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脂肪对加州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2018-12-05 06:09张玲张卫东赵德福张远方王孟乐
河南水产 2018年5期
关键词:籽油亚麻加州

张玲,张卫东,赵德福,张远方,王孟乐

(1.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44;2.郑州大德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郑州450016)

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原产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于本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我国。养殖证明,加州鲈具有生长快、病害少、耐低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已在我国广泛推广,成为国内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同时加州鲈是一条典型的“北运鱼”,主产区集中在广州地区,年养殖量占到全国的75%,而消费市场多集中在华北、华东等地,广州本地的消费量不足10%。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北方的北京市场、华东的上海市场、西北的西安市场和中部的郑州市场。其中郑州加州鲈每天的流通量为75 t;北京地区仅春节前三个月的加州鲈消费量就占到了全国的20%[1]。

河南作为中部省份,交通发达、鲈鱼消费市场多集中在其周边,相对广东有极大的地域优势。近几年养殖产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产业不断壮大。但在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加快加州鲈专用饲料的研发。

本试验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种类脂肪饲喂加州鲈,从生长性能方面评价不同脂肪源对加州鲈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宜的脂肪种类,为后期加州鲈饲料脂肪梯度试验,及其专用饲料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根据加州鲈的营养需求,以鱼粉、豆粕、鸡肉粉、酵母水解蛋白、血粉为主要蛋白源,鸡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D1),试验料是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额外添加3%的鸡油(D2)、3%的亚麻籽油(D3)、3%的豆油(D4) 和3%的混合油(D5)。其中混合油的配比方法是亚麻籽油:棕榈油:菜籽油=1∶2∶4。饲料的制作采用膨化饲料生产线生产,粒径为5 mm,脂肪采用喷涂设备后喷涂于膨化饲料表面。各组饲料的配方组成及营养成分见表1。

表1 不用脂肪源饲料配方组成及营养成分

1.2 试验鱼与养殖管理

试验用加州鲈购自开封市鲈鱼养殖基地,所购鱼苗统一用聚维酮碘消毒。用基础饲料驯化约15d,待鱼主动抢食后,挑选体格健壮、大小均匀、初始体重(40.2±0.5) g的鱼苗750尾,随机放入25个养殖桶内,每个养殖桶放养30尾。将25个养殖桶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5个重复(养殖桶)。日投喂 2 次 (8∶00,16∶00),饱食投喂。每天记录各个养殖桶试验鱼吃食量及死鱼重量,养殖周期为2018年5月22日至7月30日,共计10周。

养殖试验在郑州大德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进行。采用室内循环水系统,养殖用鱼池为蓝色柱状、不透明复合树脂桶,直径1.8 m,水深1.3 m;水源为地下水,经室外水泥池曝气后循环使用,日补水量为10%;水质净化采用砂滤罐去除水中颗粒状废物,蛋白质分离器去除水中有机代谢物;养殖期间持续充氧,试验期间水温为25±3℃,池水pH值7.1-7.3,溶氧>5 mg/L,氨氮≤0.1 mg/L。

1.3 测定指标

养殖试验结束后,停食24h,准确称量鱼体重量、饲喂饲料重量,用于计算增重率及饲料系数。

存活率(Survival rate,SR,%) =100×Nt/N0

增重率 (Weight gain,WG,%)=100×(Wt-Wo)/Wo

饲料系数(Feed conversion ratio,FCR)=F/(Wt-Wo)

式中N0为试验开始时每个养殖桶鱼的数量(尾);Nt为试验结束后每个养殖桶鱼的数量(尾);Wo为鱼体初重(g);Wt为鱼体末重(g);F为投喂饲料重量(g)。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Duncan氏多重比较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水平。

2 结果

经过70d的养殖试验,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加州鲈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加州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加州鲈饲料中采用不同脂肪源,对加州鲈成活率及增重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饲料系数影响不显著 (p>0.05)。

成活率方面,不同脂肪源组的成活率由高到低为豆油组 (D4) >鸡油组 (D2) > 对照组 (D1) =亚麻籽油组(D3) >混合油组(D5)。成活率最高的豆油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亚麻籽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成活率最低的混合油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鸡油组和豆油组 (p<0.05)。

增重率方面,豆油组的增重率最高、其次为鸡油组,这2组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混合油组(p<0.05)。增重率最低的为混合油组,但其与对照组和亚麻籽油组之间没有形成显著性差异(p>0.05)。

饲料系数方面,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按不同脂肪源饲料系数由低到高排列为:鸡油组=豆油组<对照组<混合油组<亚麻籽油组。

3 讨论

本试验采用的饲料配方为实用配方,其营养成分在充分满足加州鲈蛋白需求的前提下,在饲料中等量添加不同脂肪源,用以研究不同种类脂肪对加州鲈生长的影响。本次采用的脂肪源为鸡油、亚麻籽油、豆油和混合油,其中混合油的构成为亚麻籽油、棕榈油、菜籽油以1∶2∶4的比例混合,用以模拟鱼油的组成。

通过养殖试验得出结论:以豆油和鸡油为脂肪源的饲料饲喂加州鲈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效果,其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混合油组。而以亚麻籽油和混合油为脂肪源的饲料饲喂效果不尽理想,虽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在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方面都较对照组差。

本试验的设计初衷是考虑到亚麻籽油中含有大量的亚麻酸(18∶3n-3),含量高达50%以上,其次是21.0%的油酸(18∶1n-9),再次是17.4%的亚油酸(18∶2n-6)。配制混合油是使其n-3/n-6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接近鱼油的配比。这些不饱和脂肪酸是鱼类尤其是淡水鱼类的必需脂肪酸,一般鱼类只能合成n-7、n-9和n-11系列的脂肪酸,不能或仅能少量合成n-3系列和n-6系列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因此,n-3系列和n-6系列脂肪酸被认为是鱼类必需脂肪酸[2]。

然而此次试验,最佳的养殖效果不是出现在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亚麻籽油组,也不是出现在模拟鱼油配比的混合油组,而是出现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鸡油组和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的豆油组。这与以往有些学者研究的鱼油和亚麻籽油均表现出良好的促生长效果[3,4]相左。究其原因,亚麻籽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很高,其PUFA含量分别是豆油和鸡油的7.43倍和33.77倍。而PUFA因其大量双键(不饱和性)的存在,使其极易氧化酸败。油脂氧化酸败后对动物产生毒副作用,生长性能和存活率呈现下降趋势,这是因为鱼体应对氧化油脂造成的氧化应激而导致过高的能量消耗,使脂蛋白氧化水平升高、抗氧化酶超量分泌以及酶、血糖和内分泌系统紊乱,从而导致生长性能下降、死亡率上升[5-7]。这在本次试验中也得到充分印证,即有亚麻籽油添加的亚麻籽油组和混合油组的死亡率最高、生长效果最差。

综上所述,在目前鱼油资源短缺、价格高昂、货架期短、品质难以保证的前提下,采用豆油、鸡油等畜禽类油脂作为加州鲈饲料的脂肪源是完全可行的,这对拓宽油脂种类、降低饲料成本意义非凡。

猜你喜欢
籽油亚麻加州
林肯航海家Nautilus加州海岸限量版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
牡丹籽油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加州鲈肝脏养护
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稳定性及释放性能研究
明年或激增40%?华中3万多吨加州鲈市场谁能笑到最后?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牡丹籽油对大鼠烫伤模型的治疗作用
亚麻·亚麻
新申亚麻&孙林:亚麻时尚的民俗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