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以垃圾分类为切入口在小学教学中进行数学分类思想的渗透

2018-11-28 08:25刘彩红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三角形垃圾数学知识

刘彩红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锦绣香江学校,广东 广州 511442)

正文:分类法是数学学习中较为基础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本人在日常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的实际,归纳起来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数学分类思想的渗透:

一、尝试从垃圾分类到学生学习数学分类思想的迁移,帮助学生有机联系数学问题

孩子们早就清楚,垃圾分类共有多少种?4种: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在小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来深化垃圾分类,如:按照废弃物是否可以再利用和回收价值的标准,可以分为可回收物和非回收物;按照废弃物对人类有没有害处,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无害垃圾;按照废弃物的来源和用途来分,科分为餐厨垃圾和非餐厨垃圾。通过具体的日常熟悉的垃圾分类标准,慢慢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这是学生想要正确理清小学数学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数学分类方法,包括按照定义分类,按照图形分类、按照探索的方向分类。因此在讲解相关数学内容时,教师要巧妙地将数学分类方法迁移到讲课环节中。

二、帮助学生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夯实数学学习中运用分类思想的基础

教师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应用分类思想能让学生有条理去思考问题,分类思想可以使得思考具有顺序性、条理性以及层次性和逻辑性。所以,在在数学学习中运用分类思想就是让学生形成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经常使用到分类方法,当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利用分类法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分类思想与归纳思想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在对知识进行分类时也常常会使用归纳的思想。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

一是培养学生分类意识,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每一个小学生对身边事物都有一定的分类标准,比如对书籍的分类,对家庭物品的分类,对同学班集体的分类等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认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分类常识,把握渗透分类思想的契机。比如,学生们在学习整数时,会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如看能否被2整除可以将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如根据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可以将自然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分类的意识,并能基本掌握一些分类的原则,比如分类的标准是统一的,分类的对象确定。在确定分类标准以后还要按级次进行分类,一级一级讨论,不能越级交叉等。

二是提高学生分类严谨性,掌握分类的不同标准。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分类思想时,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分类讨论就是根据对象的特点,满足无遗漏、互斥、最简便的原则。比如:以图形的特征或是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分类标准,按角的大小进行分类,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按照边的长短进行分类,又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根据探索方向将对象进行分类,在其他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时,也可以找出分类梳理和重组数学知识点的许多方法。

三是引导学生分类讨论,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中,特别是高年级,新旧知识不断交替出现,只有让学生形成分类意识,通过分类,才能系统完整地把握这些数学知识。如果不进行分类,就会出现知识的混淆。我们可以通过分类讨论帮助学生概括知识点,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就可以理顺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具有条理性。比如:在学习行程问题时,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很多关键字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所以教师可以以题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动画的形式或是模拟的形式演示四种典型的行程问题:两地相背而行、两地相向而行、追及问题、同地点相背而行。通过对比,将这些行程问题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就找出很多不同的分类标准,引导学生之间对这些分类标准相互交流,他们就会意识到只有选择了合理的分类标准。

结束语:通过日常教学中的尝试不难看出,通过学生熟悉的垃圾分类知识,迁移到数学分类思想的培养,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通过分类可以将那些错综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同时,学生参与到分类讨论中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科目,为他们以后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将数学教学中的分类思想与其他的数学思想相结合,有效利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认识的层次,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猜你喜欢
三角形垃圾数学知识
垃圾去哪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倒垃圾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倒垃圾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