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余音袅袅》

2018-11-28 17:47孙培培方文开
文学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奴隶主历史主义尼古拉斯

孙培培 方文开

《余音袅袅》作为南非著名作家安德烈·布林克的重要作品之一,自1982年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已有多位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此作品进行了论述和研究。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分析《余音袅袅》一书中的“加兰德反叛”,重构事件发生的始末,探究作者重构小说中的历史的历史和文化原因以及这一现象背后所反应的安德烈·布林克的创作动机和历史观。

与约·马·库切和纳丁·戈迪默并称为南非文坛三大家的安德烈·布林克一生都在为反对种族隔离制度奋斗着,他一生创作的小说大多以反应种族隔离和奴隶制时期南非社会黑人的悲惨生活为主题,他也因此被奉为南非反种族隔离制度的斗士,其中最能反映他与种族隔离制和奴隶制作斗争的坚定决心的作品当属《余音袅袅》,书中记载的“加兰德反叛”事件直接与南非官方历史叫板,狠狠的斥责了南非当时统治者对黑人奴隶残暴不仁还要倒打一耙的丑恶嘴脸。“加兰德反叛”是在南非影响非常大的黑人奴隶为追求自由而走上暴力反抗之路的历史事件。在官方长达万字的庭审记录中,详细的记载了加兰德如何伙同其他奴隶在“善良”的主人不防备时实施了这个邪恶的谋杀行动。但是在安德烈·布林克的《余音袅袅》中这个事件中的人物和事件却被布林克从更全面,更详细的角度呈现出来。不同于庭审记录将事件单独割裂开来的记述方式,布林克将这一事件的空白边缘铺开,深究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他的笔下描绘的是种族奴隶制度盛行时的南非,在社会最底层挣扎度日的黑人奴隶多方争取自由无果后不得已走上了暴力反抗的道路,却最终被暴力镇压,命丧黄泉。这段历史的重构为所有非裔人士甚至全世界公民了解历史,思考历史提供了平台,也体现了安德烈·布林克浓烈的历史意识。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余音袅袅》是对南非历史的重新认识,是对旧历史主义的挑战。新历史主义之所以称之为新历史主义,原因之一就是它不同于旧历史主义的世界观。传统的历史观坚持认为历史一定是客观,连续而又稳定的。因为旧历史主义的局限性,读者的视角被固定了,我们只能看到作者期望我们看到的,全面的格局就被彻底抹杀了,“加兰德反叛”在庭审记录里也正是被从这一角度呈现的。当时的南非政府和法庭既想惩戒了加兰德等人以儆效尤又要在大众及后世的心中保持一种公平正义的形象,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割裂历史,只集中于暴行本身而不去探究暴行的前因后果。但是布林克粉碎了南非当局的美梦,像一滴墨水滴入水中一样,布林克将这个单一的事件展开,将历史的空白填满。“加兰德反叛”发生在1825年,根据当时官方的案件记录,以加兰德为首的一伙黑人奴隶无端对善良对待他们的奴隶主及其一家发动暴力袭击,残忍的用枪支杀害了奴隶主全家,连柔弱的妇女和无辜的孩子都没有放过,无论他们如何跪在地上乞求都不曾有一丝丝动摇,甚至连过路的无辜平民也痛下狠手,他们这种“无端”的暴行最终招致了政府正义的惩罚。安德烈·布林克出生在这段历史110年后的1935年,虽然作者本人没有经历过那段时期,但是作者生活时期的南非社会种族隔离制度仍然盛行,所以他并没有盲目的相信官方的“历史”。相反,他努力的多方收集文本,采访口口相传的故事,从多个视角尽力还原故事的始末,将整个事件从一种截然不同却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角度描绘了出来。收集来的文本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记叙了加兰德等一众黑人奴隶的绝望和他们蜷服在白人脚下的蝼蚁生活,众生万象,奴隶主的性格特征是复杂的,奴隶也是有善恶的。从这点来看我们就可以说安德烈·布林克作者本人是个坚定地新历史主义者,无论他本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新历史主义的含义就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现存历史都充满了人为的痕迹,而以加兰德为首的黑人奴隶们这种穷凶极恶的歹徒形象正是当时的南非政府人为的痕迹,为了掩饰当时政治的罪恶。