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30 12:23薛艳彬
黑河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语文教学

薛艳彬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教学中的多边互动,是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被师生们广泛接受,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语文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学科之一,从进入语文学习的第一课起,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助都是小组学习的潜在形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升,在互动和互助之间,语文的能力也随之提升,无论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是课下的小组互助,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内容的有效吸收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极作用。那么,怎样的小组合作才能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是我们教师在进行课堂实践时要探讨的问题。

一、选择恰当的分组方式——求同存异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恰当的学习分组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学习小组在最初选择时,就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只有在遵循个性差异和适当均衡的前提下,才会起到最佳的“化学效应”。首先是小组数量的选择,如果人数较多容易造成冗杂,如果人数较少起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一个学习小组一般四到六人,同时应遵循“组内差异,组间均衡”的原则进行分组,小组中的成员在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应该有一定的差异,组内差异为小组成员间的互助提供了可能,组间均衡为小组间的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自己的任务,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在合作中加深友谊,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在合作小组中,组长的作用不容忽视。

学习小组组长既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合作中的协调者,更是学习中的示范者。组长需要在小组合作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好以上率下的作用,这就要求小组组长的个人素质要高一些,首先,要“有品德”的集体认同,为统领全局打好基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服众”效应;其次,组长应具有良好的文化、学习素养,在建组之初,组长应该为自己的小组起好名字、设计好小组活动的口号,组织小组成员制定小组学习的计划和奋斗目标等,为小组一个时期乃至长时期的活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再次,组长应具备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在课堂上,组长应组织好自己的组员,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有序地进行讨论和研究。发挥自己的整体协调素养,努力调动组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语文活动的热情。我们都知道,学习小组在建组之初就遵循着求同存异的差异,每个组员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经常会有意见不统一的现象,难免会出现分歧,这时,学习小组组长要充分发挥好协调作用,在遇到这种问题时应分别与组员谈话,用其他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作为例子,让组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使组员在遇到意见分歧时,不再激烈争论,而是冷静地思考他人的说法,进而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热情,化解组员间的矛盾,使小组合作在“团结——交流——收获”的氛围下进行,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组长的作用是重要的,学习小组组长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不断提高,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同学会越来越善于合作,学习效率会越来越高。

当小组学习方式被学生接受,并形成稳定的状态后,可以选取适当的组员成为新一任组长,并根据情况恰当选择任组长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加强。

二、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恰如其分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被师生广泛接受,事实也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小组合作,过多的小组合作只会耽误有限的语文课堂时间,教师在上课时需要一气呵成地讲授,而有些内容是需要经过认真探讨的,如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内容,除了课堂上教师的有力渗透外,学生的自我顿悟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分组内容的划分,需要教师有效地判断,因此,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恰如其分。《诗经》曾有这样的论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课堂更有实效性。教师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前,教师可以布置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让小组长把任务下达给组员,让每个组员课前了解桥的知识,对桥的前期建设和基本结构有所认识。另外,通过书籍、网络多搜集一些古代的桥和现代的桥的图片,能够在课前进行对比,在结构和外形上分析中国桥的变迁,进而为赞美和欣赏中国古代工匠精湛的造桥技艺做好铺垫。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发现,并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可以分享他人的探索成果,每个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探讨,也为“中国智慧”的情感升华“铺路架桥”,引导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进一步得到升华,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感悟。又如,在学习老舍的课文《猫》一课时,组内成员每人可以在课前对老舍的“俗白”语言艺术进行了解,通过质朴的语言艺术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慢慢上升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家中养猫的同学,也可以进行观察,自己生活中的猫和老舍笔下的猫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更细微的变化,进而体验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融。到上课的时候小组成员可以把自己的体验进行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中发现猫的多个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文中有这样一句“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学生可以探讨“蹭”“小梅花”的妙处,进而体味人与猫之间的真情,通过这种交流,达到情感的交融,也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分小组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有更多收获。

小组合作内容要“精耕细作”。因为每次分组学习内容的选择,都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同时也检验着内容是否适合分组。那么,如何选择小组合作的内容是很重要的,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整体内容有详细的分析,并精心备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合作学习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三、选择合适学习评价方式——恰到好处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契机的把握、提问的语气、问题的质量和教师的评价等有很大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组内成员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使学生在学习成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有的学生发展快,有的学生发展慢些,教师不应该用一个标准来看待每一名学生,而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内的贡献,把表扬和赞许送给每一名学生,使学生在成就感的促進下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每一次恰当的评价,都会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为下次小组合作的尽心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每名学生的职责不同,他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了任务,适当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对每一名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后续知识的学习。

教师应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在小组中的表现有深入地了解,并为他们制定各自的目标,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或表达方式出现错误时,应及时指出并帮助改正。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让学生不断肯定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团结合作,并使表扬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语文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