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几点思考

2018-11-28 08:25李三海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图书习惯读书

李三海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海城镇高台寺小学,宁夏 中卫 755200)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就目前小学生阅读的现状来看,其阅读的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生阅读兴趣低下,没有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有源源不断探索的动力,进而推动习惯的形成。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这件事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前提,也是基础。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喜爱模仿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树立一些榜样,让学生在这些榜样的故事中明白读书的意义,进而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产生兴趣,比如陈毅将军读书时沾墨水吃饭的故事,鲁迅用嚼辣椒的方法来驱寒读书等,都可以用来为学生进行渗透。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那些经典的书籍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内涵,阅读这样的图书可以为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所以也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最后,便是要多鼓励学生,通过赞扬和肯定的方式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二、营造阅读氛围

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说明环境对人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道路上,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教师可以尝试的一个途径。至于如何营造阅读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先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入手,将班集体构建成一个读书的绝佳场所,让学生随时能够感受到阅读的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讲台边放置一个读书架,然后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捐书的活动中,把他们家中一些闲置的图书摆到图书架上,供班级里的其它学生借阅,这相对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可以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到更多的图书。其次,便是从学生阅读这一行为着手,针对学生平时阅读的图书,适当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将其阅读的心得分享出来,比如“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让学生将其最喜欢的图书简单介绍给同学们;“阅读趣事”,便是将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趣事分享出来。这样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活跃班级的阅读氛围,推动学生的阅读行为,最终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传授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的培养不能单纯的依靠兴趣,兴趣只是打开学生阅读大门的钥匙,方法才是维持学生持续阅读的手段,毕竟仅仅拥有兴趣而没有方法,只会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四处碰壁,最终会导致兴趣之火的熄灭。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传授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不仅爱读,并且会读,而这也就是古人所讲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其实,语文教学的主体就是讲解教材中的课文,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为学生渗透一些阅读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阅读分解为三个步骤,即读前、读中和读后,教师可以在每个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阅读前要根据文章的题目进行猜测,去猜想这篇文章会讲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从而进一步的剖析文章;最后便是在阅读后的归纳总结,这是内化的过程,是提升自我的关键。

四、读与写相结合

阅读从表面上来看是一个单向的吸收过程,但其实就阅读的本质内涵来讲,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是读与写的结合。的确,阅读是在不断的吸收,但如果没有一个书写的过程,没有将那些阅读过的东西经过自己的思考转换成文字,那学生所阅读的东西便不能真正的内化和吸收。简单来说,一个学生如果阅读了大量的图书,但是在写作的时候却不能将那些阅读的东西运用到其所写的文章中,这便说明他的阅读质量低下,没能融会贯通,而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学生很容易对阅读的意义和作用产生怀疑,进而动摇其阅读的信心。所以,在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经常性的动笔,哪怕是简单的几句读后感,也是学生自己的思考,也能帮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使学生真正从阅读中有所收获,进而提升其成就感。

总之,书籍是一盏灯,可以照亮学生前进的路,教师要为学生点燃这盏阅读之灯,并引导学生细心呵护,进而让这盏星星之火长久在学生心中发光发亮。

猜你喜欢
图书习惯读书
上课好习惯
图书推荐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