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鱼类资源调查

2018-12-05 06:09武国兆马文文陈国强刘军占宋东蓥王先锋孟晓林顾钱洪张建新冯军厂周传江聂国兴
河南水产 2018年5期
关键词:乌鳢平原区区系

武国兆, 马文文, 陈国强, 刘军占, 宋东蓥, 王先锋, 孟晓林, 顾钱洪, 汪 曦, 张建新,冯军厂,周传江,聂国兴*

(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1450;2.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新乡45300;3.许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南许昌454650;4.襄城县农业局水产站河南许昌452670)

襄城县,隶属于许昌市,位于河南省正中部,东倚伏牛山脉, 西接黄淮平原,位于 33°51′04′′,东经113°28′54′′之间。襄城县处于伏牛山脉东段,县境西南部为连绵起伏的浅山区,以马棚山为最高,海拔462.7m;北部为丘陵地带,海拔90-128m;中东部为平原,海拔80-90m;东部低洼,海拔64m。县境东西长约41公里,南北宽近31公里。全县地势呈西高东低。襄城县诸山系伏牛余脉,构造为侵蚀低山区。境内水系属淮河流域,南部为沙汝河水系,东部属颍河水系。除北汝河、颍河两条主干河流,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1]。

1 调查方法

1.1 采样点设置

2017年8月26日至8月30日,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许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襄城县农业局等的协助下,对襄城县主要河流鱼类资源进行调查。样点涉及颍河、文化河、运粮河、马黄河、北汝河、浬河等。具体采样点信息见表1。

表1 襄城县鱼类调查采样点Table 1 Sampling location in urban area of Xiangcheng county

续表

1.2 样本采集与鉴定

在每个采集点使用多种捕捞工具采集鱼类,采集到标本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对个体较大的标本,在固定前先用10%或浓度略高的福尔马林溶液作腹腔注射和背部肌肉注射。标本的分类鉴定采用纳尔逊分类系统,并参考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鲇形目》、 《中国淡水鱼类检索》、 《河南鱼类志》等国内权威出版物 [2-5],以及世界鱼类数据库FishBase(http://www.fishbase.org/search.php) 、 台 湾 鱼 类 资 料 库(http://fishdb.sinica.edu.tw/)等权威网络资料。

1.3 走访调查

为了更充分了解鱼类资源现状,我们走访当地渔民、渔贩和长期从事渔业生产的工作者、钓鱼爱好者,了解当地的鱼类资源状况,并收集整理现有的历史资料,包括当地的渔业规划和水利志,以及前人所记录和报道的鱼类种类及分布等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组成

此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41种,隶属于6目12科31属 (表2)。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 (27种),占总种数的65.85%,其次鲈形目占总种数的17.07%,鲇形目、合鳃目和鲑形目各2种,分别占总数的4.88%,鹤鱵目种类较少,只有1种,占总种数的2.44%。从种类组成来看,襄城县鱼类资源以鲤形目鲤科鱼类占绝对优势。

2.2 生态类型

根据不同方式对襄城县鱼类生态类型进行分类(表3)。按鱼类栖息环境划分为静水定居型、溪流定居型和江湖洄游型3大类,其中静水定居型20种,占总种数的48.78%,溪流定居型17种,占41.46%,江河洄游型鱼类4种,占9.76%。按水层垂直分布划分,存在三种类型:生活在水体中上层的鱼类有20种,占总种数的48.78%;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鱼类有6种,占14.63%;底栖型鱼类种类有15种,占总种数的36.59%。按产卵类型划分为产沉性卵、浮性卵、黏性卵和漂流性卵,还有一类 (鳑鲏亚科)是将卵产于蚌体内,种类比例大小为, 沉性卵 (41.46%) >漂流性卵 (19.51%) >产于蚌体内 (17.07%) >黏性卵 (7.32%) >浮性卵 (12.20%),另外还有1种是卵胎生鱼类 (青鳉)。按摄食类型划分,有杂食性、植食性和肉食性三类。其中杂食性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8.78%,其次是肉食性,占41.46%,植食性占9.76%。

