是不好意思说自己真正到过武夷山的。我们趁着今年茶季,做了一条奇境寻茶之旅,在茶人最忙的五月,带着大家入山访茶。

陌上客 ╳ 武夷山奇境寻茶

行程亮点

两个有趣的茶人

带路人应红是武夷山年轻茶人中的佼佼者,茶叶品牌“回应”主理人,在正岩区三坑两涧中有自己的山场。而潘柳璐来自武夷山桐木村,高级茶艺师,茶生活方式践行者与分享者,她喜欢在山水间摆设精美的茶席,审美一流。

岩茶+红茶的旅行

一年一次,在三坑两涧和应红的山房了解和观看岩茶制作;和柳璐一起去桐木村,那里是另一个制作红茶的世界。

住进茶人的家

应红的回应山房一般不对外开放。这里有一个小小的中式园林,五栋徽派建筑,其中一栋是厂房,其他则用来接待。应红一家三口住在这里,我们将在这里感受到最浓烈的茶季制茶的氛围。

桐木关探秘

武夷山最神秘的桐木村,国家级保护区,红茶的起源地,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如果你自己来,一般去不到。

四场优质茶席

山间,水边,云端,寺中,四场“情境茶席”,赏好景,喝好茶。

一份姓氏茶伴手礼

让你带一份自己的姓氏茶礼回家。

访茶人

在福建的一片小清新的丘陵中,武夷山是最高的屋脊,将福建和江西分割两边。这样的山水,本不会出富庶的城市与人民,但老天爷却给了一片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同时,山水之间形成的小气候,让这里的人能够靠茶吃饭。以前的茶人活得辛苦,茶叶仅能养家糊口,这些年来,岩茶行情紧俏,大家自然也就活得精致,万山深切的苦,反而成了情调与谈资。

应红的回应山房在距离度假区二十分钟车程的仙店村的最深处,马头墙高耸的徽派建筑,掩映在小巧的园林里,平日里并不对外开放。应红和丈夫忠华都不热衷世俗交际,应家三代茶人,做出最好的茶,是他们心中颠扑不破的最高价值。

推开吱呀作响的老门板,新鲜的茶青味就扑面而来,仿佛要在空气中挤出茶来。在将近一个月的茶季里,他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眼睛都熬得通红。师傅们说,熬习惯了也就好了,毕竟一年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一个月。在三天的行程里,我们就住在山房里,在今年新茶的茶香中入梦,对于爱茶的人来说,是再美妙不过的事。

入茶山

五月的武夷山,常常碰到雨季,所以每当哪一年的天气特别好,这一年的茶也会特别好。为了大家出行之便,我们将这一次茶旅安排在五一小长假,却很不凑巧地碰上三天大雨。如团员所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踏着春雨入山寻茶,倒是别有一番味道。相比于天晴的时候,雨后的武夷山,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独特的水墨画,云雾绕着天游峰,让我想到了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应红是我们此次入岩骨花香漫游道的带路人,从自己的山房带我们走入位于三坑两涧中自家的茶场。她是天心村人——说到这里,懂的人自然都懂。在武夷山所有的茶场之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三坑两涧”,即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和悟源涧。天心村就位于三坑两涧中,应红的山场也在这里,是为“正岩”。她以茶人的敏锐知觉为我们讲述武夷山特有砂砾岩土壤、坑涧间多变的小气候、丰富的植被、四季的花香果香是如何塑造了茶之“岩韵”。一行人行至牛栏坑,空气陡然湿润,两旁峭壁林立,一丛丛茶树沿着地势蜿蜒向前,停下来深呼一口气,山水草木之精微一下子入肺來,仿佛瞬间理解了“岩韵”。

赴茶会

从山中返程,入夜的山房像是一块沉睡在山间的岩石,在星夜虫鸣中陡然安静。应红早已备好一桌茶席,入席前更衣、净手、焚香、静坐,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喝一泡这么有仪式感的茶。

