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静待花开

2018-11-28 15:19曹书芳
名师在线 2018年17期
关键词:笔者智能作业

蔡 华 曹书芳

(1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振兴小学,山东东营 257237;2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中华小学,山东东营 257237)

引 言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每个学生来到学校,都希望自己得到教师的欣赏、同学的认可和家人的表扬。有些学生的这一心愿得到了满足,使得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有些学生就不那么幸运,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渴望成功的心愿在遭受失败后,进入了一种休眠状态。这时候,教育的任务就是唤醒学生内在沉睡着的动力,鼓舞向上的进取精神。而这个过程就像农夫耕种和园丁养花一般,是慢的艺术,需要教师充满信心、细心观察和耐心等待。

一、等待需要信心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中,罗森塔尔随意地指出的几名学生做了个简单的测试,然后告诉他们的教师,这些学生非常有潜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学业有成。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学校了解情况,发现这些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变化:原来学习一般的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优秀的学生则更优秀。显然,教师相信专家的预言,以为发现了他们期望找到的人,对其充满了信心,给予他们特别的关心和爱护;而学生从教师这里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进取心,激发了无限的潜能,从而使他们沿着预期的方向发展[1]。

作为教师,要相信没有一个学生是故意要犯错误的,没有一个学生内心不存有向上意愿;可是由于所处年龄阶段的缘故,有时他们真的无法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需要就是心平气和地对待,相信经过提醒和教育他们是会慢慢进步的。

笔者有一次检查预习作业时,发现班中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完成。看着一大片学生站起来,笔者心里真是很恼火,不过想到这还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养成,这时候狂风暴雨的一番痛斥,只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收不到任何效果。所以平复一下心情,笔者再次提出细则要求,并告诉他们:“老师知道大家不是故意犯这样的错误,可能是对预习的这项作业还不够清楚。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按要求认真完成预习任务的。”这样,学生紧张的心一下子放松下来,纷纷点头保证会及时完成作业。在后来的日子里,学生虽然不可能都做得很好,但确实在笔者充满信心与不断的提醒鼓励下,良好的预习习惯渐渐养成了。

二、等待需要细心

就像天下没有相同的树叶一样,先天的遗传基因、后天的教育环境,还有个体的兴趣爱好等都造成学生之间的千差万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有八种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内省智能[2]。每个人都有特异之处和相对的强项,有的学生不喜欢安静地画画偏喜欢体育运动;有的学生擅长与人交往,写起文章却眉头紧锁;有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弱于逻辑思维。像大文豪钱钟书和历史学家吴晗,数学成绩都羞于见人,但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

所以,有时候勤未必能补拙,就像一个优秀的跳高运动员未必能成为体操运动员一样。作为教育者,需要做的是了解学生不同的智力结构和侧重点,拥有一双慧眼,去细心观察,积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找到最近发展区域;再提供适当的条件去培养它,做到扬长避短。

大为虽然在班中年龄最大,可是动作磨蹭,对汉字字形的记忆能力较弱;又不肯用心完成作业,在一、二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下层。当时笔者针对他的弱点,展开了“帮”他的一系列活动:一对一的“结对子”督促;联系其父母在家提醒他认真完成作业;利用课外的休息时间帮他查漏补缺等。在这种铺天盖地的“围追堵截”下,大为并没有呈现出进步的势头,反而给大家的感觉更是懈怠了。终于在一次考试中,他自我放弃了:空下了大片的试题,让自己退到了最后。

这给了笔者重重的打击,突然之间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急于求成的宋国农夫,忽视了教育本身规律,使他小小年纪便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负,自然就导致他学习兴趣下降。幡然醒悟后,笔者赶紧改变教育方式,平和地对待已造成的后果,把课下玩耍的时间还给他,并抓住他长于逻辑思维、为人谦让真诚这些优点,找准一切时机表扬赞赏。到了三年级,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渐渐显露出来,小文章语言精练、条理清楚,有时视角挺独特,帮他润色后在班中朗读,毫不吝啬地表达笔者的欣赏,在同学和他自己的心中树立了一个好学生的形象。这样,他逐渐恢复了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成绩也在逐步上升中。

三、等待需要耐心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但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学成绩也就是平均分和优秀率,仍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能力最有力的标准。教师想得到家长的认可,班里的分数也是一个硬性指标。在这种功利的制度下,教育部门找校长要成绩,校长找教师要成绩,那教师呢?面对后进生一遍又一遍教不会、一次又一次拖班中的平均分时,往往很容易产生焦虑,失去平和的心态。

在《读者》上曾读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人非常喜爱整洁的环境,经常将自己的小院子清理得干净有序。一次出远门交给友人帮忙打理,友人比较懒散,任院中植物自由生长,后来在角落的一蓬杂草中抽出长茎,开出了芬芳的花朵。经园林艺术家鉴定,这是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可以想象,每年这兰花都会破土而出的,只不过错被主人当作杂草处理掉了。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每个人都有智慧的觉醒、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作为教师,当面对班中那些暂时还不爱学习、总惹是生非的后进生时,不能轻易地就承认对学生已用尽办法,认为他们无可救药。要想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需要教师摒弃功利,拥有一颗平常心,正视学生现阶段的缓慢发展,持久地关注,耐心地引导,不断激发他们的成功潜能,一点点去雕琢出他们光彩的人生。

结 语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教师守望教育,静待花开。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只要少一些急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宽容,用爱和智慧精心培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然后耐心等待,慢慢地看着他们长大,陪着他们沐浴阳光风雨。或许有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将是一棵参天大树!

猜你喜欢
笔者智能作业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