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区骨量不足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研究

2018-12-06 08:14王善勇
当代医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窦底骨组织骨量

王善勇

(丹东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辽宁 丹东 118002)

种植牙因为美观度较好、舒适度较高、咀嚼率较高等特征,逐渐在缺牙修复中被广泛使用,不过,种植牙区骨量不足是限制种植牙修复的一大困难。种植牙修复患者的关键是于种植体以及骨组织间将骨结合形成,而充足牙槽骨骨量是种植牙修复的基础。种植牙区骨量不足一般可采取骨重建以及骨移植予以解决,为研究患者的手术方式,本文研究样本数据资料是选取本院收治的种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36例,分析种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种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了授权同意书,并报告院内伦理委员会备案。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18例,对照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年龄(40.29±3.76)岁,其中颌骨骨量不足者10例,牙槽萎缩者5例,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者3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7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年龄(41.84±3.31)岁,其中颌骨骨量不足者9例,牙槽萎缩者6例,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者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骨组织引导再生术治疗:种植体型号选择德国出产的Frialit-2,种植体直径分别为3.4 mm、3.8 mm、4.5 mm及5.5 mm。诱导骨组织再生骨粉采用美国欧海斯公司生产的Bio-Oss骨粉,屏障胶原膜采用美国欧海斯公司生产的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具体外科手术处理方法:在患者口腔的缺骨区植入适量Bio-Oss骨粉,并取少量邻近组织的自体松质骨,在其表面覆盖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修整患者牙龈组织瓣后进行缝合处理。

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上颌窦提升术治疗:具体外科手术方法:种植过程前应用上颌骨CT检查,对牙槽嵴至上颌窦底部距离进行精准确定,并采用环形钻制备种植窝,接近上颌窦底部时,通过钻口利用上颌窦内提升器对备种植窝的柱形骨块进行轻轻敲打,使其与上颌窦底黏膜分离。之后可从下颌升支外侧、颌部等处取骨,将其混入Bio-Oss人工骨内,将上颌窦地膜向上推,与窦底骨分离,并通过种植移植材料将窦底提升,完成植骨操作的同时,可将种植体顺利植入。

两组患者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行抗感染治疗,10 d后拆线,观察口腔种植牙区Ⅰ期愈合情况,若Ⅰ期后患者的骨质较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较差,可采用二期种植体修复。

1.3 观察指标 随访调查2组患者术后10 d后的Ⅰ期愈合恢复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义齿修复情况,并统计10 d手术愈合率及3个月后义齿修复率并进行统计对比,从而有效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0 d手术Ⅰ期愈合率为94.44%(17/18),术后3个月义齿恢复率为100%(18/18),对照组术后10d手术Ⅰ期愈合率为66.67%(12/18),术后3个月义齿恢复率为77.78%(14/18),在术后Ⅰ期愈率、义齿修复率两方面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0 d愈合率与4个月义齿恢复率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recovery rate of denture 10 days after surgery and recovery rate of denture 4 months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上颌窦提升术是当患者上颌后牙缺失后,上颌窦底部会降低至原牙牙根位置,此时进行种植易穿透上颌窦壁,为了有效植入种植体,在术后采用合成骨代替品将上颌窦提升至原有位置,保障种植体在上颌骨处,顺利完成种植体的植入,提高治疗效果[1-2]。此种方法的优势:①应用上颌窦提升术后,进行上颌磨牙种植术时,若患者牙槽嵴存在严重萎缩现象,或者上颌窦,颌底壁位置过低时,均会导致支持骨量不足,导致植入时间较长时也会增大上颌窦穿孔率,易诱发感染,也会限制种植义齿修复上颌后牙缺失[3-4]。②上颌窦提升术是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将上颌窦黏膜从窦底剥离后提高,将骨移植材料植入窦底黏膜与窦底骨两侧,使骨高度明显增加,提高种植术应用成功率。③植骨后同期或者Ⅱ期种植技术也使得该区域的种植难度有效解决,使上颌后牙种植修复成为了可能。④上颌窦提升是在上颌窦底与被抬起的上颌窦黏膜间防治骨或者骨代替品,使上颌后部牙槽嵴顶到窦底之间的高度明显增加,改善患者上颌骨后部估量不足的问题,为牙种植体成功保持牙齿功能提供有利保障,同时采用自体髂骨移植的成功率最高。上颌骨提高术的缺点:应用此种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后,患者应用髂骨进行自体移植时,8%左右的患者会出现感染、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诸多并发症,影响后期预后康复效果[5-6]。

诱导骨组织再生术在种植外科中应用时间较长,手术技术操作原理:利用生物膜材料的天然屏障作用,将骨缺损组织、周围健康组织有效隔离,同时临近骨端可再生组织可顺利进入隔离区。使剩余骨组织处于一种相对安全、不感染环境下,最大限度提高剩余骨组织的再生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术式[7-8]。实施诱导骨组织再生术时,需采用最理想的生物材料作为介质,保障治疗效果。根据实践总结生物材料的理想特点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②骨透导性良好;③取材方便。目前,临床应用的生化材料中虽未达到最理想状态,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组研究中选取的Bio-Gide胶原膜,就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可吸收胶原膜材料,具有良好的诱导骨再生能力。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18例患者应用骨组织再生术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上颌窦提升术治疗,两组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0 d的Ⅰ期愈合率以及3个月的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根据本组研究提示,应用骨组织再生术治疗种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上颌窦提升术,可促进患者Ⅰ期术后恢复期愈合效果的提升,显著提升术后义齿修复率。

综上所述,口腔临床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相比于上颌窦提升术而言,骨组织再生引导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对于种植牙量不足患者可诱导骨组织再生,重建缺损骨组织,促进种植体及新生骨之间的良好愈合。因此,种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应用骨组织引导再生术的治疗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窦底骨组织骨量
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增量策略的研究进展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上颌窦底黏膜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底空间成骨中的作用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1例报道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内窥镜辅助疑难上颌窦底提升术病例1 例
硅+锌+蚕丝 印度研制出促进骨组织生成的新型材料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超声波在骨组织及骨髓活检中的应用
不同脱钙条件对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性的影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