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8-11-28 15:19薛晓丽
名师在线 2018年17期
关键词:蛋糕素养能力

薛晓丽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三余小学,江苏南通 226331)

引 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历史悠久,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小学阶段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觉、对符号的认知、对几何图形的理解,使学生具备统计与概率思维、具备数学实践思想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交流互动、兴趣爱好、高度注意力以及教师对学生的鼓励都是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要让轻松愉快伴随着学生成长,要让学与玩成为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要让学生爱上数学,需要数学。

一、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及数学能力

(一)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

1.数字感觉

数字感觉是学生的基本素养。小学生学习知识,通常是从对知识的感觉开始,通过平时的日积月累,不断摸索后形成思想意识,最终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例如,教师拿来一个苹果,问学生:这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这是苹果,有的学生回答这是一个苹果。“一个”就是学生对数字的感觉。

2.符号的认知

数学是探索数量关系的学科,数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符号来表达,例如,等于、大于。学生必须牢牢掌握数学符号。

3.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数学同样是探究空间几何结构的学科。学生从小就开始认识三角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这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几何图形的理解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4.概率与统计思维

概率与统计的思想意识,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素养。教师上课点名签到、班级男女生各多少人等都是统计的应用。

5.数学的实践思想意识

数学实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我们购物需要花钱、坐公交车需要知道多少路车、起床需要定点等。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要逐渐培养学生数学实践的思想意识。

(二)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

小学期间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具备思考与探索能力。二是要具备数学沟通互动能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互动,促进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三是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包括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掌握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累积,不断学习提高。四是数学的实践能力,学生要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要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促进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二、以兴趣为目标,通过愉快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感性认识是基础,只有通过欢乐愉快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兴趣、培养爱好为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一)增强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可以改变机械、乏味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示一块大蛋糕,提出问题:“同学们,我现在要把这块蛋糕分成8份,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块蛋糕呢?”学生会踊跃发言,得出每个人分4块蛋糕的结论。接着教师再提问:“那么我要分给3个人,如何分配?”没有学生举手。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抢答。利用设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小组讨论,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出结果,最后利用设置抢答的方案,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学生抢答后,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将8块蛋糕分成3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呢?大家在家里有父亲、母亲和小朋友本身,是不是以后妈妈再买苹果,你也可以主动去分配了呢?分配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类似8块蛋糕这样的情况,你想如何分配呢?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授课内容,锻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互动、生活实践等几方面的综合能力[1]。

(二)“爱好”“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核心动力

“爱好”“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动力,没有爱好,任何学习都是枯燥乏味的。只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关注点与注意力,让学生思想集中、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关注度与注意力有很多种方式,学与玩是兴趣教学的核心内容,只有愉快轻松的教学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例如,火柴棍的数学游戏,等式的两端各有火柴组成的数字与运算符号,移动一根火柴使等式成立。这个游戏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是典型的娱乐与教学一体的数字游戏。这个游戏也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掌握能力,因为游戏的重点是“使等式成立”,这是出发点与目标,游戏的一切变化、思维的探索都是围绕这等式成立去开展[2]。

开展数学竞赛也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关注度。数学竞赛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好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竞赛可以是抢答也可是笔答,要注重题目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屋里有10根蜡烛,突然一阵风吹灭了4根,最后屋里有几根蜡烛?这是一道典型的趣味数学题,考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0根蜡烛吹灭了4根,剩余6根一直在燃烧,一会儿就烧没了,最终只剩余被吹灭的那4根,那么答案就是4根。竞赛与趣味的模式体现了教学中以“兴趣”为视角的课堂教学,提升了课堂效率[3]。

(三)鼓励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心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鼓励与赞赏是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最佳途径,只有学生信心提升了,才能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与赞赏是教师必须使用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批评与责罚的模式,通过鼓励刺激学生信心提高学习效率。鼓励有多种形式,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赞赏学生、在批改作业时尽量多用正向与鼓励的评语等。总之,鼓励代替批评,赞赏要替代责问[4]。

结 语

小学数学的授课教学,要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多使用正向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蛋糕素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做蛋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