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孝文化的创新性继承

2018-11-29 07:40古海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孝道现代道德

古海鹏

内容摘要: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由血缘亲情的孝悌观念演化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凝聚人心、稳定社会、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在五四时期孝文化遭到了全力围剿后,开始逐渐衰落。在新时期市场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下,孝道文化已日渐式微。通过对孝文化的改造实现孝道伦理的价值转化,进行创新性的转化,正本清源,继往开来,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有利于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孝道 现代 道德 家庭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和判断人们德行的标准。源远流长的孝文化早已积淀在中华民族的集体文化意识深处,是中国人维系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的急剧转型,传统孝文化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逐渐衰落,孝文化的负面因素也一再为人所诟病。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孝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命题。

“孝文化这种存在几千年的意识形态,必然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民德、民风和民俗中留下深刻的不可磨灭的痕迹,它不但作为内在机理深刻影响着现实的制度设计,也作为外在规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1]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孝文化强调的是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基于亲情本位要对父母尽到赡养的义务,这是儒家伦理的基础和核心。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治国必先齐家,国家是家庭组织的放大,一个人只有恪守孝道,治理好家庭,方能进一步管理好国家。因此,在传统社会,忠与孝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孝子与忠臣的角色是合二为一的。孝是仁义的根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成为传统社会的统治基础和文化根基。

孝文化具有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功能。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儒家的孝道是立足于家庭人伦关系的,一个人只有注重道德修养,反省自己对父母的照顾是否尽心尽责,才能进而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孝文化在家庭也是代代传承的,父慈子孝,夫妻如果善待自己的父母,而他们的子女也会以此为榜样来履行孝道。因此,孝文化在家庭教育中是起到良好的道德培养作用,培养健全的人格精神。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家庭中懂得回报父母,在社会中也会自觉回报社会的。

孝文化具有稳定社会、促进团结的效用。在孝文化影响下,人开始懂得感恩父母,约束个人自私之心,在与家人相处时学会克制忍让,这样就养成了温厚谦让的性格。在社会中人们也会以谦虚忍耐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孝文化在社会中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家庭是中国人的精神港湾,人们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样平静的生活会消磨人身上的暴戾之气和不平之气,强化人们对和平生活和和谐社会的追求,满足于安稳的家庭生活。

孝文化具有凝聚人心、培养爱国精神的作用。将孝由家庭人伦关系扩展到周围,放大到社会,则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孝文化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灵世界,对孝文化的认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凝聚力量。“由于对家庭的孝上升为对国家的忠、对民族的爱,孝悌思想使我们民族心向故土,依恋父母之邦,邦国之恋与乡土之思,千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联络情感和聚拢人心的强力粘合剂,以致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传统。”[3]这种爱国精神就是一种“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慷慨激昂,是“位卑未敢忘憂国”的忧国忧民,是“没有国,哪有家”的清醒自觉。

在传统社会大力宣扬孝道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和挑战。三国时期的孔融就曾提出惊世骇俗的“父母无恩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4]到了近代甲午战争失败后,知识分子的民族危机感日益深重,由此开始用近代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斗争的矛头对准了传统的孝文化。

从家庭关系的角度看,封建孝道造成的是一种不平等的道德关系,这是一种“奴隶之道德。”吴虞强调,家庭中应是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不应有尊卑的观念,父母子女应建立新型的道德关系。李大钊发现,“总观孔门的伦理道德,于君臣关系,只用一个‘忠字,使臣的一方完全牺牲于君;于父子关系,只用一个‘孝字,使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父。”[5]

从正常人性的角度看,畸形的孝道造成人性的压抑,知识分子并非反对正常的孝道,而是封建的愚孝行为。做孝子本来是人之常情,可是在过分地渲染夸大愚孝后,孝文化已经僵化为刻板的教条,扭曲了正常的人性。鲁迅看了“郭巨埋儿”的故事后说:“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6]256基于孝道对人性的束缚,五四时期所倡导建立的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在《我的儿子》中,胡适说:“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的儿子。”[7]204胡适在对传统孝道进行批评的同时,更多强调的是尊重孩子个性,尊重子女权利的观念,这是中国社会伦理观念的转变的一座里程碑。

