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2018-11-28 08:25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目标

杨 彬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普济镇中心小学校,四川 广元 62820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改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将语文阅读教学与实践和创新相结合,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和探讨去提升语文阅读的综合能力,以实现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内容过于复杂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程的内容过于复杂,很难去接受和消化。我们教育机制正处在一个过渡阶段,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一个进化过程。这时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没有更好的得到培养,而且考试内容都超纲了有点复杂,因此会挫败小学生的毅力,创新实践无法顺利开展。

(二)考查制度还需改进

目前的教学体制中,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至今还贯穿在整个中国,教师只看重孩子的卷面成绩,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孩子创新想法和内心的真实感受,在灌输模式下的教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

(三)相关人员对学生的激励不到位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各种局限无法进行创新教学,然而只能看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考虑,这使得阅读只能进行浅显的学习而无法深入理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然而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和课堂效率。很多老师只是根据课本教学,只把课本上的文字以口述的方法去传递给学生,这种机械性的授课方法严重失去了课堂的活跃性,让学生没有了对阅读的兴趣。还有就是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失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实性。还有就是教师只设置目标和问题,最后没有在讨论之后给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学生没有得到引导,这种教学方法也没有起到实际效果。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没有去研究有价值的课题,而在哪里侃侃而谈,没有什么具有创造价值的话题,问题简易而没有意义,与学生间的交流更是简单粗暴,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的扩散。整个课堂枯燥无味,没有真正的理解阅读的含义,使得学生对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无法加速。

(三)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学过程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辅导力度远远低于学生能接受的实际水平,影响了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从而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并大胆分享阅读成果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发挥阅读的特点,需要去尊重小学生的个性,来制定合适的有效率的目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创新要求。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确保目标的可行性,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定制“学习本课生字与生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通过阅读画出重点句子,并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了主体,自然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到阅读当中,这样课堂效率在无形中就提升了。

(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创造性,给学生营造美好的学习氛围

阅读是自己要去掌握的别人是无法帮忙完成的,学生应该在深刻的阅读体验中自己去思考积累相关技巧,把它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需要创新的教学方法去协助,去帮忙学生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进行小组阅读,或者同桌阅读,或者分角色阅读等等。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营造美好的学习氛围去提升阅读能力。

(三)有效利用阅读内容,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还要对阅读资源进行高效的创新,丰富并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树立合理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思想出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循循善诱,给学生提供大量难度适宜的有质量的阅读材料,在逃脱书本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散,科学的配置教学内容,把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使其最后形成本身的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有利于我们更加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去发掘科学合理的对策,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水平之后,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更好的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