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企文化融合的价值及实施路径

2018-11-29 09:53李俊峰
大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企校园

李俊峰

学校和企业是社会发展中的两个主体,看似独立却有着紧密的关系。学校负责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接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养成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企业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经济体,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企业的运行,才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大的支持。学生毕业后进入到企业中,成为社会建设的一分子,也成为企业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好融通,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身份的转变,从而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和企业。

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校园精神、校园文明为主要特征。它的主体是学生,主要空间在校园,主要内容涵在校园建设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的总和。对于学生而言,大学校园是培养他们进入社会之前最后的一站,也是他们人格形成的重要过程。校园文化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学习、人格素养以及未来参加社会工作的能力等等。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1]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同时,企业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经济发展主体,在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在企业这样的组织中,员工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企业文化对于员工和整体企业的发展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文化是一种精神的影响,通过文化精神来影响人的思想,从而影响人的行为,最终形成为企业经营做出贡献的方式,是企业文化存在的意义,也是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支撑。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价值分析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基于适应当前社会对教育和企业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是以服务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养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在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升融入社会融入企业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实现“中国梦”打牢人才基础。企业虽作为盈利机构,但是对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容小觑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重大支持,企业注重人才的引进,也更希望引进的人才能尽快融入企业文化,进而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学校作为人才的产出地,当然更希望学生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未来的就业更加广阔和顺畅。因此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价值。不同的主体在文化建设和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的影响,这一点,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统一的模式。具体分析,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企文化的融合有利于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对于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习价值,从而走向社会,在社会中立足。而学生在社会中的角色要通过在企业中就业来实现。因此,学生只有更充分地理解企业文化,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身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对接。这一点,就需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入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路径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如何实现高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无缝对接,成为了文化融合和教育培养的重要责任。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角度来讲,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作用,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融合,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两个不同组织架构实现人才对接,就需要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实现文化的融合,而这种融合的过程,能够让校园和企业两个主体实现相互的融合,帮助校园和企业双方来进行文化之间的互通互融,从而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会更加有利。

(二)校企文化的融合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文化本身对企业形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情况、文化建设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职工工作,无论是工作积极性还是工作能力都与企业的文化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能够更好地保证企业发展中的稳定。对于人才的稳定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一定的支持作用。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能够使学生感受与校园文化有所不同的企业文化,尽早接触企业文化更能使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对于企业而言,早日接触企业文化的学生,进入企业后会更容易更快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同时,企业能够从学校中选择一些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学生,这本身就是对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一种保障和支持,能够减少企业在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学习方面的精力,更快地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是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重要支持。

(三)校企文化的融合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对一个应聘者来说,文凭往往被作为“敲门砖”,而职业素养就是实实在在的“上岗证”。这从侧面也反应出企业单位对职业素养的重视。学生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而对企业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则是其中一个非常必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2]对于学生而言,校园和企业是两个迥然不同的环境,校园有校园文化,企业有企业价值。学生十几年来都是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学习和发展,一旦离开了这个环境,进入到企业中,难免会有很多不适应的情况,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到学生在企业就职过程中的发展。所以,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文化,理解在企业中工作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文化熏陶,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精神上的准备和适应阶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自身的提升和发展培养。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来讲,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到对企业文化的适应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为其之后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校企文化融合的发展进程。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进行引导,特别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发现互容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解决。

(一)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校园文化的内容有很多,相对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本身也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在校园文化的内涵中,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其本质都是校园精神的一种表现,需要通过文化和精神这样的方式来影响校园环境中的学生和教师。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建设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校园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在其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需要。[3]校园文化虽然是针对校园环境本身来建设和实现的,但同时,这种文化的内容也需要从对学生培养的角度入手,实现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就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来看,高校对于文化建设的过程缺乏创新意识。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和建设思想陈旧,没有专业性的突破,对于学生而言,校园文化对于他们的影响水平也没有达到。高校培养的是学生将来能够在社会上更好地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校园文化的进步和创新是必要的,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二)校园文化宣传手段欠缺

校园文化在实现对学生的影响过程中,文化宣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文化宣传的方式来提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融合的一个过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要想实现更好的融合,就需要在文化宣传方面增加宣传力度。当前在校园文化的宣传方面,学校宣传校园文化的力度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内容理解不到位。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的影响过程中,对校园文化的内容认识不够,直接影响学生对校园文化的领悟能力。同时,很多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宣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校园本身的文化宣传,没有与企业文化实现融合,这样的文化宣传比较单薄,没有充分对文化进行升级和渗透。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文化宣传的内容缺乏进步性,不利于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学习和领悟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内容,对学生从校园文化的宣传过程中了解到企业文化也是不利的。

(三)班级管理与企业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在高校中,无论是从班级管理角度还是从校企合作的角度,都要开展专业的合作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目标的实现,需要从班级管理和校企合作的双重角度入手,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实现管理目标。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实现,而班级管理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是校企文化融合融通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很多院校的班级管理中对于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运用还比较浅显,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学习机会不够多,因而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会贯通还面临着一定的难题。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学校层面,与班级层面产生的互动和交流还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分析

校企文化的融合,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也是学校与企业良性互动更好地培养人才的要求。人才的培养环境需要校园与企业共同构建,而在企业的发展中,文化建设的路径往往需要实现更深度的校企合作,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学生身份实现到职员身份的转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当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未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创新校园文化的建设理念

如今,校园文化建设不应该只局限于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提升,还应该从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就业环境入手,对学生开展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的思想教育。因此,未来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校园教学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创新,并且从企业化的教育思维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校园文化的内容。例如,创新创业是当前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方向,社会经济环境的宽泛给予大学毕业生更多的就业路径,让学生的就业途径更加多元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培养就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应该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创造性地补充一些企业文化的内容,特别是针对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内容与校园文化进行对接。具体来讲,校园文化中可以适当增加关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的支持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创新校园文化内容,将校园文化与社会环境、企业运行环境进行结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支持。

(二)多手段做好校企文化的宣传结合

校企文化的融合手段是多样化的。就学校而言,要利用好校园文化的宣传阵地,主动与企业文化进行对接,更好地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提高校园文化宣传的质量。例如,可以在校园里设置企业文化长廊,展示中外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等,重点突出企业文化宣传教育;举办企业日活动,邀请企业进入校园,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一对一交流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等;深入企业内部,使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企业文化,也把校园积极健康的思想带入企业;构建网络阵地,重视网络宣传,使师生目之所触、行之所至都是一道文化风景,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4]

(三)深化校企合作支持文化建设

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全面结合,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传播的补充,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学校应该从教学内容层面、教学管理层面等多个角度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多手段引入企业文化的内容,为企业文化更进一步影响学生提供空间。在专业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增加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的相关教学内容,把企业要求和教学内容实际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的方式来感受企业文化的内涵,更好地适应企业要求的同时,也让他们自己在思想上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影响中。

校园和企业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平台,无论是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两种文化内容的结合,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注释:

[1]颜黎光.国企思政教育在防范企业内部腐败中的作用[J].金融经济,2014, (1):220-222.

[2]张晓飞.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J].黑河学刊,2013, (5):41-42.

[3]王学文.论多校园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 (6):48-52.

[4]黄东.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保定学院学报,2013, (7):96-99.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企校园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