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款识鉴定古陶瓷—明清部分(上)

2018-11-29 05:56叶佩兰李昊冰
收藏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釉里红宣德款识

□ 叶佩兰 李昊冰

古陶瓷的生产发展到明清时期,景德镇已彻底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而瓷器款识也伴随着陶瓷生产的发展,见证了我国制瓷业的历史变迁。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16帝,享国276年。但由于政治原因,明代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并非各朝皆有,同时还有无款的官窑器。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为宫廷烧制的专用瓷器已是生产主流,流传至今的明代官窑瓷器较为多见,此时的款识在种类、工艺、字体等方面更趋完善。官窑年款多由宫廷设样,由御窑厂专人负责照样书写,字体研究规整。前人总结明代历朝官窑瓷器上年款的特点,归结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民窑瓷器款识字体则较为草率,不及官窑款整齐。

图1 臆造“大明建文年制”款青花釉里红龙纹盘

图2 臆造“大明洪熙年制”款青花缠枝花纹花口盘 款识

图3 臆造“大明正统年制”款青花人物纹罐

图4 南明 青花人物故事图粥罐

图5 新仿明洪武釉里红松竹梅玉壶春瓶

图6 明洪武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图7 臆造“大明洪武年制”款青花釉里红人物故事图梅瓶及新仿明洪武青花缠枝纹碗(底)`

清代景德镇的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清代享国276年,共传十帝,均有帝王年号款的官窑瓷器传世。御窑厂在清顺治朝就已恢复生产,但正式生产始于康熙十九年。清代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相比前朝也更有规律可循,同时又开创了红彩、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而且各自堂名款、人名款、画押款、吉语款、供奉款等与明代相比更为复杂多样。之前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明清瓷器款识做过非常全面的介绍,如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吕成龙《中国古陶瓷款识》等,笔者在本文中将着重介绍多年来鉴定工作中在款识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明代官窑瓷器年款的问题

明代共传十六帝,并非所有在位的皇帝都烧造过官窑瓷器。综合近年来国内外传世的实物来看,明早期“建文”“洪熙”,明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明晚期“泰昌”等,至今尚未发现这些年号款的官窑瓷器真品。以上诸朝皇帝,有的处于争夺皇位的政治动荡,有的短命而亡在位时间极短,因此景德镇瓷业在上述诸朝仅有民窑瓷器在烧造。现今见有这些年号款的瓷器多属仿品,要慎重研究,结合明代瓷器的特点进行判断。如“大明建文年制”款青花釉里红龙纹盘(图1)、“大明洪熙年制”款青花缠枝花纹花口盘(图2)、“大明正统年制”款青花人物纹罐(图3)等,这几例稀有年号款的瓷器与明早期青花器的胎、釉、青花发色相比,差别都比较大,应是现代臆造品。

南明地方政权的年号款瓷器,如“弘光”“永历”“洪化”等,其真品也极为少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福藩制造”青花篆书款杂宝纹香炉,为南明时福王藩府订烧器物。老福王朱常洵于崇祯十四年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杀,其庶长子朱由崧于崇祯十六年五月袭封福王,并于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此炉也应是这一时期朱由崧所用之物,其胎体较厚重,胎、釉及青花色调都具有晚明青花瓷器的特点。《17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珍赏》(《收藏》2018年3月)一文中介绍了一件青花绘汉代刘宽“翻羹不恚”故事图粥罐(图4),此罐底青花书“弘光元年旷府佳器”款,应是南明弘光政权订烧器物。此粥罐的青花发色、纹饰绘画、款识等几个方面,均符合明末清初青花瓷器的特征,是研究南明瓷器的重要文物,极为难得。以上两件器物为南明瓷器的典型器物,也是鉴别带有南明年号款瓷器的标准器。

1.明洪武朝官窑瓷器的年号款问题

图8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图9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图10 清康熙 仿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图11 新仿明永乐青花玉壶春瓶(底)

图12 明永乐 红釉高足碗

图13 新仿明永乐甜白釉暗刻云凤纹小杯

图14 历代仿明永乐篆书款款型

“洪武”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年号。关于明初御窑厂建立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明嘉靖王宗沐所撰《江西大志》所记载的洪武三十五年,另一是清嘉庆蓝浦所撰《景德镇陶录》所记载的洪武二年。景德镇考古所已故所长刘新园曾研究过明代御窑厂遗址的地理位置和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实物残件,结合文献分析后确定了景德镇御窑厂的建立应在洪武二年。通过研究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墓葬和遗址中出土的明代瓷器中未发现一件带有“大明洪武年制”的官窑款瓷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70余件明洪武青花瓷器和釉里红瓷器,没有一件带有洪武官窑款,可见当今有无“洪武”官窑年款已成为鉴定要点。凡是带有洪武款识者,一定要结合胎釉、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洪武瓷器的市场价值很高,在仿古瓷中书写洪武款识的瓷器较为多见。如仿品“洪武六年”款釉里红松竹梅玉壶春瓶(图5),与真品的胎釉、造型、纹饰等方面相比差别较大(图6),其它书洪武年号款的各种臆造品(图7),更是要警惕。