从反思国民性的角度看,孝道造成国民性格的平庸麻木,自私落后。五四思想的根本就是对“人”的发现,要想改变国家面貌,“首在立人。”而传统的孝道在长期的专制社会中已经变形,成为束缚青年人思想的桎梏。吴虞被称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他认为,“儒家以孝悌二字为二千年来专制政治与家族制度联结之根干,而不可动摇”,“其流毒诚不减于洪水猛兽矣。”[8]3-4宣传孝道不过是造就一代代的庸众,让人们安于本分,忍耐顺从,“教一般人恭恭敬敬地听他们一干在上的人愚弄,不要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工厂。”[8]9恪守孝道,片面强调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将会把人局限在家庭的小小天地,一味地牺牲自己,成为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祭品。

五四时期对于孝文化是持激烈的否定态度,批判的锋芒对准的是虚伪僵化的道德教条和家长制基础上的封建专制思想。思想家们是在传统社会结构崩溃、思想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呼吁思想的解放,强调个性的独立,这在当时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在现代社会,孝道文化开始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孝道推广活动方兴未艾。在法律界,“常回家看看”被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学开始复兴,学术界重新呼吁正确认识孝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对传统孝道进行现代性的融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建构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

首先,在法治和德治的基础上弘扬孝道。在现实中,不尽赡养义务的现象比较普遍的,部分年轻人成为“啃老族”,而老人碍于亲情伦理,家丑不愿外扬,只能忍气吞声,这样反而助长了子女的嚣张气焰。宣传尊敬老人的道德观念还需进一步普及法律意识,让道德宣传教育与法律的有力调控向结合。在社会上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使得孝道由外在的法律制度、社会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媒介等多种舆论工具,来大力宣传孝道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人们的自觉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家庭秩序。弘扬孝道,并非照搬虚伪的《二十四孝图》,恪守虚伪的礼节,我们需要将传统孝道进行现代性的转化超越。孝道是晚辈对长辈的伦理义务,其基础就是父子间的自然亲情,其中包含着爱和敬。孔子认为,孝的内涵要由“养”扩大到“敬”,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9]14父母和子女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更要在精神上引领孩子的心灵成长,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我们对传统孝道进行创新性转变,需要吸纳现代性的自由平等精神,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同时也要尊重人伦秩序的传统伦理精神,各尽义务,各守本分,建立和谐的现代家庭关系。

最后,对于孝道文化需要去粗取精,合理继承。其一,孝文化具有一套相当具体的行为规范,其中的很多规定已经与现代社会相脱节,如晨昏定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大办葬礼等陈规陋习。今天讲求孝道需要从现实情况出发,重情感交流,尽赡养义务,不需要舍本逐末,追求过分繁琐的形式。其二,在学校进行孝文化教育的时候,需要仔细甄别经典中的精华与糟粕,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具体分析。在形式上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传统经典改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效果才能立竿见影。其三,在传统社会中,孝道的伦理性与政治性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现在提倡孝道绝不是复古,提倡愚忠愚孝,不能简单地将忠孝混为一谈。当下某种移孝为忠的现象还存在着,如把领导干部当做“父母官”,盲目崇拜政治领袖等。我们有必要区分一般孝道与政治目的,肃清封建残余思想。

总之,对于传统的孝文化,我们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采取辩证的态度,进行具体的分析。事实证明,孝文化经过创造性转化后,在新时代依然可以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不仅在现代社会具有强大的道德教育功能和凝聚人心的作用,而且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尽举.孝文化与代际公正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3,(4):10.

[2](战国)孟子著.杨伯峻、杨逢彬注释.孟子[M].长沙:岳麓书社,2000:13.

[3]余玉花,张秀红.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2007,(2):69.

[4]刘春颖.伦常的法则:《孝经》道理[M].郑州:海燕出版社,2013:93.

[5]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8-179.

[6]鲁迅.鲁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56.

[7]胡适.胡适诗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204.

[8]吴虞.吴虞文录[M].合肥:黄山书社,2008:3-4.9.

[9]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4.

本文為2015年菏泽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网络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2015004)、2014年菏泽学院校级课题“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与教学方式的改革:高校公共素质课“国学”课程论”(201402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孝道现代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绝对“孝道”有悖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