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2018-11-28 08:25张爱群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插队排队行为习惯

张爱群

(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城西教育指导中心,广东广州510900)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下面以街口街中心小学孙杏芳老师异地执教的区级公开课二年级上册《还是排队好》为例谈谈。

一、设置现场体验活动 鼓励学生养成

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于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所设计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地方。因此,课堂上要设置现场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一上课,老师就让学生上讲台领取礼物,学生挤成一团,只有几个人拿到礼物,现场非常混乱,老师马上叫停,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学生说太挤了!差点摔倒,撞到别的同学等。师问怎么办?请了三位学生,分别说:我们要排队、也要整整齐齐、好好排队。师说:想到好办法,就按你们说的办法再来拿一次礼物,好吗?学生马上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到讲台拿礼物,很快每位同学都拿到礼物。老师问:现在拿到礼物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说很开心。师问:喜欢哪一种拿礼物的方式?生答:喜欢排队这种方式,不会乱成一窝蜂。师问:排队好还是不排队好?学生齐说排队好,人人都拿到礼物,公平。师问:哪种方式快拿到礼物?学生说排队快拿到。师问排队快拿到,说明排队除了公平还怎样?学生说:高效。然后引出课题——还是排队好,并板书在黑板,让学生齐读一次。

在课的最后,教师设置了一个抽奖环节,让学生到讲台抽奖,第一、二组的学生会排队抽奖,第三、四组的学生一窝蜂地上讲台抽奖。抽完奖后,老师问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现在的心情是“高兴”还是”“难过”吗?一位学生说:是难过,老师追问为什么?学生说:因为第一、二组的学生会排队,第三、四组的学生不会排队。老师说:是的,想问问三、四组的小朋友有什么话要说。一位学生说:对不起,我没有排队。老师说:我很感动,你知道自己错了。另一位学生说:老师,对不起!我们有些人也是有排队。老师说:为什么有些人还是不排队。三、四组没有排队的学生对老师说:老师,对不起,以后我们会排队。接着老师说:我们学到了排队这种好习惯,下课了,我们要怎么做?学生齐说:排队!教师就说,让我们排着队从电教室走回课室。学生就一个跟着一个到走廊排好队有秩序地回课室。

老师设置的三次现场排队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排队与不排队的差别,从而自觉地在生活中排好队,鼓励了学生养成排队的良好行为习惯。当他们走向社会,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课堂上的排队体验活动,参与过、体验过的活动让他们难以忘记,时刻鼓励着他们要排好队,排队也成为了他们一生受益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发现良好行为习惯 激励学生养成

生活中,学生犹如一棵成长的小树,需要阳光的沐浴。在学生的心里,老师的欣赏和赞美就像阳光一样是学生成长离不开的,有了阳光的沐浴,小树才会长得更快、更健康!学生坐得端正、会用礼貌用语、会倾听等等都要我们老师给予欣赏和赞美,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轻轻抚摸的动作,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得到激励,从而不断地养成一种又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

一上课,孙老师对学生说:“老师每发现你们一种好习惯,就在黑板上画一颗星。”在临下课总结时,黑板上共有9颗星,学生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因为他们发现老师在一节课里太善于找出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老师发现你们坐得可端正了”、“又发现你们一个学习好习惯:在4人小组学习时,人人都积极发言”、“认真听是一种好习惯”、“不打断别人说话也是一种好习惯”、“读书声音响亮也是一种好习惯”、“排队守秩序,不拥挤,不踩踏也是一种好习惯”、“有礼貌地提醒别人也是一种好习惯”、“学到一种好习惯——排队”、“还有一种好习惯——下课会有礼貌地跟老师说再见”。

老师的赞赏和激励甜到学生心里,整节课,学生们都精神饱满,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各项活动中,学生有礼貌、善于听别人的发言、会排队、坐端正等等良好的习惯在学生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给予赞赏,就会激励学生不断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路,将来会很好地融入社会。

