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什么样的财经素养教育:基于《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的阐释

2018-11-28 15:02古景春
大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财经财富阿姨

古景春

财经素养教育就是文化传授,教会我们的孩子如何获取和积聚财富是我国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财经素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从财富出发,培养孩子内心的安宁与平和,以及与外在世界平等相处的价值理念,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做合格的、坦坦荡荡的现代社会的公民,这就是我们要给孩子们的财经素养教育。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财经素养被认为是21世纪每个人必备的核心素养和生存技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18年1月23日,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发布了《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该框架涵盖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对规范和引导我国的财经素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的财经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实践中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实施方法并不明晰,大家对《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的解读也莫衷一是,因此,厘清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的主旨,明晰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财经素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层面上,财经素养的核心是什么?

先讲两个我们省实验中学学生的故事:

第一个是升国旗的故事:省实验中学有个世界著名的合唱团,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称之为“广州市闪亮的名片”。每年都从世界合唱大赛上捧得金奖回来,合唱表演实力一流。1998年合唱团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世界合唱大赛上获得金奖,那是他们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上获得金奖,同学们兴奋幸福的心情难以言表。就在颁奖升旗的环节,细心的同学发现即将升起的国旗旁还挂着台湾地区的青天白日旗(因为台湾也有团队获奖)。于是他们当即向主办方提出抗议要求撤下青天白日旗。主办方起初不同意,认为我们的学生是在无理取闹,而学生们据理力争,未果,于是全体学生拒绝领奖回到酒店以示抗议。一个国际赛事获得金奖者不参加颁奖仪式,主办方也觉得不合适,经过反复磋商,最后撤下了台湾地区的青天白日旗。同学们的举动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也得到了主办方的认同和尊重。事后,澳大利亚外交部致函中国外交部陈述了这件事情的经过,以官方的身份对中国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行为表达了敬意。我国外交部把这封信转给了广东省政府,广东省政府通过教育厅又转给了我们学校。我觉得孩子们拒绝领奖的行为很有文化素养!拒绝就是不认同,当自己国家的主权利益遭受侵犯的时候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反抗的态度,它宣誓的既是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更是作为子民的责任担当,是传统文化家国天下的情怀在特定情境下的完美诠释。(这个故事后来写入了初中思想政治教科书)

第二个是清洁阿姨的故事:半个月前,我们学校的一个清洁工阿姨,租住的房子不幸失火,把住所的财物烧得精光。阿姨就租住在学校附近,失火的晚上消防车刺耳的鸣笛声同学们都听到了。第二天早上,遭受火灾打击的阿姨不免神情哀伤沮丧,向熟识的同学哭诉自己的不幸。学生听说之后,立刻自发行动建了微信群发起捐款帮阿姨度过难关,有些同学给阿姨深情的拥抱要阿姨不要难过大家和她在一起,同学之间相互告诫要珍惜阿姨的劳动,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减轻阿姨的劳动负担。在大家庭的帮助下阿姨度过了难关,生活很快走上了正轨。我骄傲于孩子们助危扶困的热血心肠,更赞赏那个给阿姨的深情拥抱!因为在这个拥抱的动作背后,是一颗平等谦和友爱的心灵,它给世界传递人的体温、爱和友善。仁者爱人,孩子们捐助和拥抱的动作都深蕴文化素养。

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我想说什么呢?

第一个故事是拒绝,第二个故事是接纳。两种行为都发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这种根据真实的生活情境而作出的应急反应,就是素养。既包含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事实判断,更体现个体处理人与外在世界关系时深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个故事里拒绝是通过自己的责任担当争取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第二个故事里拥抱和捐助是通过自己的善意给予别人温暖和友爱。两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行为背后的文化底色实则就是“平等”。不仰视权威,属于我(国)的权利必须争取;不俯视弱者,面对贫弱我要给予平和的对接和拥抱。

我们财经素养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培养这样有“平等”文化素质和“平等”价值追求的人!

二、财经素养的外延及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根本途径

作为独立的个体,他懂得财富的本源来自于人的劳动,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存发展的意义,具有与时俱进的获取财富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宏观的经济环境变化配置自己的财富,以规避风险实现财富增值,让自己拥有维持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他财经知识上不匮乏,物质上不困顿,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经济上独立自信,不骄傲自满也不妄自菲薄,平和地对待自己、评价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个体。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他自立于人群,懂得财富的社会性,财富交换流动的本质是人的劳动的等价互换。个人创造的财富只有进入市场才有更大的社会意义,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逻辑并且能应用市场规律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经济活动中,他通过市场而成为社会人,构成市场运行的微观主体,享有市场主体的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市场主体的义务,他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无论市场道义上还是法律规范内他都与市场中其他主体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教育孩子遵守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做合格的社会人是财经素养教育的应有之义。也只有深刻理解了人的社会性和财富的社会性,他才会平和地看待人与财富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不凌贫,穷不矮己。

