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政策改革对我国外资医疗机构的影响及启示

2018-12-05 09:06高美婷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外资医疗机构公立医院

高美婷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8号),允许外商在国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后期一系列政策变革,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我国外资医疗机构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开拓发展空间,作出发展战略的调整,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实现医疗事业的质的飞越。

1 当前我国外资医疗机构发展过程及现状

自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外资进驻我国国内的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1989年,短短十几年,我国境内大使馆人员和外商人数合计已达到6000余人,而且总体人数呈加速递增趋势。由于当时国内的医疗发展水平不能充分满足外来人员的就医需求,外资医疗机构的设立应运而生。为了规范外资机构在国内市场的有序运营,政府还相应的颁布了相应的外宾华侨职业行医规定,标志着我国外资医疗机构的发展进入了探索建立期,也为之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8年我国政府开始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但基于改革过程中商业气息过于浓厚,总体来看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根据2009年商务部发布的数据统计,全国外商投资机构共有214家,其中大概仅有70家机构实际开展生产运营,数量不足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1%。在此期间,国内外资医疗机构规模不但没有扩大,已设立的机构反而发展缓慢甚至衰退。到了2010年,我国政府开始调整相关政策限制,进一步放宽外资医疗机构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放开外资医疗市场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同意外商独资设立医疗机构,使得外资医疗得到迅猛发展。伴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经济转型的需要,我国政府推出了自贸区实验方案,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并购的方式在北京、上海、福建、江苏7个省市试点建立外商投资医院,转变政府职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建设更具国际水准的投资便利化金融环境,为其发展创造了更为优厚的成长空间。

1.1 外资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

相对全国医疗机构的总数,外资医疗机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而且投资额也不充足,没有足够的床位,类型多为专科医院,服务领域相对有限。另外,在经营区域方面,也受限于上海、北京、深圳、福建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服务对象多针对于经济能力较强的高消费群体;不同于国内公立医院的设备资金是由公共拨款,外资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需要自行购买,自负盈亏,因此自身设备有限。

1.2 外资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匮乏

现从医人员择业时更多关注医院是否能够提供的科研能力和职业保障,往往我国公立医院在这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即使外商独资机构可以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在招募优秀医务人员,仍存在劣势。这就造成了外商独资机构聘请的高级医务人员大多是公立医院的退休人士,然而这部分工作人员大多工作精力有限,工作情况不稳定,流动性较强。

1.3 外资医疗机构审批程序复杂

外资医疗机构的审批程序相对其他普通外资企业更加复杂。目前外资医院的审批及变更程序依照2000年和2011年外资医疗机构的暂行管理办法,设立时须依次向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外经贸部等多个部门递交申请材料,随后逐一获取各个部门的审核意见,完成整个申请审批流程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此外,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能设置分支机构。大大提高了外资医院的投资成本和经营效率。

2 自贸区政策改革对现阶段外资医疗机构的影响

2.1 放宽对外资医疗机构设立及经营的限制

政府的管理从“正面清单”管理改成“负面清单”管理。也就是过去企业只能从事清单上列明的活动,现在是只要清单上没有列明的都允许从事。这一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得外资医疗机构不再是禁止经营的范围内,取消了外资企业诸多进入以及经营上的限制,同时简化了医疗服务机构的审批程序,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商机。长期以来,外资医疗机构被设置了重重的进入壁垒,而国内公立医院拥有各种特权和优惠,例如土地、融资、税收等方面的优势,造成了不平等竞争,严重限制了外资医疗机构的发展。更严重的是,拥有大量资源的国内公立医院虽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是行政垄断影响了它的创新能力,“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使大量外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机构,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市场竞争氛围。

2.2 促进要素的流动

自贸区政策的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的开放,使得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与国际市场进一步对接,为外资医疗机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改革中提倡发展非实体高附加值服务活动,欢迎国外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时也鼓励国内生产要素“走出去”,促进了经济大环境下专业人才,医疗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同时强调企业培育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全球医疗专业最前沿知识的高级人才;以及创立具有世界格局、熟悉国际运营和勇于创新的医疗企业,这无疑打破了以前年度人才缺失、医疗设备有限、经营范围受限的局面,为外资医疗机构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2.3 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融资便利化

外资医疗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银行借款。由于银行借款的门槛设置等其他原因,通常不能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其经营。往往国内公立医院在资金融资方面拥有较强的优势,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开展科研项目,购买医疗设备等。自贸区改革内容中,银监会发布的支持自贸区措施主要包括:支持外资银行和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银行业、鼓励跨境投融资服务、简化准入方式等。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外资医疗机构的融资障碍,增加其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门槛,促进了融资上的便利化。

3 自贸区金融改革对未来外资医疗机构发展的启示

3.1 引进高级人才,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具备全方面的高级医护人才,无疑使医疗服务行业重要的竞争要素之一。只有拥有权威性专业人才,才能树立值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形象。如何引进高级人才,是外资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首先应提供优越的薪资待遇,为外来引进人才配备居住和学校设施,解决生活基本需求。另外还需增加服务领域,建立综合性外资医疗机构,从而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可以增加临床经验,申请科研项目,增强机构内的科研能力,从而吸引一批这种医院科研能力的人才,增强与公立医院竞争的实力。

3.2 把握发展机遇,展示国际优势

面对自贸区改革提供外资医疗机构宽松、积极的经营发展环境,鼓励国外先进要素的加入,外资医疗服务机构应该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以先进的全球经营理念,全球化视野和创新服务意识,巧妙运用国际惯例,国际最新专业知识开拓竞争市场。以上是目前大多国内医疗机构不具备的先天条件。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实现经营服务区域的不断扩大,从目前的经济发达地区拓展到欠发达领域,进一步降低消费层次,扩大消费群体实现规模报酬。

3.3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医务服务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外资医疗机构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例如开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健康医疗服务产业。依据互联网技术,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整合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实现跨医疗机构的网上预约和双向转诊,使得医疗资源合理化分配,从而方便病患看病就诊,节约看病时间,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智慧医疗。

[1] Alia D,Jaume p J.Market structure and hospital efficiency:Evaluating potential effects of deregulation in a nationalhealth service[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8,13(13):447-466.

[2] Grosskof S,Vivian G V.Measuring hospitals[J].Medical Care,1990,28(6):131-142.

[3] Ozcan Y A,Roice D L,Cengiz H.Own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 comparison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across hospital types[J].Medical Care,1992,30(9):791-794.

[4] 黄清华.外资医疗机构须立法引导[J].中国医院院长,2014,(18):84-85.

[5] 徐爱军,施燕吉.再论我国外资医疗机构发展环境与发展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11):13-15.

[6] 孟彦辰.我国外资医疗机构准入制度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医院,2015,19(1):47-49.

[7] 刘小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结构特征[J].经济体制改革,2013,(2):180-184.

[8] 孙晓云.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准入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 金融与经济,2007,(7):27-32.

猜你喜欢
外资医疗机构公立医院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