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下橡皮拉力训练对50m自由泳成绩影响的比较分析

2018-12-06 08:50刘佳维谢鹏程
运动 2018年16期
关键词:拉力幅度橡皮

刘佳维,谢鹏程

(1.中国现代五项运动协会,北京 100084;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水、陆2种不同环境下橡皮拉力训练方式对50m自由泳成绩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参阅近年来有关游泳运动训练的文献资料,研究不同环境下游泳力量训练的理论,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体育类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查阅游泳教材及游泳训练、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实验对象: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游泳专项学生12人。

实验工具:橡皮筋、秒表、记录本、电脑、弹力称及相关数据处理软件。

实验时间:2017年9—11月。

实验方法:将12名队员平均分成2组,第1组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第2组进行陆上橡皮拉力训练。实验前,先对2组学生进行3次初始的50m自由泳成绩测试,并记录下每位学生的划水次数,取3次测试成绩的平均值作为各位学生的初始实验数据,并用弹力称测出每位学生的最大水中力量。实验共进行8周、每周3次,每周实验结束后都要进行50m自由泳成绩测试和最大水中力量测试作为每周训练后的提高幅度。在2组队员进行完8周、每周3次橡皮拉力训练后再进行50m自由泳和最大水中力量成绩测试,得到一个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对比分析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数据,找出2种不同环境下橡皮拉力训练方式在影响学生50m自由泳成绩上的差异。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2组学生的50m自由泳成绩、最大水中力量、划水次数变化幅度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

2.1.1 水上橡皮拉力组实验结果 按照实验方式的设定,记录训练完的实时成绩,通过这个成绩来反映每位学生的成绩变化。

第1组6名学生在经过为期8周的水中橡皮拉力训练后,有5名学生的成绩较实验前有所提升,有1名学生成绩有所下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训练中的积极性不足等。实验前,第1组6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32.20s,在经过为期8周的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后,平均成绩提升至31.70s,提升了0.50s。其中,成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李某,其成绩由实验前的35.20s提升至实验后的34.10s,提升了1.10s;成绩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丛某,其成绩由实验前的32.80s下降至实验后的32.90s,下降了0.10s。经过t检验,得出结果P=0.038,证明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后,学生50m自由泳成绩变化在统计学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水上橡皮拉力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教育学院学生50m自由泳成绩。

第1组6名学生在经过为期8周的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后,有5名学生的水中力量较实验前有所提升,有1名学生的水中力量未改变。实验前,第1组6名学生最大水中力量的平均值为9.40kg,在经过为期8周的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后,水中力量平均值提升至9.60kg,提升了0.20kg。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同样是李某,其最大水中力量由实验前的8kg增加到实验后的8.4kg,增加了0.4kg;变化幅度最小的从某,实验前后其最大水中力量未发生变化。经过t检验,得出结果P=0.015,证明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实验后,学生最大水中力量变化在统计学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水上橡皮拉力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加教育学院游泳专项学生的最大水中力量。

第1组6名学生在经过为期8周的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后,有5名学生的划水次数较实验前有所减少,有1名学生的划水次数未改变。实验前,第1组6名学生划水次数的平均值为45.17次,在经过为期8周的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后,划水次数减少至43.83次,减少了1.34次。其中,有3位学生的划水次数减少了2次,有1位学生实验前后其划水次数未发生变化。经过t检验,得出结果P=0.01,证明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实验后,学生划水次数变化在统计学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水上橡皮拉力训练能够有效减少教育学院游泳专项学生的划水次数。

2.1.2 陆上橡皮拉力组实验结果 按照实验方式的设定,记录训练完的实时成绩,通过这个成绩来反映每位学生的成绩变化。

第2组6名学生在经过为期8周的陆上橡皮拉力训练后,有5名学生的成绩较实验前略有提升,有1名学生有所下降,退步的主要原因在于训练之外的伤病影响了训练质量。实验前,第2组6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31.80s,在经过为期8周的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后,平均成绩提升至31.45s,提升了0.35s。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苏某,其成绩由实验前的29.80s提升至实验后的29.00s,提升了0.8s;变化幅度最小的是邸某,其成绩由实验前的33.40s下降至实验后的33.50s,下降了0.10s。经过t检验,得出结果P=0.026,证明陆上橡皮拉力训练实验后,学生50m自由泳成绩变化在统计学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陆上橡皮拉力训练同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学院学生50m自由泳成绩。

第2组6名学生在经过为期8周的陆上橡皮拉力训练后,有5名学生的最大水中力量较实验前有增加,有1名学生的最大水中力量未发生变化。实验前,第2组6名学生最大水中力量的平均值为9.70kg,在经过为期8周的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后,最大水中力量平均值提升至9.88kg,提升了0.18kg。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邓某,其最大水中力量由实验前的8.30kg增加到实验后的8.60kg,增加了0.3kg;变化幅度最小的吴某,实验前后其最大水中力量未发生变化。经过t检验,得出结果P=0.017,证明陆上橡皮拉力训练实验后,学生最大水中力量变化在统计学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陆上橡皮拉力训练同样能够有效地增加教育学院游泳专项学生的最大水中力量。

第2组6名学生在经过为期8周的陆上橡皮拉力训练后,划水次数较实验前均有减少。实验前,第2组6名学生划水次数的平均值为45.17次,在经过为期8周的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后,划水次数平均值减少至44次,减少了1.17次。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邓某,其划水次数由实验前的48次减少到实验后的46次,减少了2次;其余5名学生的划水次数都减少了1次。经过t检验,得出结果P=0.001,证明陆上橡皮拉力训练实验后,学生划水次数变化在统计学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陆上橡皮拉力训练同样能够有效减少教育学院游泳专项学生的划水次数。

