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6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经济应用研究

2018-11-29 11:01李飞亚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李飞亚

摘 要:聚酰胺6材料产量大、应用范围广,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了聚酰胺6及其生产所需的己内酰胺材料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并指出主要应用聚酰胺6材料的三大领域:纤维领域、工程塑料领域及薄膜领域,提出稳定国内己内酰胺价格且实现国内高品质己内酰胺自足、精细化和国产化转变生产装置、注重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重视产品结构调整与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聚酰胺6 发展现状 经济应用

一、前言

聚酰胺6(我国俗称尼龙6)材料是由己内酰胺通过开环聚合或阴离子聚合制备合成,是当前国内外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聚酰胺材料,1938年由德国I.G.Farbon公司的P.Schlach研究发明并于1943年实现工业化,是继聚酰胺66后第二个聚酰胺品种。聚酰胺6树脂具有机械强度高、韧性好、耐磨力强、自润滑、耐化学药品以及加工性能好等特点,最早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工程塑料使用,20世纪80年代通过各种改性研究使聚酰胺6具备功能化,目前应用逐渐泛化到各领域,可分为纤维级、工程塑料级、拉膜级和复合材料等各类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重要原材料己内酰胺

(一)国外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己内酰胺开始大规模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预计到2020年,全球己内酰胺的产能和产量将达到840.5万吨/年和588.3万吨/年。预计2015—2020年全球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3.5%,需求量将接近600万吨。

世界范围内生产己内酰胺的企业主要有德国巴斯夫、荷兰帝斯曼、中国石化、美国霍尼韦尔、中国台湾石油发展以及韩国Capro。按地区分,己内酰胺的生產能力从高至低排序分别为:亚洲地区>西欧地区>北美地区>中东欧地区>中南美地区。在未来全世界己内酰胺的产能仍会增长,且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国、印度和泰国,中东欧的俄罗斯和波兰等地。诸多文献表明,亚洲地区的扩产是全球己内酰胺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国内情况

国内己内酰胺生产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石化集团和帝斯曼公司合资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正式生产,己内酰胺才在我国正式步入正轨。预计2016—2020年国内己内酰胺产能和产量年增长率分别为8.4%和11.9%,到2020年产能和产量分别增至近400万吨/年和近300万吨/年。预计2016—2020年表观消费量年增长率为7.4%,至2020年国内己内酰胺消费量达到276万吨。

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有中国石化、福建天辰、鲁西化工、浙江巨化、湖北三宁等。国内众多企业纷纷扩产和新建己内酰胺装置,使国内己内酰胺自给率不断提高(见表1),其价格将震荡下行并趋于合理,为我国聚酰胺6整个行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见表2)。

三、聚酰胺6材料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球聚酰胺6的生产能力稳步增加,国外主要集中在德国巴斯夫、荷兰帝斯曼、美国霍尼韦尔,日本宇部工业等大型跨国公司,未来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聚酰胺6切片的产能和需求将持续增加,成为拉动全球聚酰胺6材料的主要因素。

国内聚酰胺6工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58—1980年为起步阶段;1981年—1998年为发展阶段;1998年以后为成规模阶段。目前,我国聚酰胺6工业初具规模(见表3),大约有40多家聚酰胺6切片生产企业,其中产能最大的是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国内聚酰胺6切片的产能超过300万吨/年,平均开工率约70%,前15位的生产企业占总产能比例超过50%。

未来几年,国内聚酰胺6切片的产能将持续增加,国内供应量将持续增长,主要包括高粘切片、中粘切片、高速纺切片、膜级切片等,主要新增产能来自福建、江苏、浙江以及河南(见表4)。

国内聚酰胺6切片的出口量处于数万吨的水平,出口方式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约占总出口量的86.1%,发货地集中在江苏、上海和广东。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香港、泰国。出口海关排前三位的是上海、江门、深圳。

