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内涵辨析

2018-11-29 09:53郭建耀
大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内涵式办学内涵

郭建耀

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是近年来高教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但在研究中,对于什么是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及彼此相互关系还存在模糊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有必要理清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开展高校研究工作,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一、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涵义

发展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这是由事物的运动性特性决定的。因此,无论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目的都是发展,即促进事物不断前进的过程,但彼此涵义却有不同。

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是发展的一种方式,但它不是持续的、连续的线性变化过程,而是较为剧烈的、明显的、非线性的变化过程。即由一种结构、模式或观念转向另一种结构、模式或观念。高校转型是指高校通过改变办学理念、重设办学目标、调整办学思路、优化教学资源,达到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等目的的过程。[1]高校转型的主体并不是全部高校,而主要针对那些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等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高校。高校的转型发展是指高校主动地对自身内部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关系进行调整与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进而实现学校内部稳定性与外部动态性相互平衡的转化过程,即高校通过改变自身办学理念,调整办学思路,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以实现高校在人才培养规格、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保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的过程。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内涵”与“外延”是形式逻辑对事物的两种基本属性的描述。内涵是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则是所指对象的范围。高校所提到的“内涵”发展或“外延”发展是借用形式逻辑中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高校发展的两种形式和路径,更准确的表述是“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发展的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外延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和资源作为动力的发展模式,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可见,外延式发展是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发展,内涵式发展则是以质量提升为特征的发展,[2]具体指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高校管理整体质量为内容的发展,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但高校质量的提高往往离不开数量的发展,所谓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数量增长是基础,质量提高是目的,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本质,提高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高校内涵式发展就是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高校管理在内的整体办学质量。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或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等。高校特色是指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下的不同于其他同类院校独特的、稳定的,并被大家所公认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3]是学校办校气质和风格的独特表现,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优势所在, 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这里的特色至少包含四层含义:一是独特性,指学校在办学理念、办校模式上呈现明显的与众不同,有自身的特点;二是先进性或优秀性,指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符合高校人才培养和时代发展要求,并能够在同类院校中起引领、引导作用;三是公认性,指学校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得到其他高校或社会认可的;四是相对性,指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是相对于其他同类院校而言,呈现出的独特性或与众不同。高校特色发展,就是指高校在传承长期积淀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等传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发展特点,不同于其他学校的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可见,特色发展的核心是创新。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可见,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核心是“新”,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产生新的思维方式、方法、结果,以满足一定的需要。创新是推动社会和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内容包括观念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等。高校创新是指高校通过更新办学观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内部管理体制,以促进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满足社会人才、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形成有利于高校与社会协调互动发展的新的体制与机制的过程。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创新是发展的驱动力,没有创新,就无所谓发展。因此,创新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二、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关系辨析

由上述对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基本概念和内涵的辨析,可知,四类发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共同反映了高校发展的不同层面和类型。

高校特色发展与转型发展,从联系方面来说,两者根本目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都是推动高校良好的发展与生存。即无论特色发展,还是转型发展都是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但两者在主体、发展层次和发展内容上却有不同,特色发展并不必然包括转型发展,但转型发展一定蕴含着特色发展,特色发展是转型发展的内容之一。从发展主体的范围来说,转型发展是针对那些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与服务面向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地方高校,其目的是促进这些高校更好地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以满足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可见,转型的主体只局限于部分高校,而特色发展则适应于全体高校;从发展层次上来看,转型发展属于较低层次发展,而特色发展属于发展的较高层次,是对高校办学特性的彰显与凸现。借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转型发展是高校满足生存的基础性需要,而特色发展则是体现高校自身风格、特点,凸显自身特点的高层需要;从发展的内容看,转型发展包括了高校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内部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但特色发展仅涉及高校发展一部分,即能够体现出一所高校独特的,有别于其他高校发展的那一部分,两类发展的重点不同。

高校特色发展与内涵式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高校全面、整体发展。从联系的方面来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特色发展是部分,内涵式发展是整体。内涵式发展必然包含特色发展,而特色发展要以充分体现内涵式发展为特质,但两者发展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特色发展重在突出高校在长期办学中积淀下来的有别于其他高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以彰显学校在办学方面的独特风格,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高校形成差异化发展,追求个性办学和发展的过程。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是高校在深入挖掘内部教育教学资源潜能,通过优化组合,充分发挥资源最大化功效,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高校管理等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增强学校办学实力的过程。可见,特色发展重在突出“特色”上做文章,而内涵式发展则重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关系密切,是目的与路径的关系。特色发展是高校办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最终要呈现的一种运行方式,是高校发展要实现的结果和达成的目标。特色发展导引着高校发展,为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特色发展离不开创新,即高校从特色的凝练,特色的凸显,到走上特色化发展道路,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特色发展的核心,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发展则反映了高校发展的一种方式。高校的发展有多种方式,创新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式,是以一种更加积极进取的方式推动高校发展。创新朝哪个方向发展,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则是由高校发展要求,即特色化发展所决定的。可见,特色发展是高校创新发展的“标杆”和“灯塔”,而以创新驱动高校发展则是实现高校特色化发展最有效的路径。

转型发展与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的关系,三者关系表现为方式与目标、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就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与内涵式发展而言,无论转型发展,还是创新发展最终都是为着实现内涵式发展服务的,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都是内涵式发展的方式,而内涵式发展则是转型发展与创新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但就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而言,都需要创新,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包含着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推动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动力。可见,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高校朝着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及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高的方向发展。

三、对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的思考

从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四个概念及其关系可知,无论哪种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实现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有力武器。因此,高校要创新,实现转型,走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化发展道路,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没有观念的创新,其他各项创新无从谈起。观念是外部世界的主观反映,外部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观念也应不断发生变革。因此,高校作为为社会提供创新人才和进行科技创新的高地,要持续不断地审视自身办学观念,自觉地进行观念创新。高校观念创新的第一步,应是高校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创新价值观,即要能正确认识到创新的意义、价值、必要性、内容和方法等。若高校领导者没有树立正确的创新价值观,高校观念的创新也就难以形成。高校观念创新涉及多方面内容,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科学研究理念的创新、社会服务理念的创新以及高校管理理念创新等各方面。这些理念在高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没有这些理念的创新,高校的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和创新发展都将无从谈起。

二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任何一种创新都离不开创新的主体—人,人是创新的首要资源,是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离开人的发展和不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与工作中心的一切活动都是空谈。高校创新型人才既包括创新型学生群体,也包括创新型教师群体,没有创新型教师群体,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在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为此,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型教师培养的体制机制,为教师的创新营造良好的范围,从而推动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发展。

三是以制度创新为保证。制度创新是指高校在现有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教职员工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以实现高校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高校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作用。即人才培养的创新、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都要以制度形式去落实和体现,没有制度作保证,一切创新活动都将难以执行和实施,可见,制度创新是高校发展的动力。高校制度创新涉及高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其制度核心在于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即办学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从根本上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高素质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创新涉及各方面,就高校而言,主要指高校办学体制、人事管理体制、科研管理体制、教育教学运行体制、招生就业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没有这些体制的创新,高校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和创新发展也都将无法实现。

注释:

[1]王继国,等.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什么”及“为什么”[J].职教论坛,2015,(1):15-20.

[2]乔万敏,邢亮.论大学内涵式发展[J].教育研究,2009,(11):97-100.

[3]刘传铁.地方高校如何特色发展[N].光明日报, 2015-08-18(13).

猜你喜欢
内涵式办学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照金精神的内涵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外延式”与“内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