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

2018-11-28 14:29陈郁阳
文学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案例文本素养

陈郁阳

2017年9月,我校开展青年教师培养青蓝工程之师徒结对活动,我们师徒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解析三年级上册Unit 4 This is my dad的第一课时。在集备、听课、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刚毕业的新教师在以下两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是,教师以自己的认知基础,替代学生的理解、学习过程,这种对学情的不准确把握,不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重难点;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文本包含的“隐形信息”的处理不到位,难以有效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那么,这两点应该如何改善呢?

首先,在设计课时,教师应注重核心语言知识点的自然呈现过程。

学生对语言的准确感知和完整的理解,离不开教师为语言的呈现创设一个自然的情境。脱离情境的语言学习,都是枯燥无味的片段式记忆。我们来看看以下两个案例对比:

师 1:Children,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4 This is my dad.Read after me,this.

生:this.

师1:One more time,this.

生:this.

师1:This is my dad.

生:This is my dad.

师1:… Open your book.Let’s read the dialogue.Hi,Dad.This is Ms White,my teacher.Ms White,this is my dad.

生:Hi,Dad.This is Ms White,my teacher.Ms White,this is my dad.

师1:Very good! You can read it very well.

在第一个案例中,眼看教师把该教的语言点this,this is my dad以及课文都教了,可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式的跟读,完全不知道this该使用于什么样的的情境下。在生活中,很难自主运用此句型去表达。可如果教师能利用现场气氛或自身经历,提供自然情境,那学生对语言才能充分地感知,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际动力。

师2:How are you? Children.

生:I feel happy.What about you?

师 2:I feel happy,too.Because today there are so many new teachers here.Do you want to know their names?

生:Yes.

师2(走向一位听课老师):Hello, my name is Cherry.What’s yourname?

师3: Hi,I’m Rita.

师 2:Nice to meet you,Rita.

师 3:Nice to meet you,too.

师 2:So,children,what’s the teacher’s name?

生:Rita.

师2(指向那位老师):Yes,this is Rita.Let’s say Hello to Rita.

生:Hello,Rita.(个别学生:Nice to meet you,Rita.)

师 3:Nice to meet you,too.

师2(面向学生,指向其他听课者):Who can try?

生:Let me try ...

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利用了上课现场有“陌生人听课”的契机,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如何认识新朋友,并介绍给他人”的学习情境,凸显this is ...的语用功能。学生在自然习得且理解充分的情况下,个个自信、踊跃地举手,化身为课堂小主人,与听课者展开互相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滚动了之前三个单元所学,比如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等知识点,有效地复习了旧知。学生在这个交际情境下,还感知了Nice to meet you.以及Nice to meet you,too.为接下来学习课文的另一个重点句型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授课时,教师应充分挖掘处理文本隐含的“语言信息沟”,培养学生解读“隐形语言”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因此,教师要抓住课堂契机,逐步培养他们阅读时解读文本的能力。请看以下两个案例。

师 1:Children,let’s read the dialogue.

生:...Good afternoon,Ms Chen.

师 1:No, it should be MrChen.Mrmeans a man.

Read after me,Mr Chen.

生:Mr Chen.

师1:Very good,go on.

在此案例中,Mr虽然不是新词,可当学生不留心时,仍会与熟悉的Ms/Miss混淆。这是因为学生并不理解,此处为何会出现Mr一词,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充分地解读,此词背后潜藏着课文主人公Jiamin 与其父亲姓氏上的“隐形关系”。在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里,教材并没有告知我们Jiamin姓什么,因此,此课Mr Chen这个称呼的出现,就会给学生造成困扰,而此时教师也没有抓住机会就“错”论“错”,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上完这节课对学生而言,MrChen也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称呼而已,起不到解读文本的作用。再看看另一个案例中教师的处理方式。

师2:(PPT中播放父亲的四张生活场景照,并旁白)

This is my dad.He is cooking for us.

(父亲为我们做饭的场景)

This is my dad when he was very young.

(父亲年轻时,抱着我的合影)

This is my dad now he is a grandpa of my son.

(父亲与外孙一起搭积木的场景)

This is my dad.I love him.

Do you want to know his name?

生 :Yes.What’s his name?

师2: Listen,my name is Chen Yuyang.

My family name is Chen.

So,what’s my dad’s name? Mr Chen or Mr Yang?

Discuss with you partner and then tell us(同桌讨论).

生1:Mr Chen.

师2:Yes.Why?

生: Because yourfamily name is Chen.

Your dad is Mr Chen.

师2:That’s right!

在此案例中,教师以自己和父亲的姓氏关系为例,既让学生充分感知This is ...的语用功能,又启发学生思考Mr Chen这个称呼的由来。学生同理相推,因为教师姓陈,所以她的父亲就叫Mr Chen;而课文中Jiamin的父亲也叫 Mr Chen,那么他的全名应该就是Chen Jiamin。 在这个推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帮助学生获取了课文潜在的“隐形信息”,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更是培养了学生Read for information的阅读能力,体现了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教学。

有学者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能力,我们教师就要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教学做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充分调动学生40分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离不开教师备课时对整体教材的把握,对核心语言知识点的挖掘,对语言信息沟的处理分解等。只要做到了这些,才能真正地像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著作中所倡导的,做到“以灵气启迪悟性”的教师素养的最高境界。

《礼记·学记》云:“记问之师,不足以为人师。”意思是,教师只拥有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启迪素养。学科教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先从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素养型教师。让我们一起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逐步从知识教学迈向素养教学。

猜你喜欢
案例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