2.明永乐朝官窑瓷器的年号款问题

“永乐”为明成祖朱棣在位年号,景德镇御窑厂这一时期烧造的御用瓷器在官窑款识方面较为独特。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发掘资料、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永乐青花瓷器、国内外博物馆所藏永乐青花瓷器、近年私人藏品和拍卖拍品等,均未发现有书“大明永乐年制”官窑款识的永乐青花瓷器,可见永乐青花瓷器一般是没有官窑款识的。目前仅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内心有书“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这是唯一一类带有款识的永乐青花瓷器。据晚明谷应泰所撰《博物要览》记载:“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图8)……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图9)。”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遗憾的是故宫旧藏缺少鸳鸯图案者,但见有明万历仿与清康熙仿(图10)。需要注意的是,上世纪80年代景德镇为制作高仿器物,曾将故宫旧藏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重量、胎体厚度及工艺进行过缜密的测量和研究,所仿者相当逼真,但仿品在款识的表现和青花发色等方面与真品还是有些差距。近十几年来的仿品就更差了。

现代仿品中,仿“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的青花瓷器较为多见,器型有瓶、罐、盘、碗各类,伪款一般都用青花书写在器物的底部,有的是在瓶肩用青花横书“永乐年制”篆书款,外围单方框或双方框;有的是在器底绘一青花火珠纹,伪款写于火珠纹中心(图11)。如果不了解永乐青花的特点,这类臆造品再经过做旧,就非常容易达到乱真的目的。

图15 臆造“永乐年制”款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心)

图16 臆造“永乐九年”款青花龙纹圆盒

图17 明永乐 白釉梅瓶

图18 臆造“内府”款白釉暗龙纹八棱梅瓶

图19 明成化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与仿宣德款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永乐官窑款除青花款识的特殊性外,从传世品来看,在永乐白釉或红釉瓷器(图12)的胎体上还有刻划和模印的釉下暗款,均为“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字体笔道浑厚圆润,结构严谨,多在甜白釉瓷器和红釉瓷器的釉下显现,为永乐时期的特殊款识。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常见一种所谓的甜白釉暗花薄胎瓷器(图13),多刻云龙纹、云凤纹,器底刻“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也有暗刻“天”字者)。这种白釉薄胎瓷器胎体极薄,犹如半脱胎,比明永乐甜白釉器、明成化斗彩器、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的胎还要薄,胎质细白,用光源透视花纹非常清晰,有不少藏家将此类器物误认为是明永乐甜白釉器,这是非常错误的。从故宫旧藏的传世品来看,明永乐暗款薄胎白釉器在清康熙、雍正和民国时期都有仿制,也均书“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图14),款识字体有些许差别,但与现代新仿的白釉薄胎器相比也是不一样的。

需要注意几类带“永乐”款的常见臆造品。一种是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图15),碗内心书“永乐年制”釉里红篆书款,釉面非常光亮,其实从明代御窑厂的发掘资料来看,永乐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烧制得还很不成熟,传世品极为罕见。另一种臆造品常带有“赏赐”“御赐”“钦赐”等词句组成的款识,伪造成皇室的赏赐品,对于不了解永乐瓷器特点的藏家更具有一定的欺骗性。笔者曾见过一件臆造青花器(图16),从胎釉、造型、纹饰、青花发色的表现来看均为现代景德镇仿古瓷的特征,其款识为“明成祖朱氏棣赏赐兵部侍郎府上用大明永乐九年孟春月”,笔法拙劣。类似款识的新仿器比较常见,纯属臆造款识。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美术馆收藏有两件明永乐白釉梅瓶(图17),瓶肩部用青花书“内府”两字,运笔疏朗,古拙浑厚,为永乐时期的御用器。国内类似器物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有北京市文研所曾在海淀区发掘出土一件明永乐“内府”铭白釉梅瓶,上世纪90年代北京某藏家曾在香港收购了一件明永乐“内府”铭白釉梅瓶,但这两件器物均无青花瓶盖。当今市场上偶见有类似仿品(图18),但只要稍仔细研究永乐甜白釉和青花发色的特征,是不难分辨真伪的。新仿器物还有肩部书白釉“内府”“枢府”等字样的蓝釉、红釉梅瓶,均为臆造器物。

图20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盘

图21 明正德 仿宣德款青花缠枝花卉纹盘

图22 明嘉靖 仿宣德款红彩鱼纹盘

图23 明天启 仿成化款青花博古纹盘

图24 明晚期 仿天顺款青花鹿纹碗

二、关于明清两代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仿写前朝年款的问题

早在明代成化时期,景德镇官、民窑就开始在瓷器上仿写前朝款识(图19),据已故的景德镇考古所刘新园介绍,在明成化御窑厂遗址一期地层中发现“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狮球碗36件,在三期地层中发现“宣德年制”款青花花卉小碗16件。这批宣德款的瓷器经过比对,无论是胎釉、造型还是纹饰,均为纯正的成化风格瓷器,可见瓷器断代首先一定要以胎釉、造型特征为主要依据。

