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的思考

2018-11-28 08:25史玉姣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古诗文课外意境

史玉姣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四川 宜宾 644000)

古诗文蕴含独特的语言魅力,包含格律美、意境美、形象美等诸多特点,已经成为语文学科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标在相关规定中更加强调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依据新课标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发挥古诗文教学的魅力,利用古诗文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中得到的一些经验:

一、课堂内外做对比,深入感受诗词情感

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问题,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无法对古诗文中艰难晦涩的情感把握透彻,因此,在朗读时往往是“干巴巴”地朗读,没有夹杂个人情感,也无法体会诗人所蕴含的饱含深情,事实上,这样不带感情色彩的朗读,基本上是“不过脑”的,学生难以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因此对其触动也不大,教学效果也不显著[1]。针对这一个问题,我在课堂之中利用课内外诗词对比教学模式来解决,引入课外知识拥有传统课堂之中不具备的特点,可以及时的搜索相关的教学知识,进行课堂辅助,有助于课堂情景的创设,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帮助学生朗诵经典。

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扩展《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这首离别诗时,两首诗虽然同为离别诗,但离别中所包含的情感也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李白所写孟浩然正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也是扬州最美的时节,潇洒不羁、放荡浪漫的李白,在离别诗中蕴含着一种羡慕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而后者,贾至所写的离别诗中包含了凄凉与感伤,诗人对老友此去寂寞孤单的无限关怀以及,离别之痛的情感。我让学生在朗读之前感受着两种不同的情感,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感受一个是在美景如画的三月,一个是“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两者感情不同,因此朗诵时也要抱有不同的情感。

二、使课外优美诗词融入课堂,激发审美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针对审美鉴赏这一方面的核心思想培育,可以主要依据古诗文的教学。古诗文的魅力不仅是韵律的美妙,同时还是内在表现出的意境,让学生学会古诗文中内涵的意境,这是小学生阶段的一个教学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传统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往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表达描绘出来的意境,没有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分析意见,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的,也不利于学生充分的了解古诗的内涵体会诗人的精神[2]。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电教手段,利用电教元素创设情景激发小学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比较容易学,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多是五言诗,四句为主,而且内在的意境美可能有些不足,不如课外古诗文中的内涵深厚,因此我们可以引入一些高年级的课外古诗文。例如,《蒹葭》这一篇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理解,领悟诗词的内涵,我利用音乐配合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以音乐与文字之间的契合来营造意境。此后,我以多媒体播放诗词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诗词情节构造之中感受春意氛围,尽快的进入角色,让整个课堂活起来。教师将多媒体设备融入了小学语文古诗文中,不但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开心的学习氛围,而且也落实了对话教学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文章把握能力。

三、小学语文古诗文课内外结合的注意事项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固然可以将课外的古诗文引入到课堂之中,以对比或者是欣赏的模式,培养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问题,身心发展不成熟,因此我们在选择课外古诗文时必须要把握主旨,情感内涵,宣扬正能量[3]。其次,还要注意在课内外结合的同时要把握“度”,不能让课外的古诗文喧宾夺主,同时也要有效的结合课文内容,这样才能将课内外的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实现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促进学生古诗文鉴赏审美能力。当然,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还需要有许多改进之处,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与探讨。

猜你喜欢
古诗文课外意境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