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优秀家长的“六不六要”

2018-11-28 15:19顾惠琴
名师在线 2018年17期
关键词:笛卡尔家长学生

顾惠琴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江苏昆山 215300)

引 言

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使众多家长陷入深深的焦虑、众多家庭失却守望成长的快乐。家长关注学生理所应当。但是,放错关注点、失衡关注度和缺少科学的方法,只会将家长的焦虑传递给学生,造成家庭教育的重重困扰。

一、帮学生实现“小目标”

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出来的!作为家长,要学会辅助学生实现一个个“小目标”。

笔者有一名学生,默写错误率为70%~80%;但其在课外阅读方面比较突出。于是笔者建议其每天回家默写10个词语,并询问是否有压力。她觉得自己可以承受,就高高兴兴去做了。一段时间后,错误率降到了20%~30%,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自然进步不小。

家长应当帮助学生设计并达成一个个小目标。不妨问问学生,目前对某一学科的把握度有几分?这几分是因为自己哪方面做得比较好?如:上课认真?阅读能力不错?作文还不错?这个过程叫赋能,赋予学生正能量。第二步,试问学生,如果提升10%,可以做什么努力?学生也许会说:找个老师提升阅读水平,自己阅读课外书提升作文水平,期待妈妈指导作文、爸爸辅导数学相遇问题之类。这10%,是给学生加能量。越具体,学生的自我认识就越清晰,也越容易取得成绩。

二、做“六不”家长

家长必须学会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成长,认识到每个阶段学生的发展目标是不同的,做“六不家长”。

(一)不做“橡皮擦妈妈”

不难见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写字,妈妈在旁边陪伴,字写不好就立即擦掉;或不时给一杯牛奶、送盆水果。

学生的真实心理是什么?小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心理:“我那么努力,却总被擦掉。”因为一直得到否定,于是担心自己会再犯错误;而越担心,就越犯错,自信心渐渐丧失,耐挫力逐步变差。大一点会有这样的心理:“又来监视我了。等你走了,我索性玩一会儿。”于是,家长的“关注”得到的是叛逆。再大一点,学生就会提出,“你能不能不要在我身边呀?”言下之意是“能不能不要监视我,这让我很烦躁”。

橡皮擦妈妈造成学生容易分心。到了青春期,学生会“叛逆”加剧,与父母的沟通产生障碍[2]。

(二)不被手机绑架

有这样一个统计数据:陪伴学生的时候做到不玩手机的家长有5.6%,良好的为28.2%,不合格的是48.2%。

如下例子并不鲜见:学生请求家长为自己默写词语,催了很多遍,家长却说:“别烦,让我先发一条微信。”显然,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情绪是愤怒。有的家长陪学生游泳,送达地点后,对学生说:“里边太黑,我在外面等。”学生的内心反应是:“又找理由玩手机,手机是你的第一宝贝,我不是。”

家长在与学生共处的时候被手机绑架,会带给他们无助和悲伤,产生诸多不良后果。

石里克的对知识统一性的解释自成体系,然而他对各种直观哲学的批判,则未必如他所想的那么有效。首先,石里克对笛卡尔的批判,不过是把笛卡尔的存在问题给置换掉,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石里克认为存在不需要怀疑,而笛卡尔正是从怀疑存在开始。石里克认为存在是一种事实,然而笛卡尔认为存在并不是一种事实。如果石里克并不能与笛卡尔站在同一个问题去讨论,那么他们所看到其实并不是同样的视野。站在笛卡尔的视野上,石里克所谓的一义性判断之网就有存在疑难,如果存在都有问题,那还谈什么知识?