明代永乐、宣德、成化三朝官窑瓷器久负盛名,是历代仿品的仿制重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盘(图20),另有一件明正德仿宣德款青花缠枝花卉纹盘(图21),两件器物在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完全一致,不了解其真实年代又如何区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呢?这就需要运用我们日常累积的经验和知识去判断。宣德青花瓷器有几个显著特点,其中较为突出的有:1.纹饰所用青花料为“苏麻离青”,俗称“苏料”,呈色蓝艳并有黑褐色斑点;2.釉面有桔皮纹,俗称“桔皮棕眼”;3.纹饰绘画粗重豪放,遒劲有力;4.款识书写古拙劲道,六个楷字大小不一,颜色深浅不一,其笔意令后世无法仿写。而正德青花的特点是:1.青花用料为采用产自江西上高县的石子青,又叫无名子。色泽青中偏灰,不如宣德朝的浓翠。虽不浓重,但发色很稳定,正德晚期改用回青,发色浓艳,与之后的嘉靖青花相仿;2.釉面无桔皮纹,较光润;3.款识结构较为松散,字体也大。如此分析比较就不难分辨其中的差别,可见不断累积传统的经验知识,对于瓷器断代是很正要的。

图25 清康熙 仿成化款青花“梦虎奇缘”人物故事图盘

图26 清康熙 仿嘉靖款青花刀马人物盘

图27 清中期 釉里红人物纹鼻烟壶

明代宣德、成化两朝官窑瓷器名品迭出,许多文人墨客著书立传盛赞明初瓷器,间接反映出明代永乐、宣德、成化三朝瓷器工艺之精湛,为明晚期宫廷和私人藏家所推崇,出现了竞相仿造永乐、宣德、成化瓷器的热潮。从传世品看,嘉靖、万历仿宣德或仿成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仿品皆书“大明宣德年制”或“大明成化年制”款,这类老仿瓷器其造型、纹饰与宣德、成化瓷器的风格迥异,通常将这类瓷器成为“伪款”或“寄托款”瓷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嘉靖红彩鱼纹盘(图22),盘底书“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款,此盘鱼纹的画法为嘉靖时典型的“黄上红”技法,为伪款瓷器;北京文物交流中心藏有一件明天启青花博古图大盘(图23),盘底书“大明成化年制”。明晚期瓷业受仿古之风的影响,民窑青花瓷器中有大量的伪款瓷器,不仅书写宣德或成化款,其它各朝款识也均有书写,如“大明天顺年制”(图24)“大明正德年制”等,此类伪款瓷器多为盘、碗,纹饰简练豪放,青花发色有的淡雅、有的青翠明亮,款识笔法非常随意。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古陶瓷款识并不是写哪朝的款识就是哪朝的器物,还是要以胎釉、纹饰特征作为断代的首要依据。

清代康、雍、乾三朝瓷器款识基本仿效明代做法,伪款瓷器很多,尤其是清康熙朝的青花瓷器和五彩瓷器,书“大明宣德年制”和“大明成化年制”的伪款较多,也多有其它明代各朝款识。清代这类伪款瓷的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征与器底款识的年代也是毫无关系,如清康熙青花“梦虎奇缘”人物故事图盘(图25),盘底书“大明成化年制”青花伪款;清康熙青花刀马人物故事盘(图26),盘底书“大明嘉靖年制”青花伪款。这两件青花盘为清康熙时期典型器,青花发色翠兰,纹饰喜画人物故事图,绘画生动,虽然是伪款瓷器也是很有艺术价值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康熙瓷器中有一种郎窑青花鼻烟壶,俗称“多年壶”(图27)。此类鼻烟壶底款书“成化年制”青花四字款,书写草率,多有将“年”字写成“多”字模样,古玩界老前辈在传授经验时戏称其为“多年壶”,是明成化朝不曾出现过的器物。清康熙朝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吸鼻烟渐成风尚。乾隆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袭,渐渐地吸鼻烟在乾隆朝以后成为社会时尚。鼻烟壶是专门盛装鼻烟用的,乾隆朝时鼻烟壶艺术达到极盛,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以康熙郎窑青花鼻烟壶最受推崇,但清康熙青花鼻烟壶是否为郎窑瓷器尚有待研究。清康熙仿成化斗彩器大部分也都书“大明成化年制”款,可见清康熙朝对成化瓷器的重视。

猜你喜欢
釉里红宣德款识
孔雀绿地青花鱼藻纹瓷器的演变与工艺特征
《山峦随意入丹青》青花釉里红瓷板
叶建新与釉里红
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古瓷鉴定技巧
刘 威作品精选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清宫藏瓷中为何少见宣德蟋蟀罐?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