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8-12-04 05:35汤忠祝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癌细胞比值腹腔

刘 冬,刘 冠,汤忠祝,吴 列

(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放疗科,杭州 310022)

胃癌患者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者部分患者仅表现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因此胃癌发现并就诊时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1-2]。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该病最主要的方法,但切除率仅为40%左右,治疗效果不理想,而行全身性化疗对患者的毒副作用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目前,胃癌的治疗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腹腔灌注化疗是将化疗药物稀释后,直接灌注于腹腔内的区域性给药途径。其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已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发挥了很好的疗效,通过对肿瘤局部加温,使其达到一定温度持续一定时间,既能杀灭肿瘤细胞,又不损害正常组织,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5-6]。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80例,均经胃镜、病理学相关检查确诊为胃癌,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心、肺、肝、肾等功能均正常。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和免疫性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不接受本研究的治疗方案及对治疗方案中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将8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51.6±5.1)岁,病程(0.5±0.3)年。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癌7例,黏液腺癌6例;肿瘤TNM分期:Ⅱ期15例,Ⅲ期14例,Ⅴ期11例。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2.1±4.9)岁,病程(0.6±0.2)年。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13例,中分化腺癌15例,低分化癌6例,黏液腺癌6例;肿瘤TNM分期:Ⅱ期14例,Ⅲ期15例,Ⅴ期11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即在胃癌根治术结束、未关闭腹腔前,将灌注管置于患者的腹腔左右两侧。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于术后1~2 d时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治疗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腹腔灌注管内的血块。然后,连接热灌注化疗机,将3000 mL化疗液(顺铂注射液5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制成化疗液)加热至38 ℃后,以100 mL·min-1的速度开始灌注,视患者耐受情况和生命体征继续加热至43 ℃,并逐步提高灌注流速(最大流速<300 mL·min-1),持续1~1.5 h,调节热灌注化疗机使腹腔内化疗液维持2000 mL以上。治疗后,腹腔内留存1000 mL左右的化疗液,外接引流袋于灌注管上,使化疗液缓慢流出,7 d后取出灌注管。在术后2周采用常规静脉化疗,即采用注射用奥沙利铂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3 h,第1天;氟尿嘧啶500 mg·d-1,以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120 h,第1—5天;注射用亚叶酸钙300 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 h,第1—5天。对照组在术后2周采用常规静脉化疗,治疗方法同观察组。2组均5 d为1个疗程,化疗结束2周后进行下一周期化疗,共治疗6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与生存质量评定方法

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值,CD4+/CD8+比值)及治疗后生存质量的情况。

生存质量评定方法:依据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提高:治疗后较治疗前KPS评分增加≥10分;稳定:治疗后较治疗前KPS评分增加或减少<10分;下降:治疗后较治疗前KPS评分减少≥10分。提高率=提高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

2组治疗前CD3+、CD4+、CD8+值,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D3+、CD4+值均升高,CD4+/CD8+比值均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值均升高更明显,CD4+/CD8+比值降低更明显(均P<0.05)。见表1。

组别n时间CD3+/%CD4+/%CD8+/%CD4+/CD8+比值对照组40治疗前43.29±3.2733.61±2.9537.26±3.311.17±0.21治疗后52.56±5.87∗37.89±3.43∗31.57±3.18∗0.98±0.08∗观察组40治疗前43.31±3.2933.98±2.9737.52±3.291.39±0.29治疗后56.91±6.01∗#44.86±3.98∗#26.81±3.25∗#0.99±0.07∗#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2.2 2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提高率的比较

治疗后生存质量,观察组提高26例,稳定9例,下降5例,提高率为65.00%;对照组提高11例,稳定16例,下降13例,提高率为27.50%。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提高率高于对照组(65.00%比27.50%,P<0.05)。

3 讨论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7],50岁以上人群为胃癌的高发人群。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工作压力的增大,胃癌的发病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8]。另外,胃癌早期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或是出现嗳气、上腹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常被认为是胃溃疡、胃炎等慢性胃病,未引起患者的重视[9]。

目前,临床上治疗胃癌常用的方式主要有手术、放化疗、支持治疗、靶向治疗等[10]。胃癌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有研究[11]表明这是由于腹腔内术后残留病灶及游离的癌细胞发生转移,导致肿瘤复发,进而胃癌术后治疗失败。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胃癌治疗技术,是将热疗与化疗结合的一种治疗手段。有研究[12]表明,相对正常组织,肿瘤组织对热更为敏感。热疗可通过增加癌细胞的通透性来促进化疗药物进入细胞,抑制DNA的修复与合成,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另外,化疗药物经腹腔热灌注后,能在腹腔内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的时间也进一步延长,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13]。钟勇伟等[14]研究证实,腹腔热灌注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值和生存质量提高率均升高更明显,CD4+/CD8+比值降低更明显(均P<0.05),其与刘红波等[15]研究的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腹腔热灌注热疗过程中高温有助于增加癌细胞的抗原性,激活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改善免疫功能。此外,该治疗方法能使腹腔内抗癌药物的浓度高于体循环的浓度,可达数倍甚至上百倍,并能够最大程度杀灭腹腔内的癌细胞和残留病灶。

猜你喜欢
癌细胞比值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癌细胞最怕LOVE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假如吃下癌细胞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癌细胞最怕Love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正常细胞为何会“叛变”? 一管血可测出早期癌细胞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