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以生为本”理念的运用

2018-11-28 04:30张志刚
名师在线 2018年4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活动课叶子

张志刚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中心小学,浙江宁波 315600)

引 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从自然、社会及学习生活中,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程。其关键词是主动、获得和运用。这样一门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是大有区别的:首先,“主动”是要学生从课程的内容选择到过程的制定都全程参与,并拥有实际的话语权;其次,“获得”的方式应当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重,而不是教师的传道、授业占最多时间;最后,“运用”知识时,是要学生以亲身实践进行验证的。可见,这门课程中处处都突出学生的地位。在上这门课程时,我总是尽可能尊重学生的意愿,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

一、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活动自然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一样,它加入了更多的自由、快乐等元素。我认为,要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并在活动中产生高效,不应该只是根据学情决定活动的内容,否则教师的主观因素操控空间还是太大。让学生来选择活动内容,不仅能令活动进一步贴近他们,还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1]。因此,平时我会有意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点,关注这些兴趣爱好的普及面和层次,聊聊他们希望选哪些内容用于活动课,有时还会发放简单的问卷调查,然后统计票数高低,决定一段时间内的活动内容,但时间的先后确定,并不按票数高低,而是根据当时的季节、各科的教学内容和一些临时出现的与所选内容有关联的大事等进行有序安排。

三年级的时候,我所教的班级有个学生的家长在园林所工作。该生对花花草草特别感兴趣,经常把家长拍的一些稀有品种的照片带到学校,或贴在教材里面,或者夹到笔记本中,引得其他同学纷纷围观和讨论。听着他们转述从家长那里听来的零散知识,有的在理解上存在一定误区,于是我提议:“要不我们上一节关于花卉的活动课好不好?”这一提议立刻赢得学生的响应。当时已是仲春末了,各种花开得正艳,我们决定抓紧时间,在本周立刻开展了这一活动。

进入六月,天气渐渐热了起来,班级里经常有学生谈论放假去游泳的事。虽然学校集会、校园标语以及班会课上,都有提醒游泳要注意安全的内容,但还是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我觉得与其翻来覆去地干巴巴说教,不如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下,于是征求学生意见。有学生问:“老师,你是想教我们游泳吗?”“那你们想进行什么活动呢?”学生提出的建议五花八门,有人要玩水游戏,有人想学游泳,还有一些人提了好多关于水的问题。我搜索了一下,发现这个年级教师开展的大多是关于水环保的活动,但我们班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玩水游戏,其次就是关于水的十多个为什么,于是我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一次活动课的内容。

二、让学生自定活动目标

普通课程中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教师针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综合酌情制定的。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我认为最好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这里的“最大”,在不同年级段是不同的。

低年级学生尚未有自主的目标认识,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制定一个大体的目标方向,更重要的是,要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目标意识。所以我设计的学习目标,通常不会定死,只是比较宽泛地表明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等,具体的实现层级,要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在一年级上《美丽的叶子》教学时,考虑到这一年级与幼儿园、学前班学习相衔接,我将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认识四季的树叶。有的学生直接从幼儿园升上一年级,思维比较幼稚,活动中只能辨识叶子的形状及其四季不同的特点,动手制作四季叶子的卡盘也还行,但是要他们了解不同叶子的特点、用途和变化,就显得很困难了;而一些读过学前班,家里比较注重教育的学生,就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将课前搜集到的叶子做分类粘贴,并简单地做好标注,还能在活动中,轻易地说出不同叶子的特点和用途。于是我会进一步鼓励他们:“对叶子你还了解什么?”随后再根据他们回答中具有挖掘意义的内容进行适度的展开。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我会逐渐引导他们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在确定了活动内容之后,我会给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自行确定各自的活动目标,然后视活动情况,或将有相近目标的学生结合为组,共同朝一个方向努力;或将目标差异大的学生结合为组,形成互补。在活动过程中,我会注意学生对于目标的贯彻程度,以及他们的能力是否匹配,指导他们根据活动情况,或及时调整目标,或改换方法、策略,尽快缩短实现目标的时间,并提示他们进行总结,以培养他们制定合情的目标的能力[2]。

三、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过程

活动过程是对活动目标的细化和分解,为实现活动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教师酌情兼顾到环节的数量、活动的方式、手头的资源、可用的媒介等等。虽然教师设计有诸多好处,如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提纲挈领、拥有众多可供选择的环节种类、积攒多年的教学活动经验、能预料并避免学生在怎样的活动中可能出现怎样的状况等,但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由学生自行设计的优点更强,而且只要经过教师把关,是能够获得师生两者设计的双赢局面的。

为提高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的能力,我除了课余的引导外,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还会用整节活动课来进行系统的指导。例如在同学们决定开展关于“尊老”的活动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堂课:课前带学生到敬老院体验与调查,了解老人需求,思考自己怎样爱老和敬老;课堂上首先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疑惑;然后是活动的设计要素,即活动时间、地点等,让学生考虑,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因素;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分别讨论活动的主题、目的、方式、内容、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其间我还准备了一份同龄儿童的优秀设计,以备学生讨论不下去的时候作为示范。其实真正要探讨出可行的细节来,要让学生全面掌握活动过程的设计,一节课的时间确实难以完成,所以我觉得比较可行的是,将活动设计的方法粗糙化,只引导他们探讨出一个提纲步骤,可以是比较细的步骤,只要能够勉强操作就好,然后鼓励他们在执行的过程中,以集体的智慧想办法解决困难,若难以为继,就及时向老师请教,这样设一个卡,也能比较有效地提升学生能力。

这一节活动课虽然是我一手设计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我时刻注意给学生留足自立自决的时间——这一辩解自己也觉得有些苍白,故至今仍在思考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操作方法。

结 语

应当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就是新课程“以生为本”理念下的产物,所以,顺其自然地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坚决贯彻这一理念,也应当是每一个一线教师的责任。小学生的自主能力是比较有限的,但“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即便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也应当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引导他们做出一些能力范围内的决定,这样才能尽早推动他们独立与自决。

[参考文献]

[1] 娄伟元.以生为本,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更精彩[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6,(7):5-6.

[2] 郑青春.以生为本提升综合实践课教学有效性探究[J].成才之路,2015,(31):83.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活动课叶子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低年级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一片翻转的叶子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见倾心的优雅——叶子
Word Fun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