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学科教学的关系

2018-11-29 14:52乌日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乌日娜

内容摘要:本文对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意在引起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注意力。本文介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阐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交流与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采用参考学术文献的研究方法,强调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英语教学的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培养能力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

当今世界的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无一不促进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来往,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与合作带来的文化讯息多种多样,跨文化交际已成为现代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

1.1交际的概念

交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行为表达、信息情感交流的过程,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自古以来,许多学者对交际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是“说服”派,认为交际是传递者传递信息以影响接受者行为的过程;另一派为“共享”,认为交际是信息共享的过程[1]。

1.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简单地说,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1]。从这一概念来看,跨文化交际的构成有两个要素,一是交际双方需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交际双方需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际。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掌握语言形式规则和掌握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1]。简单来讲,跨文化交际就是在特定的场合讲适合的话,并可以较为准确的使用目标语言,在语音、语法、语义方面都要较为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且符合该场合。

跨文化交际能力既包括交际行为的得体性,还包括交际行为的有效性。在交际场合中交际得体,实现了预期的交际目标,交际双方都对交际结果满意,便是有效的、高质量的交际;交际行为不得体,交际结果既是无效的又是低质量的;交际行为得体但没有实现目标的,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需要考虑构成概念内容的基本要素的意义。交际技巧可以体现交际能力,但是行为本身并不是能力[1]。

2.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2.1英语的“皮”和“馅”

随着现今社会对学历的高要求,大多数的英语教学逐渐变成“八宝鸭”。之所以将其戏称为“八宝鸭”这道菜肴,是因为此物与如今的英语教学十分类似,第一,八宝鸭的历史悠久,原为糯米八宝鸭,清代宫廷名菜,原是江苏苏州地区的特色菜肴,是自乾隆年间传承下来的宫廷菜肴。[2]而英语是在1960年被确认为第一外语,但早在唐朝或更早之前就已经有英语的存在了,其历史同样悠久;第二,八宝鸭的肚子里填充了很多食材,看起来鼓鼓的,而英语教学是给学生灌输很多知识,也是将其撑得“鼓鼓的”,看起来呆呆的。这种“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变成提线木偶,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将文化差异与内涵抛至脑后,学成了独特的“中国式英语”——“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我们虽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我们不能把其他国家的语言也带有中国风,毕竟语言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与习俗,我们学习他国语言,就要“入乡随俗”,去适应其他国家的文化方式。好在已经有很多教师意识到“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在积极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应该是一个“饺子”,“皮”是它的形——语音、语调、语法,“馅”是它的神——文化、习惯、俚语。现在很多英语教师只教“形”,而忽略“神”。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但如果忽略语言中包含的“神”,忽视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就会导致很多误会,例如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突然想上厕所,他便问一个导游:”Can I go somewhere?”导游答:”You can go anywhere.”這里这个导游便没有理解外国人所说的“somewhere”是厕所的意思,只是知晓它表面意义,而并未真正了解这个词的其他意义,其实就是没有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忽视中文与英文的差异;再比如,提到将“鱼米之乡”翻译成英语,相信不少学生会将其翻译成“the homeland of fish and rice”,但正确说法为”the land of milk and honey ”,这是因为中国南方主要生产稻米和鱼,可外国例如英美都是盛产蜂蜜牛奶,而且中国文化中有鱼、有米是富庶的象征,而英美都是以蜂蜜牛奶为富裕的表现。

2.2英语教师的“和面功”

英语教学的“皮”跟“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不应该被分割开来,而这样便要求英语教师具有较好的“和面功”,即既重视语音语调和语法的输入,也重视文化的普及,然而普及文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学生的领悟与反馈。很多教中国学生的外教都建议学生多多接触英语语境,在语境中养成英语表达的思维,否则一直处于中文环境中的学生,是没有养成英语思维的基础的。

中国学生与说英语国家人的对话,就是跨文化交际,用中国思维说英语的学生与说英语国家人交流,就演变成谁都不懂对方在说什么,这时候就需要英语教师去“拨乱反正”,把英语的“皮”跟“馅”揉好了,教与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达成有效的、高质量的交际。

3.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方法

英语师范学院所教授的王蔷英语教学法,语言学,英美文学都是很好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

3.1英语教学法中的任务型教学法[3]

3.1.1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做”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4]

3.1.2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上文提到的很多外教提倡多接触英语语境,而任务型教学法便是在语境中完成任务。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任务”,是让学生组成一个团体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事物的认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里用一部英国电视喜剧《请讲普通话》来举例,这个连续剧讲述一群非英语系国家的人在夜校学习英语的搞笑故事。[2]这个电视剧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课堂便呈现出了跨文化交际的特性。用任务型教学法在这堂课上教学,首先该是教师引入基本知识,再加上中间一些小活动,加深学生理解,最后安排一个大型任务,让学生完成,这比单纯的灌输学生知识要有效得多。不同国家学生用英语交流,促进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交流间了解其他国家学生想法,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后巩固这种交流心得。这种在语境中习得知识比单纯被告知要实用得多。

3.2用英美文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上文提到英语是“皮”跟“馅”结合的整体,英语教学不能只教“皮”而忽略“馅”,中国的“馅”与英美国家的“馅”是有差异的,了解这些差异,要依靠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文学作品是一国文化的突出体现,了解英美文学作品,就是在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学的时候,可以将英美文化的差异列出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知晓中英文的差異,有意识的用英语的思维思考。例如,外国诗歌多为写实主义,中国诗歌多含蓄,比如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美女的词句极为精致,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而外国名著中对美女的描写就写实气息较重,如“她长得十分秀丽,而且她的美又恰好是爱玛特别欣羡的那种美,她身材不高,丰嫩白皙,容光焕发,蓝蓝的眼睛,淡淡的头发,五官端正,表情甜蜜。”[5]

4.结语

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教学的关系作了研究,笔者掌握了英语教学的方法。在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其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后,尝试提出几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方式,这对笔者和其他师范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指导。总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积累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勇萍.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文化教学.山西人民出版社.

[2]百科(网站).http://kb.kkyuyin.com

[3]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6-30

[4]百度百科(网站).https://baike.baidu.com

[5]百度知道(网站).https://zhidao.baidu.com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