白天刚领着大家走过三坑两涧走过牛栏坑,夜晚的茶会,应红大方拿出一泡价值不菲的牛栏坑肉桂,让大家感受山水之间的灵韵如何入茶来。来自北京的客人,在喝了这一泡茶后,有如下感受:第一泡喝下去,只觉得满满感动,仿佛从茶中品尝到了春的味道,夏季的花香,甚至冬的雪,一口茶蕴含了太多内容;第二泡回甘绵长,醇厚;第三泡,可以喝到茶树生长的环境,甚至泥土的味道;第四泡,茶中的兰花香愈发浓郁......在茶中品味生命的循环,品出映射的自己。喜欢应红说的,其实品茶很纯粹,只要专注当下就好。

雨夜的山里,这样一场暖春的茶会,正在悄悄改变很多人对茶的感受。

探桐木秘境

岩茶之外,武夷山还有红茶。桐木关是武夷山偏远的一个村落,也是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这里是世界上最好的红茶产区,声名在外的正山小种、金骏眉均产自这里。桐木关,更像是一个秘境,这里物种丰富,有“开启物种生物基金库钥匙”之誉,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草一木都被保护着,除非有相熟的本地人带路,否则外地人是不允许进入桐木关的。

此次带我们入桐木关的,是茶人潘柳璐,她是地地道道的桐木关人,大学毕业后从西安回到武夷山,此后专注茶事,尤为喜欢到山水之间摆席喝茶。带着一帮朋友们探索家乡,对她来说是乐事,一路滔滔不绝讲着家乡的好,碰到惹人流连的山水,也要停下车来带我们细细赏玩。在武夷山历史最悠久的桐木茶厂,我们了解了红茶的整个制作过程;在桐木村的山上我们亲身体验茶叶采摘,了解了金骏眉、银骏眉和小赤甘分别是怎么做出来的,一芽一叶,一芽两叶,需要自己动手摘了才知道。站在桐木关的关口上,我们一脚踩着福建,一脚踩着江西,风吹过来都有一种魔幻的感觉。

一行人席地而坐,摆席喝茶,就在武夷山最大的青楼(旧时做茶青的木楼),天上是淅淅沥沥的小雨,眼前是青山和奔流的小溪,不用说太多话,静坐听雨,等水开,等茶汤入杯,橙黄透亮的茶汤很应此时的宁静。

寺中忽遇雨来

想以一道“云端茶席”作为旅程的句点,故选了白云禅寺作为最后一站。白云禅寺因常有白云缭绕故名。寺庙的后一半藏于岩洞中,前一半则利用山势用杉木支架,宛如空中楼阁。这里是旅人鲜少踏足但本地人尤为青睐的户外品茶处。

白云寺有两个隐秘的摆茶席的点,一个是在摩崖石刻“极乐国”处,要到“极乐国”,要先经过一段奇险的峭壁,这里是寺庙里师傅修行之处;另一个则在山顶的巨石处,云雾常在这里团聚飘散,九曲溪、天游峰,武夷山水则像一幅画卷,沿着天际线缓缓展开,我们原先设计的云端茶席就在此处。

无奈上山后忽遇倾盆大雨,一行人到寺中躲雨,只好把“云端茶席”改成了“古寺茶席”,在静谧的古寺中,喝茶,吃斋。云雾缭绕的山景是看到了,“云深处,吃茶去”的美好情境却落了空,但也说不上有多遗憾,日后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忽然想起“那天在山寺之中,忽遇大雨”,心下一定觉得清澈。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雨中的三坑两涧和桐木,风格各异的茶席,云雾缭绕的白云寺和天游峰,踩一脚武夷山的最新鲜的泥土,手中摩挲着茶青的叶脉,耳边是雨点落在溪流的叮咚声响,炊烟就在山中升起了,在山房里伴着茶香沉沉睡去,在古老的山中寺庙等雨停......这些触感都将留在心中很久。

猜你喜欢
茶人桐木山房
安徽池州桐木坑磁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后素山房
一个金陵女子与世纪茶人的邂逅
重庆拾山房民宿
一位福建茶人的普洱情怀
茶人赖法卫与香妃翠玉
锺磬山房藏石欣赏
鍾磬山房藏石欣赏
果断选择
果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