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在产教融合中的实践

2018-11-28 11:35王定福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21期
关键词:瓯江产教温州

王定福

瓯江学院与温州大学同向同行,激活机制,错位发展,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融入口。具体有4个方面:探索校企合作瓯江方案,促进产教融合密度;打造创新创业瓯江路径,推进产教融合深度;深化服务地方瓯江思路,增进产教融合效率;借助“一带一路”瓯江机遇,迈进新的高度。

第一,在校企合作方面,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的方案。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的方案有3个方面,跟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技术共同体、人才共同体,由此三方面进行合作。

一是利益共同体。我们跟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顶层设计就是从利益共同体思考的,合作的初衷是积极探索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进行产教融合及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立了瓯江学院。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以智能织造为核心,在人才培养、实验方面进行了合作。二是技术共同体。怎么促进校企协同发展?主要通过技术平台,这是我们的核心。这个过程中怎么达到共赢?要实现企业、高校、学生、教师共赢,不能忽视教师的利益。三是人才共同体。怎么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我们长期坚持嵌入式的人才培养、订单式的人才培养。

第二,怎么打造创新创业瓯江路径,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度?我校学生公益创业、师生同研共创,植根区域产业。我们要引导学生公益创业。我校有一个主线索——50小时义工制。预备党员转正的时候必须要进行义工服务。在义工创业涉及农村、老人等方面,我们成立了温州创业中心,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大学生第一村服务公司。对于农产品销不出去的问题,我们学生利用团队、专业知识帮助农民外销。我们还实行了师生同研共创,起动了师生共创孵化器,目前有30支师生共创团队在运行。此外,实行了新温商企业家助理挂职制度——通过3年的学习,最后1年直接进入创业学院学习,创业学院的学生有6个月必须要当温州优秀企业家的总经理助理。而且,我们学院建设了3000平方米虚拟的实训中心、8000平方米的创客中心,拥有6000平方米的学生创业园。

第三,区域特色需求,打造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比如,联合温州妇联、温州女企业家协会,创建了温州女子创业学院,专门以女性为对象开展创业配学、项目指导、投资对接等。再如,我们为了打破地域的地理空间因素,把地方的创业引入瓯江创业学院,地方政府要提供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引导生源地的学生精准创业。这部分学生在校对准自己地方的产业进行孵化,成功以后就回到家乡创业了,这就是精准创业。

第四,深化服务地方瓯江思路。紧贴区域产业布局,传承创新区域文化,打造行业服务平台,由此三方服务地方和社会。比如瓯江口现在还在建设,200家企业等着进来。我们现在提前对接,要把产业、教育、人才打通。

第五,传承瓯韵文化,这是新的功能。对接教师也好,对接产业也好,这个成本是最低的,而且是最容易进行产教融合的路子。我们跟瓯海区委战略合作,加强校地互动、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第六,打造行业服务平台,建立政校沟通纽带机制。瓯海区委最近一直与我们合作,成立瓯江学院的党建学院。这个不是培养我们自己的入党分子,而是培育以后服务两新企业、非公企业的党务人才。这个学院现在做得非常成功,因此这些人到了企业之后成为企业的书记等,这是我们以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桥梁,为企业合作培养的人才。

第七,借力“一带一路”瓯江机遇,迈进产教融合的高度,培养能够跨国经商的创新人才、跨境人才。温州这个地方非常特殊,有38万人在“一帶一路”沿线创业,这些人的孩子有可能在我们学院读书,他们今后有可能要走向创业,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些人来紧密对接“一带一路”。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瓯江产教温州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好玩的温州乐园
瞻谢公亭
再次邂逅(绝句小说)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