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玩游戏,在游戏中体验生活
——美术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究

2018-11-30 11:49曾宪阳
好家长 2018年8期
关键词:扇子小鸡美术

文 曾宪阳

幼儿美术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游戏活动,美术活动一般是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进行的。在游戏中学习美术,幼儿自然会感到没有压力,会产生自豪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种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最高,主动性最强。

一、教材、内容的游戏化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幼儿常把美术活动当作游戏,认为好玩。因此,幼儿美术活动要遵循兴趣性原则,以内容唤起幼儿兴趣,以游戏活动满足其情感需要,激发起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进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在教材的选择上,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例如,中班美术活动“扇子”中教师出示一个藏有扇子的口袋,幼儿闭着眼睛去摸,感觉它的形状和结构,然后由幼儿根据想象去设计并装饰一把扇子。结果每个幼儿都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扇子。最后,教师拿出扇子来分析其构造并点评幼儿的作品。整个美术活动在轻松愉快中结束了。这节美术活动课幼儿之所以喜欢,就是因为教师利用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材料的丰富化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呈现方式激发创造的潜力

绘画纸是美术活动使用最多的材料。而以往,我们总是让幼儿将画画在一张统一规格的纸张里,这样的作品在大体上有着几分相同之处。如果尝试变化绘画纸的规格或形式,让幼儿尝试创造,幼儿会给你另一番惊喜。

(二)以生活材料、自由的组合方式触动创造的灵感

如今,我们会运用废旧材料及生活材料来进行制作和粘贴,幼儿非常喜欢这种创作美术作品的方式。在提供给幼儿丰富材料的同时,也要给幼儿提供一个无压力、无忧虑的心理环境,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情感的满足,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指导的游戏化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指导语言游戏化,促进幼儿技能发展

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并且对一件事情的兴趣保持时间很短,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来提示、指导和鼓励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例如,画小鸡时,我们首先编一首儿歌:小鸡小鸡真可爱,头儿身体圆又圆,嘴巴尖尖捉虫子,竹叶脚儿地上踩,圆溜溜的眼睛,骨碌碌地转呀,哈哈——好大的一条虫子哟!儿歌概括地描述了小鸡的特征及基本的绘画步骤,然后我们在白板上画了一只鸡妈妈,再将幼儿分成六组,玩“给鸡妈妈找小鸡”的游戏。在这样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中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创作的基本技能。

(二)指导方法游戏化,促进幼儿纵向发展

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教,而是要求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因此,在游戏与美术课程整合的程度和方式上应有所不同。不能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脱离幼儿实际;也不能按以往按部就班的方式进行活动,而抑制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幼儿的情感,尊重幼儿的愿望和兴趣,观察、了解每个幼儿是否能主动地动手动脑、有所进步。例如,在美术活动“为小动物造房子”中,以往的要求就是在一个方框内画上六条横线和垂直线,形成一个封闭的笼子,能力强的幼儿依样画一遍,并没有难度。现在,我们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他们设计笼子的样子;而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先帮助他们在框架上钉上“钉子”,然后让他们用短线将“钉子”横竖连起来,使他们各自都取得成功。这一阶段使“游戏”与“启发引导”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观察、了解每个幼儿潜能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评价方式游戏化,点燃幼儿创作激情

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小班幼儿画小鱼时,教师一边观察巡视,一边在幼儿的作品旁印上不同数目的“小猫”印章。评价时,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招揽了几只小猫,为什么会招揽到小猫。幼儿都对这种有趣的评价充满着期待,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美术活动充满着向往,进而保持着良好的创作激情。

在美术课程游戏化的学习中,幼儿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自在地表现和创造,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在自主能动的学习活动中,幼儿与教师之间真正建立起“对话与交流”“合作与分享”的关系。通过美术课程游戏化,让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也成为幼儿不可缺少的生活体验。

猜你喜欢
扇子小鸡美术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这些都是扇子吗
美术篇
扇子
小鸡不见啦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