2.3 区系组成

根据淡水鱼类区系划分,本次调查襄城县鱼类可划分为4个区系:①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的鱼类共15种,多产漂流性卵,产卵后附着在物体上,主要有青、草、鲢、鳙等,或者产粘性不强的卵,占总种类数的37.5%;②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产卵季节较早,耐寒,较耐盐碱,仅麦穗、中华花鳅2种,占4.88%;③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的鱼类共13种,大多以底栖生物为食物,多视觉差,嗅觉发达,占31.70%;④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的鱼类共9种,通常有保护色和辅助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鲿科,虾虎鱼科等,占21.95%。

表2 襄城县鱼类名录Table 2 Fish species list in urban area of Xiangcheng county

续表

续表

表3 襄城县鱼类生态习性和区系划分Table 3 Ecological guilds of fishes and fish-fauna in urban area of Xiangcheng county

续表

3 讨论

3.1 鱼类资源组成特征分析

襄城县地形复杂且多样化,西南部为连绵起伏的浅山区,北部为丘陵地带,中东部为平原,东部低洼。全县地势呈西高东低。境内大小河流16条,复杂多样的地形和多样的水生态环境,为不同生活习性的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从而形成了鱼类组成的多样性。本次襄城县鱼类资源调查共获得鱼类41种,隶属于6目12科31属。从鱼类组成来看,主要以小型鲤科鱼类为主,并且静水定居型鱼类较多占48.78%,其次是溪流定居型鱼类占41.46%,这与襄城县地理环境特点相一致,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襄城县鱼类组成中经济鱼类明显增多,如四大家鱼、红鳍鲌、黄鳝、乌鳢、银鱼等经济鱼类在渔获物中占有较大比例。此外,还在襄城县发现方氏鳑鲏,查阅有关河南省鱼类资料文献[5-7]未见有关记录,故认定方氏鳑鲏是河南省新纪录种。

从鱼类生态类型来看,襄城县鱼类资源呈现多样丰富的鱼类资源,包括3种不同栖息水层类型,6种受精卵类型以及3种水环境生活类型,3种食性类型和4种淡水鱼类区系复合体。但鱼类资源量相对较低,多数种类捕获量较少。其中沙河和颍河中有较丰富的乌鳢资源,个体大,数量多,同时发现存在较多的乌鳢幼体。由于乌鳢属于凶猛性肉食鱼类,由此推断汝河和颍河的渔业资源量可能受乌鳢控制。除此资源,襄城县除北汝河、颍河两条主干河流,境内支流有14条季节性排涝河道,这造成了襄城县地表水相当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量不大,也对鱼类资源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3.2 鱼类区系特征分析

生物界各大类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迁移灭绝和进化导致了世界上不同地区在区系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8]。按照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我国动物地理区划分属于古北界与东洋界,将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区划为古北界[9]。而根据陆栖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类和鸟类的分布情况,我国又分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及华南区7个区,襄城县属华北区。因此,襄城县为古北界的华北区。本次调查区域内鲤科鱼类种类繁多,达24种。襄城县鱼类以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 (37.5%)、晚第三纪早期鱼类区系复合体 (31.70%)和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 (21.95%)种类为主,并且以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占绝对优势。同时,根据中国淡水鱼类分布[10],襄城县鱼类划分为江河平原区 (本研究中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鱼类占37.5%,远高于其他鱼类区系复合体鱼类)。且该区域是南北气候和动物地理分区的过渡地带,动物组成上兼有两个区域的种类,特有种类相对较少。根据史为良 (1985)鱼类动物区系复合体学说[11],襄城县鱼类以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种类为主,这一区系特征也反映了鱼类分布特征与陆地脊椎动物地理分布特征的一致性。

猜你喜欢
乌鳢平原区区系
乌鳢池塘网箱养殖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赣粤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浅谈沿海平原区铁路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漳卫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氟碘分布特征及形成因素分析
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不同地区乌鳢和白化乌鳢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乌鳢全人工饲料健康养殖技术
内蒙古灌木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平原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全预制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