作为现代国家的公民,他具备起码的公民意识和家国情怀。理解个人的安宁和幸福离不开国家的稳定和强盛,个人财富的生产积聚离不开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社会环境、制度逻辑。他必须具备公民与国家间的权利和义务意识,会争取自己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同时也会尊重并自觉维护其他社会成员的自由和权利,社会生活中他会认同、信仰社会公平正义并尽力践行;他汲汲于家国而担当社稷,具备民族家国大义,担当家国责任,兼济社稷天下,教育孩子做合格的现代国家公民是财经素养教育的必然逻辑。

经济全球化时代,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存在,任何个人的经济活动都成为全球经济链条上的一个微观环节,时空拉近、世界变平使个人由国家公民变成世界公民,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因此会放到世界范围来定义,个人的经济活动要放到全球范围内来考量。因此教育孩子思想行为符合普世价值和全球伦理,平等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是经济全球化对财经素养教育提出的应有之义。

最后,几百年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财富的生产和消费都是以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为前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魔咒。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财富的生产与积聚不能再以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是全人类的共识。摒弃人与自然之间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理念,教育孩子树立人与自然和平相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念,懂得爱护自然珍惜资源,守护生态平衡,追求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确立自然生态伦理,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做合格的地球公民成为财经素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是自然的一份子,财富的聚散不能再以狭隘的人类自我为中心,而必须放到整个自然环境中来考量。

因此,我们的财经素养教育包含三个层次:获取、积聚财富的知识,获取、积聚财富的道义,从财富出发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世界、自然之间关系的观念。这对应财经素养教育的三维目标:知识与事实,方法与技能,观念与态度。其中,知识与事实是三维目标的基础,属于知识范畴;方法与技能是知识与事实的延伸,属于实践范畴,是个人的知识与社会发生关系的联系和中介;观念与态度是知识引导实践后的结果在人脑中形成的精神反映,是三维目标中的上层建筑。也是财经素养教育要达成的最高目标。三者之中,作为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联系和中介的方法与技能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因素,一方面只有在财经实践中,才能把知识外化检验知识取得现实的效果,把间接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素养。同时只有在财经实践中,才能产生、纠正、夯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财经实践活动是财经素养的源头,在财经素养教育中,需要重视知识和理论,更要重视生活和实践。

三、我国财经素养教育的特色

财经素养是适应社会财富增长的需要而对个人财商提出的要求,它生发于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生产力发展使财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对人性提出的呼唤。财经素养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孩子们懂得合理合法获取和积聚财富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让孩子学会利用市场逻辑追求个人利益以自立于世界,获得生存发展的权利。这是我们国家财经素养教育与其他国家的共性。

但是财经素养教育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立德树人!我们要树起的人不是西方文化中“理性的经济人”,要立的德也不是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个人中心主义。这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并不契合,也与我们倡导的集体主义人格相违背。因此在向学生传授西方经济学理论和财经知识的同时,要把这些知识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进行对接,除了相关的法律规范和市场经济伦理,还需要从传统的文化精义中吸收营养:传统的义利观,诚信观,家国情怀等。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们的财经素养教育要根植于传统,是古老的义利观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在现代意义上的阐释。因此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财富,正确应用财富,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根植传统、吸收文化精义是我国财经素养教育的第一个特色。

另一方面,虽然我们传授的绝大部分知识来自于西方经济学,教给学生财富运行的市场逻辑也来自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但在我们国家与这种理论相结合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其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当然做到共同富裕首先是个体自我富裕,只有每个个体具备追求富裕的知识和能力,共同富裕才有根本保障,这也是我们进行财经素养教育的本意所在。问题是在市场逻辑下贫富差距必然存在,加以中国社会种种原因造成的发展不平衡,起点不公平在很长的时间里难以消除,理解这些事实和国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处理好个人财富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个人财富与国家的关系,树立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是我国财经素养教育的应有之义。所以,我们的财经素养教育生根于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的深厚土壤,是道路选择和制度逻辑必然的要求。立足具体国情,关注社会现实,是我们进行财经素养教育的又一特色。

四、“平等”是财经素养教育核心的价值目标

财经素养是文化素养,财经素养教育就是文化传授,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生发的文化需求。因此,立足实践,继承传统,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教会我们的孩子学会如何获取和积聚财富是我国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深层的财经素养教育目标是:从财富出发,培养孩子内心的安宁与平和,与外在世界平等相处的价值理念,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做合格的、坦坦荡荡的现代社会的公民,就是我们要给孩子们的财经素养教育。

猜你喜欢
财经财富阿姨
我的“话痨”阿姨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财经日历
《老阿姨》剧照
财经阅读时代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新财富500富人榜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