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底

  •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在老年凹面型上颌窦底形态患者中的应用
    350001上颌窦底形态凹面型主要因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所致,该区域具有较为特殊的解剖结构,一旦出现牙齿缺失的情况,受上颌窦气化和缺乏生理性刺激等因素的硬性,剩余牙槽骨吸收较为明显[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术(Maxillary sinus lifting,MSL)帮助该类患者提升窦底高度,在改善患者咀嚼和语言能力及恢复外观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且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对手术的耐受性较低,若种植材料选择不当,极有可能加大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4期2023-12-26

  • 上颌窦底提升术后不同骨吸收高度种植体周围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的方法主要是上颌窦底提升术[1,2]。但其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患者经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提升高度降低,长期临床观察也发现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提升部分存在骨吸收的情况较多[3],使得种植体实际的骨结合高度小于自身长度。研究认为牙冠咬合负担过重、应力集中、上颌窦气化等均会造成上颌窦内新骨的吸收[4,5]。然而,目前关于负载后上颌窦内骨吸收即新骨高度降低后种植体周围应力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经上颌窦底提升术后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3年3期2023-07-22

  • CAS-KIT工具和冲顶法行上颌窦底提升及同期牙种植的临床效果▲
    缩等,多伴有上颌窦底壁移位降至牙根处,造成缺牙区域剩余牙槽骨高度异常不足[1]。临床上,在牙种植修复时常采取上颌窦底提升术以增加缺牙区域牙槽嵴高度,扩大种植牙适应证[2]。既往临床多采用冲顶法提升上颌窦底,此法具有操作便捷、创伤轻微等优点,但是提升高度有限,且仅适用于牙槽嵴高度为5~10 mm的患者,其对术者经验及外科技巧要求较高[3]。近些年,CAS-KIT等工具逐渐被应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术,CAS-KIT工具将特殊钻头和水压相结合,具有钻入深度可控的优势

    广西医学 2023年6期2023-05-11

  • 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机制与临床术式选择
    1]。经典的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该区域骨量不足最常用的治疗方法[2],其方法为通过提升Schneiderian膜,在膜与上颌窦底壁间形成的空间内置入骨替代材料作为支架,以引导提升区域新骨生成。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上颌窦底提升术式疗效的总结和分析,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缺牙区可用骨高度的要求逐渐降低[3]。加之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工具的改良,种植体形态设计、材料、表面处理方式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而对于上颌窦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年2期2023-05-10

  • 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垂直向关系的锥形束CT 分析
    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的垂直向位置关系,在本研究中,牙根远离上颌窦底骨皮质的记为不接触,牙根根尖接触上颌窦底骨皮质或穿透上颌窦底的记为接触(图1)。图1 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的三维观测视图Figure 1 3D observation view of the maxillary first molars and maxillary sinus floor测量240 颗上颌第一磨牙各牙根与上颌窦底骨壁的垂直距离。所有从根尖到窦底的距离都沿着真正的垂直轴测量,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2期2023-01-17

  • 单独应用浓缩生长因子在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临床效果
    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内提升术)或者经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外提升术)来解决。与经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相比,经牙槽嵴顶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治疗周期短、治疗费用低等特点,更易被患者所接受[1]。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成骨效果,常在上颌窦黏膜下植入生物学材料。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是第三代血小板浓缩物,以致密的纤维蛋白网为支架,富含CD34+细胞,能缓慢释放生长因子,促进组织新生,被广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2期2022-12-21

  • 影响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效果的解剖因素分析
    鸣樾,袁 泉上颌窦底提升技术是上颌后牙区常用的、效果可靠的骨增量方式。该技术是通过分离、提升施耐德膜(Schneiderian membrane)后,在窦底骨壁和施耐德膜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植入或不植入骨修复材料,增加施耐德膜下可用骨高度的过程[1]。根据手术进入上颌窦的入路,分为经侧壁上颌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造成的手术创口小、治疗时间短,患者的舒适度更高,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986年Tatum[2]首次报道了经牙槽

    口腔医学 2022年3期2022-11-24

  • 上颌磨牙和上颌窦关系的锥形束CT研究
    曲的部位称为上颌窦底,通常由薄骨板或黏膜组成[1]。由于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根尖距离接近,常常发生并发症,如牙源性感染累及上颌窦,可引起上颌窦炎,或种植手术时引起上颌窦黏膜撕裂或穿孔以及拔牙后形成的口腔上颌窦瘘[2-3]。种植体植入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可与骨组织之间紧密结合形成“骨整合”,牙槽骨的质和量对种植义齿有着重要的意义[4]。上颌后牙区牙齿缺失后,众多因素造成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减少,牙槽嵴吸收萎缩,加之上颌窦气化,使得牙槽骨垂直高度不足,增加了种植手术难度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2022-11-07

  • 不同尖端形态的种植体在上颌窦底黏膜不同剥离范围时窦底黏膜的生物力学分析*
    骨凿轻轻敲击上颌窦底骨板后,我们采用剥离器械,在牙槽嵴顶的上颌窦底对上颌窦黏膜进行充分剥离)。在我们已经完成的临床病例上均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疗效,但是这种穿牙槽嵴顶剥离上颌窦底黏膜的改良术式是否能有效改善上颌窦底黏膜破裂穿孔的发生以及可靠性和安全性都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然而不管行哪种术式,不管对术式进行哪种改良[6-8],上颌窦底黏膜破裂穿孔都是最常见的并发症[9-12]。冲顶器顶端或种植体尖端会与上颌窦底黏膜发生直接的接触,因此种植体的尖端形态[13,14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08-19