而新历史主义就是要“遏制和颠覆”,要探寻历史建构过程背后被忽视的那部分,这也正是安德烈·布林克所孜孜追求的,所以他多方收集文本,尽力的还原,反对单一的中心叙事,试图对历史进行重构,给读者最大的可能性去了解最接近真相的历史,让现在的南非人可以了解曾经被权利埋葬的真正属于他们的历史。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余音袅袅》是对南非当局的宣战。蒙特罗斯说过:我们无法接近一个全面和真实的过去,接近一个没有经过所研究的社会的文本痕迹中介的物质存在。我们不能把那些痕迹而不是其他痕迹的幸存仅仅认为是偶然的,而必须假定至少部分是复杂的选择性保留和抹杀的过程的结果。历史的文本性也认为历史文本并不能给客观地反应历史,而是作者主观能动性影响下选取和筛选下的产物,而对于“加兰德反叛“事件来说正是如此。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服从主人的奴隶是十恶不赦的,试图谋杀主人更是不能为人接受,所以庭审记录中的白人奴隶主们无辜且处于弱势,他们蜷缩在地上卑微的乞求奴隶们饶命;而黑人奴隶们则是凶恶残忍的,无论妇女小孩如何卑微乞求他们都毫不犹豫的扳下了手枪残忍的将他们杀害。这种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所谓“历史”粗略的给了所有人物单一的性格特征,黑和白,不存在任何灰色地带,一方面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误导大众,篡改历史的可耻行径,即便庭审记录中的黑人罪行是真实的;另一方面恐怕很少有人能信任这样的历史,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人们又要如何努力靠近真相?安德烈·布林克在小说创作时增添了非常多的细节,这样重构出的“加兰德反叛”鲜活生动,令人信服:小说中白人奴隶主们的性格特征虽然以残忍无情为主基调,比如年轻的奴隶主尼古拉斯仅仅因为嫉妒加兰德与一位年轻女奴隶关系密切便借口加兰德年幼的儿子太过吵闹将他绑在树上活活鞭打致死,又或者老奴隶主多次强奸加兰德的母亲却在她精神失常,他失去兴趣后低价将她转卖给过路的另一位奴隶主,最终导致她半途从马车衰落死亡后被弃尸荒野。但是奴隶主们再怎么残忍毕竟他们也还是人,也不乏人性闪光的时刻。因为从小由加兰德的养母带大,两位年轻的奴隶主和年幼的加兰德一起度过了愉快童年时光。那个时候的他们没有太大隔阂,平等开心的一起在田野河边玩耍,直到他们慢慢的长大了,开始发现彼此身份的差异。但是因为这一段童年的交情,相比于他的父亲和兄长,成年的尼古拉斯对待加兰德相当地仁慈,分给他田地,允许他有自己的小屋,默许了他的嫁娶,除了能代表自由民身份的那一双草鞋,尼古拉斯给了加兰德他能够给的一切。奴隶主们除了专横跋扈,也时常有无助痛苦的一面。尼古拉斯和哥哥两人都一直默默的喜欢着农场上管家的白人自由民女儿,后者和尼古拉斯情投意合但是在哥哥的强势抢夺后,老奴隶主将女孩嫁给了尼古拉斯的哥哥。尼古拉斯痛失所爱,但是面对专横跋扈的父亲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独自无助流泪,最后在父亲的安排下迎娶了另一位奴隶主虎背熊腰的女儿;尼古拉斯因为从小便较女性化,善良又多愁善感,因为不够勇猛和冷血而屡次被父亲逼到生死边缘,他很绝望也很无助。和加兰德一起山里遇到了野兽,明明是加兰德杀死的野兽,却因为自己非常想向父亲证明自己而假称是自己杀死了野兽保护了加兰德。在加兰德质问他为什么要撒谎时,他第一次说出了伤害朋友的话:你去和我父亲说吧,看看谁会相信你这个小奴隶说的话。《余音袅袅》里的人物形象都是复杂多变的,这种体现人性复杂的形象才是更有说服力且符合人的认知的,这样的历史才是更能为大众所接受的“历史”。相比之下,南非政府的记录显得狭隘又片面,单一又无趣:无辜的奴隶主和邪恶的奴隶。可以说这是作为种族隔离斗士的安德烈·布林克对残暴政府的挑战,但是这一举动也激怒了当时的南非政府让他付出了代价,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作品被列为南非禁书,他本人也长期被南非政府囚禁。

猜你喜欢
奴隶主历史主义尼古拉斯
美流媒体巨头被批“奴隶主”
从先锋到新历史主义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xtual View between New Criticism and NewHistoricism
扇子的发展史
不仅有张好脸蛋尼古拉斯·霍尔特
浅谈历史现象学与历史主义
历史、意象与身体
尼古拉斯效应
美国南北战争前的自由黑人的形成
敌对阶级之间能“通情达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