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民俗文化的可能性及策略探析

2018-12-01 12:18吴新光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语文教学中学

吴新光

摘要:语文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继承、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内容中加大民俗文化的渗透力度,本文将从其可能性出发,提出完善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提升教师文化渗透意识、优化现有教学模式、开设课外民俗文化教育活动等策略,从而拓宽中学语文教学方式。

关键词:中学;民俗文化;语文教学

引言:

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关键组成部分,弘扬民俗文化对推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可起到积极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建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属性,在讲解学科技能的基础上,还应该向学生渗透相应人文知识,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一、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民俗文化的可能性

随着教育体系不断变革,目前无论是初高中还是必修选修教材中,都加大对民俗文化相关内容学习的任务比重。新课标背景下,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的中考试题也不断出台。例如:2017年西安中考试卷中,专门设置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主题,在试卷中的综合型试题板块的课内文学阅读作品中,挑选了地域风格明显的《安塞腰鼓》,表达出了对于传统精神的回归,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陕西民俗文化特点,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同时由于人们对文化教育的呼声与日渐增,含有文化理念的语文教材也应运而出,多名学者已经展开对相关内容的研讨,目前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加大了对于民俗文化的比重,专门编写了介绍《中国民俗文化》的文章,编者将民俗文化分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内容以语文学科为基础,从繁多的民族现象中挑选出:节庆风俗、婚嫁丧娶、衣食住行、行业风俗、社交利于、宗教信仰与神话故事等七个主题进行讲解。例如:人教版初中教材中《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突出了神秘色彩;《安塞腰鼓》则描绘了热情瑰丽的陕西文化。因此中学语文教学里渗透民俗文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二、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民俗文化的策略

(一)完善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

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也是多民族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在现行语文教材當中,多篇文章提及到各种民族文化,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推进学生对于各民族文化特点的理解,提升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很多课外拓展阅读中也都出现过民俗文化的知识,例如:《祝福》一文中,出现“捐门槛”这一俗语,其意义为文中祥林嫂的替身,专门给千人踏万人跨,以此赎这一世的罪行。如果学生不了解这句俗语的意思,就会减少对于祥林嫂的同情,文章想要表达情感得不到释放,不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因此需要完善对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的讲解。

课本中关于民族文化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其中很多风土人情都极具特色,但相关内容还是占比较少,因此需要加大对教材内容的完善力度,秉承对多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原则,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础,提升学生学习时的向心力与团结力,让其拥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教材内容除现有目录文章外,还应该增加涉及到土语方言、文化遗产、神话故事等方面内容,有利于学生全方位了解各个民族特点的同时,对其习俗与禁忌事项都有所了解,推进各民族之间的友好沟通与共同发展[1]。

(二)提升教师文化渗透意识

在进行学科教学时,教师作为课堂内容的引导者应该积极提升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知,对多个民族基本风俗都有所掌握,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如今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师范类高校接受教育后获得教师资格,所以需要加大在师范类院校专业课程里对民俗文化知识的培训力度。让师范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就意识到渗透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的储备相关知识。

学校方面也应当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开办民族文化专题讲座,并邀请民俗文化研究专家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整理学习感受,从而引起对于民俗知识的重视,为中学教学中详细讲解相关内容打下基础。组织教师之间建立研讨会,根据会中提供的统一资料例如:湘西文化中苗族民俗特点展开讨论,在研讨会上,教师通过相互交流经验获得更加广泛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文化教育在语文课程中的实现。

(三)优化现有教学模式

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民俗文化知识时,不能只讲授相关知识点,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丰富课上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积极使用信息化设备,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民俗文化,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课上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如今信息技术愈加成熟,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推进内容讲解,例如:《民俗风情》章节里“在民间采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苗族婚庆、节日、宴席时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欣赏,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租借一套苗族特色服饰,邀请同学试穿,切身感受苗族文化特点,加深同学记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充分将其渗透在日常语文教学当中,

(四)开设课外民俗文化教育活动

教师想要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入民俗文化教育,还需要从深层次开拓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应当具备把握全场的能力,划分好中重点教学内容,利用自身了解知识解读教材文章,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不仅仅着眼于课程任务,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量课外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在讲解文言文《口技》文章内容时,除了分析语法结构与文章内涉及到的技艺,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时间了解更多内容,以及作者创作背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等等,在学生的了解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了课上教学效率[2]。

结论: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是我国珍贵的思想精神财富,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挖掘、深入、融合优秀的民族文化,将教材内容的讲解与课外自主拓展相结合,从而体现出语文学科中特有的人文性,为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与健康成长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明芳.中学语文渗透民俗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71.

[2]刘莹.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河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语文教学中学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