(三)不做情绪的奴隶

学生开心、难受或者平静,50%左右的家长都能觉察并与他们交流。40%左右的家长能做到经常与学生聊天;但是,有10%左右的家长不懂得或从不跟学生交流。如何与学生交流,非常值得探讨。

首先,家长要做一个听众而不是法官。要耐心听学生说完,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学生的事还是别人的事;其次,最忌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发泄在家人身上。把坏情绪传染给学生,不但破坏融洽的亲子关系,也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克制情绪”是和谐相处的前提,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使学生感到父母永远在爱自己、关心自己,会带给他们稳定感、安全感和信任感[3]。

(四)不横向比较

父母最大的撒手锏,是搬出“邻居家的孩子”,与学生作横向比较。在学生眼中,这样的不合格父母竟占48%!很少跟其他学生比较的家长,只有26%。

父母这样说,其动机是:“我给你树立一个榜样。”但学生会怎么想呢?“父母总看到别人的优点,看不到我的优点。”显然,家长的目的不仅没有达成,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不打骂学生

每接手一个班,都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容易躁动。从专业视角看,其家庭管教肯定比较严厉。在家里局促不安,到了教室才会躁动、做小动作、讲悄悄话。浮躁的学生,学习效率当然不好。“棍棒底下出孝子”,是陈腐教育观,打骂学生后患无穷。

(六)不做额外作业

笔者发现,班里有些学生做作业效率差,小错误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发现79%的家长给学生布置额外作业。家长布置额外作业,往往教会学生拖拉。因为他们经常会这样选择:“慢慢做,慢慢拖,就没有时间做父母布置的作业了。”另外,疲惫应付的状态下,任何作业都无效果可言。

三、做“六要”家长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强迫学生按家长意愿做事。如,“儿子,现在你英语差点,我帮你报了个兴趣班,我们将英语补上去好不好?”听听是在协商,其实是家长在主导,把本来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班,变成了压力班。正确的做法是,等待学生自己说“我想去英语兴趣班”。学生有想法,才有“我要做”的内驱动力。

尊重学生,就是要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对于周围世界的探索,需要自己去感受和理解,家长如果借关心的名义限制学生,他们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发展,因此尊重学生是首要。

(二)做好榜样

要求学生不看电视,家长也不看;要求学生看书,家长也看书;要求学生孝顺自己,家长也孝顺父母……家长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学生明澈的眼中,能倒映出父母的影子。期待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学生的脚步自然可以跟上。

(三)学会静心

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与感观协调有关,与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关。当学生八九个月该爬行的时候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之后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的协调性相比之下会较差。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先要教会学生静心。学会静心,有很多专业、可行的途径,家长可以请教专业人士。

(四)正确用脑

希望学生达成某一目标,家长要改变说话方式,对学生做正向表达,避免说“不”。

如说“不许吃饭”,由于左脑不作判断,接收信息后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右脑,右脑在图库中搜索到的全是吃饭的图片,于是情不自禁想吃饭了,产生了与父母的期待相反的效果。因此,与其说“不要玩游戏”不如说“休息十分钟”,“不许说话”不如说“保持安静”来得有效。

善用左右脑,可以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做完语文做数学,做完数学做英语,或者做完一份作业运动一下,让记忆中比较偏向理性思考的左脑与比较偏向直觉思考的右脑交替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懂得肯定

适度的压力,对学生来说是动力。压力过多,学生就会焦虑。焦虑太多,就会烦躁不安,严重的会走向抑郁。肯定和鼓励,对应学生的内在资源,不同于虚泛的表扬,可以释放学生的压力,带来积极的行为举止。

比如,“我看到你收拾好校服了,真负责!”比“你真是一个好学生!”具体;“恭喜你得了‘优’,看得出你付出了很大努力”,是将赞扬的重点放在他的努力上,而不是结果本身;“你对小弟弟非常耐心”,鼓励其懂得关心、照顾家人;“我很想听你说说这件事”,表示真感兴趣,鼓励学生多表达。

(六)多交流沟通

和学生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不要挑他们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可以在饭后,或者看电视、散步的时候。学生可以说学校里的高兴事、悲催事,家长也可以和学生谈家常,相互增进了解,同时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结 语

做好家长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学问。优秀的家长充满正能量,善于从正面引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成就优秀学生!

猜你喜欢
笛卡尔家长学生
笛卡尔的解释
笛卡尔浮沉子
极坐标系中的奇妙曲线
数学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