四、聚酰胺6材料的应用

从全世界范围看,聚酰胺6切片总量的55%用于各种工业和民用纤维,总量的45%用于汽车、电子电气、轨道交通、包装及其他领域。

一是纤维领域。聚酰胺6纤维在我国被俗称为锦纶6,可分为工业丝和民用丝两种,后者约占锦纶纤维总量的60%。民用丝主要集中在针织和机织领域,通常用来制造衬衣、内衣、丝袜等服装纺织产品。工业丝主要用于生产帘子布,但用量逐渐降低。二是工程塑料领域。聚酰胺6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抗冲击性能、耐磨性、耐化学药品性,形成综合性能优异复合材料,在电子电气、汽车和机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也开始有聚酰胺6工程塑料新建和扩建项目,主要是现有纤维切片生产厂家向上游延伸,进行一体化生产。预测在未来国内聚酰胺6工程塑料行业将迅速增长,增速可达20%。三是薄膜领域。BOPA薄膜具有优良的阻隔性、透明性、柔软性、耐磨性、耐穿刺性,适合用于夹芯材料及表面对版印花,广泛应用在蒸煮食品、冷冻食品、医药、海产品及电子产品的包装上。

对于BOPA薄膜,国外企业开发时间早,而我国该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入BOPA生产线,到目前国内引进20多条薄膜生产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包装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BOPA薄膜的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加,高品质、差异化、高速宽线产品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五、聚酰胺6材料未来发展建议

(一)稳定国内己内酰胺价格,实现国内高品质己内酰胺自足

最近几年受石油价格的影响,国内己内酰胺的价格波动较大,低点至1万元/吨,高点可增至2万元/吨,对于聚酰胺6行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宏观市场调控;另一方面生产企业组织产业联盟,稳定市场价格,避免己内酰胺价格出现过山车现象。虽然国内己内酰胺已基本自给,但大多产品处于中低端,高端产品仍需进口,整个行情处于中低端产品面临生产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今后企业应大幅提升创新能力,发展先进生产工艺,走精细化管理,优化产业供应链,控制中低端产品的产能,增加高端品质产品的产量。

(二)聚酰胺6生产装置应向精细化和国产化转变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聚酰胺6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今后其生产装置应向大型化、规模化、低消耗、高品质的方向转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今后国内应重点自主开发聚酰胺6生产装置技术国产化,投资建设国产化聚合生产装置,對于改善装置资本结构,增加装置效益,提高企业话语权和国内聚酰胺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应当注重聚酰胺6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

目前国内主要还是采用开环聚合,这种聚合工艺不适合生产高粘度的聚酰胺6树脂,所以国内生产高粘度聚酰胺6制品的企业很少,今后纤维用和工程机械用高粘度聚酰胺6的需求量将会迅速扩大,采用固相或液相增粘技术、双螺杆挤出反应技术和阴离子聚合工艺制备聚酰胺6高粘树脂应得到重视。生产聚酰胺6时反应单体不能100%转化,所以未反应单体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应进一步优化。通过共混、共聚方式对聚酰胺6进行改性制备复合材料,赋予聚酰胺6高强、高刚性、阻燃、高韧性、高流动性、高染色等独特的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

(四)应当重视聚酰胺6产品结构调整

纤维用聚酰胺6切片用量大,但整体利润率低,很可能会陷入打价格战的局面。今后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个性化需求,开发功能化、差异化、高性能化特种品种是未来发展重点方向。民用丝和工业丝的附加值低,企业应不断开拓非纤维用聚酰胺6的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五)生产企业应注重聚酰胺材料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国内企业不应只追求眼前利益,缺乏长期战略规划,应当重视聚酰胺6产业链,国内很少有企业做到原材料生产、树脂生产、改性材料生产一体化,基本都是产业链比较短,往往会在遭遇经济危机或产能过剩时,抵御风险的能力脆弱。因此,相关企业应提高综合竞争力,注重产业链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常敏.中国尼龙6切片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7(02).

[2]聂文圣,李惠友,方芳,江纯.中国己内酰胺市场供求分析与预测[J].合成纤维工业,2012,35(05).

[3]谭捷.我国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J].上海化工,2016,41(05).

[4]刘书.聚酰胺项目建设原材料与产品供需市场预测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2(02).

[5]何建辉,宋新,冯美平,宋超,林涛,余毅.世界聚酰胺纤维产业链现状及发展趋势[J].合成纤维工业,2013,36(03).

[6]黄铄涵.聚酰胺市场的新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16(02).

[7]沈劲锋.我国聚酰胺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展望[J].合成纤维工业,2014,37(03).

[8]亢旭明,韩延阳,尚亚国.尼龙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06).

[9]吴汾,唐伟家.聚酰胺工程塑料生产、市场及其趋势[J].上海塑料,2009(04).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