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智慧教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8-11-30 15:15李磊谢淑娟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智慧教室互联网+

李磊 谢淑娟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智慧教室”正是“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当下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江南大学在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开始了“智慧教室”建设,希望通过建设“智慧教室”将各类学习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教室;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2014年,江南大学对于“智慧教室”项目建设的专项资金申请通过了中央审批;2015年,江南大学的“智慧教室”开放使用。智慧新型讲台、可移动桌椅等以前没有听说过的设施开始出现在教室中。这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设施非常实用,使教师讲课更加轻松舒适,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二、“互联网+”与“智慧教室”概述

“互联网+”可以看成是在各个传统行业上加上互联网技术,但这并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将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我们可以根据复杂程度将“智慧教室”进行简单分类。第一类是在原本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基础上加入网络集中控制管理功能。在这种“智慧教室”中,可以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教师只需要在教室打一个电话就能够开启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也简化了多媒体管理人员的工作。第二类是新型讲授型教室。在新型讲授型教室中,黑板被互动电子版和短焦投影取代。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设施和教学软件直接在画面中进行标注和推演,真正实现“哪里不会点哪里”。第三类是探究型教室。在探究型教室中,桌椅不再固定不变,学生可以自由将其移动,组成讨论小组,开展探究型学习。

三、“智慧教室”的体系架构

1. 网络中控系统。网络中控系统就是一个集中控制系统,借助这个系统,管理人员不再需要到每间教室,可以直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操作。我们如果将网络中控系统與学生的课程表联合,就能提前知道教室的使用情况,对多媒体设备进行集中控制:课程开始之前提前打开多媒体设备,使用结束之后自动关闭多媒体设备,更能体现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与人性化。

2. 扩声系统。扩声系统主要由拾音设备、功放和音箱三部分组成。我们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会发现,扩声设备经常会出现一阵啸叫以及嗡嗡声,影响学生的上课体验。这些问题都由吸音设备效果差导致。因此,在“智慧教室”建设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数字移频技术,不仅解决了设备的啸叫问题,还增强了外放的功效效果,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

3. 虚拟桌面。传统多媒体教室的电脑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运行慢、病毒多等问题。在“智慧教室”的建设过程中,引入了虚拟桌面技术。结合教学楼面广量多的特点,最终选择使用离线缓存的虚拟桌面技术。使用虚拟桌面技术能够降低对于网络高安全性的依赖,避免教师和学生使用移动储存介质带来的病毒干扰,提高了教学的安全性。

4. 交互白板与交互投屏系统。交互白板和交互投屏系统的引入使得“智慧教室”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首先教师不再需要通过电脑翻页、备注、推演等,而是可以直接利用交互白板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其次交互投屏系统将传统的听课模式转变为新型的问课模式。前者实现了教师与电脑的互动,后者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5. 在线巡课与常态化录播系统。在线巡课和常态化录播系统的引入也是一大亮点。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督导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教学的真实过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随时审查。同时,由于采用云录播的方式,教室中仅仅需要设置采集设备和网络环境,编码、存储和播放都放在后端实现,大大节省了资源。非线性编辑存储的课程资源可以进行循环播放,学生能够随时对所学课程进行回顾,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结语

通过“智慧教室”的建设,学校提升了信息化在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升了信息化服务的质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提高了师生的教学满意度。

参考文献:

俞伟,刘渊.“互联网+”时代“智慧教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5):44-46.

注:本文系高校转型时期基于工作过程的无线传感网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15-27-6),课题类别:一般项目。

作者简介:李磊(1982— ),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谢淑娟(1980— )女,江西吉安人,讲师,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智慧教室互联网+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未来教室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