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深度阅读的策略

2018-11-28 04:30
名师在线 2018年4期
关键词:绘本孩子

石 妮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山小学,广西桂林 541001)

引 言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意识到绘本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进行孩子绘本的深度阅读呢?不同类型的绘本有不同的朗读方法和策略,下面我就分别为大家介绍。

一、儿童阅读绘本的选择

绘本在17世纪诞生于欧洲,20世纪30年代传入美国,五六十年代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70年代,在台湾掀起了绘本阅读的热潮。21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重要读物之一[1]。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们都选择绘本作为孩子阅读启蒙的主要读本。为什么呢?如果上网查资料,我们会找到很多理由,如绘本有便于观察的画面、能开放想象空间、培养多元智能等,但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喜欢。一位绘本作家在他的作品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阅读是最好的游戏,绘本是最好的玩具。”没有喜欢,就不会有由衷的阅读。

那么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绘本呢?

1.获奖的绘本

全球儿童绘本有三大权威奖项:国际安徒生奖、美国凯迪克奖和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这些获奖的绘本每本都是经典,是孩子们阅读的首选。

(1)国际安徒生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这是全球儿童文学界的最高荣耀,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获奖作品有《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山居岁月》《黑珍珠》等。

(2)美国凯迪克奖(Caldecott Medal)。这是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相当于绘本界的奥斯卡,获奖作品有:《树真好》《别让鸽子太晚睡!》《石头汤》等。

(3)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Kate Greenaway Medal)。该奖虽然是英国儿童图画书的最高荣誉,但得奖者却不仅限于英国国籍的插画家,获奖作品有《宝儿》《你睡不着吗》《大猩猩》等。

2.大师的绘本

国际上有很多知名的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李欧·李奥尼、布赫兹、宫西达也、五味太郎等,这些大师的作品都值得阅读珍藏。

二、绘本阅读的策略

1.深刻的书怎么读

过去很多写给孩子的故事,都蕴含一个道理或一个教训,比如《龟兔赛跑》《三只小猪》告诉孩子们懒惰的家伙一定会倒霉,《小红帽》则是教育孩子要小心陌生人。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优秀的绘本在很多时候只是在充当孩子情感的出口和入口,只强调情感体验,没有说教。我们的朗读方法就是不做过多讲解的读。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家长或教师仅仅照本宣科地为孩子朗读即可,就像书中所要表达的那样“当我们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我们很想把这种感受描述出来,但爱,真的是很难衡量的东西”。我们要相信孩子:深刻不一定不能懂,懂了不一定说出来,说出来不一定都一样,喜欢就好。

2.字少的书怎么读

有一类绘本中除了少量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外,出现大量的留白。如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五味太郎的《鳄鱼怕怕和牙医怕怕》,文字就简练而富有童趣,有时一个页面上只有“咻”这样一个象声词,这实际上为读者预留了大量想象和补充情节的空间。这类绘本的阅读策略就是:出声思考,补充资讯;找到关键页,提问回答。

3.不是故事的书怎样读

还有一类书,它不是给孩子讲故事,我们称为不是故事的书。这类书的阅读策略是:观点联系生活,生活重在表达,表达形式多样,思考就好。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接手的一年级班上来了一个很特殊的孩子,这个孩子左耳没有外耳,所以他的左耳实际上是一个洞。为了挡住这个洞,他留了齐耳的长发。那时正是夏天,男孩子常常剃了短短的毛毛头,女孩子常常只是留短短的妹妹头,或者把头发扎成马尾。而他为了挡住耳朵的那个洞,留了过耳的长发。同学们的目光让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太奇怪了。上体育课的时候,他常常满脸大汗,这让他非常难受,于是下课、上体育课时他总是躲在教室的一角。怎么办呢?我知道这个时候对他进行说教是苍白的,那只会强化大家望向他的目光。于是,我在班上给孩子们读了Todd Parr的绘本——《不一样,没关系》:“掉了一颗牙没关系,长了与众不同的鼻子没关系……”

我对孩子们说:你看我们大家就像一棵棵小树苗,有的小树苗长出两片叶子,有的小树苗只长出一片叶子,但是没关系,这都不影响你们以后长成大树。当全班孩子都兴致勃勃地唱着“不一样没关系”的时候,孩子们渐渐地接纳了同学的不一样。班上几个女孩子竟然主动当起了这个孩子的保镖,不让其他班的孩子来欺负他。更可喜的是这个孩子也慢慢地接纳了自己,有一天早上,我发现他理了一个很精神的毛毛头。

对于孩子面临的种种困境,一本好书未必能找到最完美的解释,也未必能回答孩子的疑问。但只要它能提供一个“体会的过程”,让孩子学会打开情感的出口和入口,找到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样的阅读就是“有效阅读”。

4.绘本的主题阅读

有的家长或老师会认为,像绘本这样的图画书内容比较浅显,只适合低年段的孩子读。其实绘本适合0到99岁的人阅读。同一本绘本,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是一本带着图画的儿歌,但是对于成人,可能就是一个寓言。比如绘本《彩虹色的花》说的是有着六瓣花瓣的彩虹色的花遇到了蚂蚁、蜥蜴、小鸟、老鼠这些需要她帮助的小动物,她就把自己的花瓣慷慨送给他们,最后没有花瓣的花在冬天里飘落了。我就尝试了同一本书在不同年段的不同层次的阅读:在给一二年级孩子读的时候,主要让孩子感受的是一个有不同角色的故事,让孩子在读故事后扮演故事里的角色;在给三四年级的孩子读的时候,则让孩子模仿故事的语言,展开想象进行仿写:第二年,太阳出来了,大地上又开出了一朵彩虹色的花,这一次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孩子创作自己的绘本《第二朵彩虹色的花》。那么在五六年级呢?我们围绕“生命的意义”这个主题,把《鼹鼠先生的礼物》《一片树叶掉下来》放在一起,让孩子们开展主题阅读,思考生命的价值。

5.运用绘本阅读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绘本中其实蕴含着很多语文的可能性。

一本好的绘本常常会在图中隐含许多信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引导孩子产生更多的好奇。如《长大做个好爷爷》,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后思考:熊爷爷家那扇红色的门边儿上,挂着孙子小小熊的照片,照片正对着餐桌,为什么挂在这儿呀?如果孩子一时看不出来,我们就引导他,以后他就能学会观察画面细节,学会用全局的眼光来看书。而他在生活中也会自然而然地观察诸多细节,这就叫能力迁移,由此及彼,学会观察,自然地拥有画面感。

绘本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的画面、大量的留白又为我们引导孩子学习写作创造了大量的可能性。如《米丽的大秘密》一书,小女孩米丽告诉她的朋友鲁迪:“我有一个大秘密。”鲁迪完全被这个秘密吸引住了,他整天追着米丽,使出浑身解数,猜测着各种各样的答案。作者一层层看似不经意地把故事展开,我们的好奇心也跟着鲁迪的追问悬在半空。我们费多少口舌都不一定能给孩子讲清楚:写一件事情要铺垫、要渲染、要有情节起伏,然而——这个可爱的孩子气的小故事,这个深深的意味延绵的故事,这个写得那么艺术的文学故事——它做到了。

我们的孩子读了,读得多了、读得久了,他不会受到感染吗?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绘本,教会学生深度阅读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学习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深度阅读的策略,为提高质量实现素质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周秀凤.为深度阅读架起一座桥梁——低年级绘本重读的策略新探[J].新课程:小学,2013,(10):92-93.

猜你喜欢
绘本孩子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