2.2 2组学生各项数据平均值变化对比分析

2.2.1 2组学生50m自由泳成绩平均值变化对比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2组学生50m自由泳成绩平均值变化曲线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在不同的时间段,下降的幅度有所不同。从实验前~第2周,第1组的变化幅度大于第2组;从第2周~第4周,第2组的变化幅度大于第1组;从第4周~实验后,第1组的变化幅度均大于第1组;并且,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50m自由泳成绩提升的幅度较大,提升幅度最大的为1.10s,平均成绩提升了0.50s;而进行陆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50m自由泳成绩变化幅度较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不是很大,提升幅度最大的为0.80s,平均成绩提升了0.38s。这说明水、陆2种不同环境下橡皮拉力训练方法都能提高教育学院学生50m自由泳成绩,但从整体上来看,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在提高教育学院游泳专项学生50m自由泳成绩上效果更理想。

2.2.2 2组学生最大水中力量平均值变化对比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2组学生最大水中力量平均值变化曲线均呈现上升趋势,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水中力量变化较快,在实验进行大概2周左右就发生了变化。从实验前~第2周,第1组最大水中力量平均值逐渐增加,而第2组却未发生变化;从第2周~第4周,第2组的变化幅度大于第1组;从第4周~第6周,第1组的平均值依然呈现上升趋势,而第1组并未发生改变,从第6周~实验后,第1组与第2组的变化幅度相当;并且,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水中力量提升的幅度较大,提升幅度最大的为0.40kg,平均成绩提升了0.20kg;而进行陆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水中力量变化幅度较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相对较小,提升幅度最大的为0.30kg,平均成绩提升了0.18kg.这说明,2种不同环境下橡皮拉力训练对于教育学院游泳专项学生的最大水中力量提升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相对而言,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的提升效果明显优于陆上橡皮拉力训练。

2.2.3 2组学生划水次数平均值变化对比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2组学生划水次数平均值变化曲线均呈现下降趋势。从实验前~第2周,第1组与第2组划水次数的平均值均未发生变化;从第2周~第4周,第1组的变化幅度要大于第2组;从第4周~实验后,第1组与第2组的变化幅度相当;并且,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划水次数减少的幅度较大,有3名学生的划水次数减少了2次,平均划水次数减少了1.34次;而进行陆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划水次数平均值变化幅度较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的稍小,仅有1名学生的划水次数减少了2次,平均划水次数减少了1.17次。这说明,2种不同环境下橡皮拉力训练都能有效减少教育学院游泳专项学生的50m自由泳划水次数,但相对而言,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的效果明显优于陆上橡皮拉力训练。

2.3 水、陆2种不同环境下橡皮拉力训练实验结果分析

在经过水、陆2种不同环境下橡皮拉力训练8周后,教育学院游泳专项学生的最大水中力量有所增加,其50m自由泳成绩对比实验前有所提升,划水次数也有所减少,但进行不同方式的训练取得的效果有所不同,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在各项数据变化幅度上要比进行陆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更大。所以,进行水中橡皮拉力训练在提高教育学院学生50m自由泳成绩上效果更好。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经过8周的橡皮拉力训练后,学生成绩普遍提升,水中力量普遍增加,划水次数普遍减少 教育学院游泳专项学生50m自由泳成绩得到普遍提升,也有小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所下降,这与参加训练课的积极程度息息相关,但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还是提升了,而且提升的效果很明显。从整体上来看,认真接受橡皮拉力训练后,学生们50m自由泳成绩有所增长,水中力量也有所增加,划水次数有所减少,具体变化幅度因人而异,说明橡皮拉力训练有助于提升50m自由泳成绩。

图1 50m自由泳成绩平均值变化

图2 最大水中力量平均值变化

图3 划水次数平均值变化

3.1.2 经过8周不同环境下橡皮拉力训练,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取得的效果更佳通过对2个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各项成绩记录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比进行陆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的学生50m自由泳成绩及水中力量提升幅度较大,划水次数减少也较明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50m自由泳成绩提高上,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效果更佳。

3.2 建 议

3.2.1 为保证训练效果,抗阻训练应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进行 实验中,由于个别学生训练积极性不足以及训练以外伤病情况的出现,导致其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实验,造成实验后所得结果较预期结果有所出入。所以,要想取得好的训练效果,抗阻训练应在一定时间内高强度连续地进行,训练过程中如没有办法按教练员制订的运动强度坚持练习,训练将失去应有的效果。

3.2.2 教育学院学生在训练中应增加水上橡皮拉力训练次数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橡皮拉力训练后,进行水上橡皮拉力训练较进行陆上橡皮拉力训练在提高教育学院学生自由泳成绩方面效果较好。所以,在今后的训练中,教练员应适当增加水上橡皮拉力训练的次数。

3.2.3 水、陆橡皮拉力训练结合起来效果更佳 一般教练员在以往的训练时都注重水上力量训练,而忽视了陆上力量的训练,使得学生的运动成绩提高较慢。水上橡皮拉力训练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力量,但如果只单纯地注重水上训练,学生力量素质的提高与运动成绩的增进相对会比较缓慢。所以,学生们在训练中应加入一些陆上的力量训练方法,在一个训练计划中把陆上与水上的力量训练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陆转水、水陆结合的效果。

猜你喜欢
拉力幅度橡皮
单次止损幅度对组合盈亏的影响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我喜爱的橡皮
2019年10月汽车产销总体继续回升 但回升的幅度仍较低
自不量力
橡皮收了
跟踪导练(三)(3)
橡皮山
鳄鱼小顽皮爱洗澡之收集橡皮鸭
2014年中期预增(降)幅度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