三、创设思维碰撞情境 引导学生养成

批判反思是道德学习方式之一,对低年段学生而言,教师重在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向“善”和向“正能量”方向发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在课中让学生分四组表演小品,每组表演一种:(1)老奶奶等候上车,你会怎么做?(2)当火灾发生时……(3)当小男孩很急要上厕所时……(4)小女孩妈妈叫小女孩插队时……。学生分组表演完后,让学生思维碰撞:该怎么排队?有学生说:老人家优先上车,不用排队:有学生说也要排队。究竟要不要排队,学生辩论后,一致认为让老人家先上车,要尊敬老人。当火灾发生时,这种危急情况更要排队,才能避免更大的伤害。当小男孩很急要上厕所时,如果前面的人不是很急也可以让他先上厕所。小女孩妈妈叫小女孩插队时,不允许插队,并且要教育她们要守秩序,排好队等等。教师还创设了等待上公交车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如果不排队会怎么样?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了六位学生汇报如下:“会挤成一团”;“会挤”;“上公交车会摔跤,特别是小孩子”;“会挤断手臂”;“不公平,先来排队的人上不了车”;“挤伤人”。学生的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让他们体验到还是排队好!

教师注重创设思维碰撞的情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明白一般情况下要排队,但还得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殊问题特殊解决,规则是人定的,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教师虽然创设了这些思维碰撞情境,但还不够,如果老师再创设以下的情境:遇到孕妇、残疾人,是不是也要硬性要求他们排好队?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学生讨论,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在学生第二次体验排队,还是没有排好,但是当有学生不排队时,其他学生有把他拉回来,并对他说:“要排队呀!”说明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果的。该怎样排队呢?教师要做好行为指导——寻找排队的好方法?是一个一个地排、不能排在别人旁边、也不能另起一排。教师要把这种疑问抛给学生,引发他们思维的碰撞,就会时刻提醒他们在生活中要自觉排队,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利用现实生活场景 深化学生养成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来源于生活,学生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摒弃不好的习惯,保留好的习惯和做法,从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课上,教师利用了“小象为什么不受大家欢迎呢?的视频”、“有关校园踩踏事件视频”、“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新闻视频”共三个视频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不排队的危害。播放小象不排队的视频,最后小象说:为什么大家讨厌我呢?学生马上接着视频的话齐说:不排队。教师问:别人插队到你前面,你怎么做?有四个学生分别回答:“提醒他不要插队”;“我会跟他说,不要插队,在学校,插队会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不好印象”;“叫他排到后面”;“排到后面去”。此时,教师问:该怎么完整跟他说?另一位学生回答:“哥哥,你排到后面去,你插队对别人不公平”。教师接着学生的话说:还可以怎样有礼貌、友好地提醒他呢?一位学生说:“不要插队”。师问:这样有礼貌吗?另一位学生说:“哥哥,请你不要插队”。师接着说:不排队还会造成一些惨剧,播放第五小学流血踩踏,很多学生送到医院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感到害怕。最后老师出示上海外滩美丽的景色,学生在感叹它的美丽的同时,老师相机说这么美丽的城市发生了惨剧,在迎接新年时挤在一起踩踏。让学生观看视频后谈感受,学生分别说——假如都排队,不会摔倒;不会乱成一团糟;36个生命就不会没有。师接着问:我们全班有多少人?学生说:44人。师说:消失的生命差不多是一个班,非常严重的由不排队导致的事故!这个事件时刻提醒我们,还是排队好,要自觉排队。

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排队才是安全的!体现了品德课堂“教学活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的要求,在现实生活场景的重现中体会到不排队带来的严重危害。深化学生养成自觉排队的良好行为习惯。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孙云晓说:充分发掘孩子身上的种种优点,培养他们的种种良好习惯,锻炼和养成他们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这些话说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要设计好每一节课,挖掘好课程资源,从现场体验活动、发现良好习惯、激发思维碰撞、创设生活场景等方面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让好习惯伴随孩子一生,让他们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插队排队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怎样排队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卖 萌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插队党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女生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