  • 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CAS-KIT 工具提升法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比较
    曹玲,潘鹏程上颌窦底提升术是由于患者上颌骨高度不足,种植体不能有效埋入,需要增加上颌骨高度而进行的一种手术。传统上颌窦外侧壁开窗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反应大,肿痛明显,严重影响术后效果[1]。经牙槽嵴顶的冲顶提升法提升上颌窦底,简化了传统开窗手术的过程,是临床最常用、最经济,同时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此方法提升范围有限,需要手术医生具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及敏锐的手感。因此,手术后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对于骨高度小于5 mm 的患者应慎重使用此方法[2-3]。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6期2022-08-01

  • 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上颌后牙与上颌窦底关系的研究
    的咀嚼压力与上颌窦底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关系[5]。上颌窦底位于上颌后牙的根方,当窦底位置变化时,牙根尖可与上颌窦底接触甚至穿入其中,无疑增加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根吸收及上颌窦底穿孔的风险,且上颌窦底的形态结构也与上颌磨牙发生整体移动还是倾斜移动存在着很大的联系[6],因此在对正锁牙合患者的上颌磨牙进行移动前,有必要深入分析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使用CBCT 对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的双侧上颌后牙与上颌窦底的关系进行测量统计,为正畸临床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07-25

  • 液压提升系统在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同期种植中的效果评价
    情况[1]。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一种经过长期验证并具有良好临床效果的解决方案[2~4],包括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5]。传统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采用骨凿敲击法提升上颌窦底[6],存在发生轻微脑震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风险[7]。应用更加微创的上颌窦底提升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小样本短期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液压提升系统是一种有效且微创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方法[8],其采用专用工具利用液体压力提升上颌窦底粘膜,规避了骨凿敲击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07-25

  • 上颌窦底液压内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疗效
    更新,在传统上颌窦底骨凿内提升同期种植的基础上,以液压内提升术同期种植效果更好,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产生[2]。为分析上颌窦底液压内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上颌后牙缺失的62例患者,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上颌后牙种植修复的62例患者。纳入标准:(1)无种植禁忌证,上颌窦无炎症;(2)缺牙区牙槽骨高度:5 mm≤牙槽突高度(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7期2022-06-29

  • 不同移植材料对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影响分析
    所以需要使用上颌窦底提升术增加骨量,从而实现种植的效果。当上颌后部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4 mm时,需要使用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延期种植技术,否则使用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同期种植技术更为合适。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使用的移植材料不同,对手术的效果也会存在差异。如今使用的移植材料种类较多,比较常见的移植材料有自体骨、异种骨、同种异体骨、组织工程骨、人工骨等。本文将主要分析自体骨、异种骨和两者的混合材料作为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移植材料,因为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自体骨属于首选材料,能

    粘接 2022年4期2022-04-29

  • 《美学区上颌窦底提升》出版发行
    称:《美学区上颌窦底提升》主编:宿玉成、蒋析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9月内容简介:上颌窦底提升的出现让人们对种植生物学的原理产生了进一步的认识,使口腔种植修复再次成为热点和焦点。本书主要介绍了上颌窦解剖基础、上颌窦底提升方法的历史、发展及现阶段争议等,并详细介绍了该手术并发症的防范和处理。本书重点强调手术相关的解剖位置,利用先进的超声影像技术确定上颌窦的横向位置和高度以更好地展示该项技术。此外,作者根据东方人的特性,对国际上颌窦底提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6期2022-03-15

  • 骨凿、CAS-kit和超声骨刀行羊上颌窦内提升效果对比的实验研究
    要[1],而上颌窦底提升则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常规治疗方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因创伤较小且操作简便成为众多医师的首选,上颌窦内提升术式包括骨凿法[2]、液压法[3]、超声骨刀法[4]等。然而这几种术式各有优缺点,近年来对这几种术式的比较报道较少,因此,本文通过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羊头模型[5]对这三种术式的提升高度、穿孔率、操作时间进行比较,为临床术式的选择及应用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样本30只市售大于18月龄的成年羊,雌雄不限,大小接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2-16

  • 上颌后牙区不同剩余骨高度行经牙槽嵴顶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研究
    着巨大挑战,上颌窦底提升术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技术手段[1]。上颌窦底提升技术分为经牙槽嵴顶提升法(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 OSFE)和经侧壁开窗提升法[2]。传统的经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创伤较大且术后反应重,与之相比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手术创伤小,用时少,术后反应轻微。Gu等[3]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 RBH)≤4 mm时,应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口腔医学 2021年11期2021-12-01

  •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液压提升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逐渐展出了很多种窦底黏膜提升的方法,包括经牙槽嵴顶窦底提升和侧壁开窗窦底提升。很多文献报道了不同入路上颌窦骨增量手术,同期或者延期植入种植体[1-2]。Pjetursson等认为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效果是可预期的,表现出了较高的种植体留存率和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率[3]。当然,也意味着更大的手术创伤,更长的手术时间,更大的术后反应和更高的费用。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为:上颌窦黏膜穿孔,鼻腔出血,肿胀以及上颌窦炎[4]。1994年Summers报道了经牙槽嵴顶骨凿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6期2021-11-30

  • 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后不植骨的研究进展*
    瑞仁 欧国敏上颌窦底提升后不植骨是指将上颌窦底黏膜抬高后不使用植骨材料,窦底骨壁与黏膜的空间仅由血凝块充盈支持,并进一步机化成骨。最早是Lundgren等在摘除了上颌窦内囊肿后发现在不使用植骨材料的情况下,该位置的上颌窦黏膜下方也能自发形成新骨[1],为上颌窦底提升术带来了不同的治疗策略,认为植骨材料不再是骨形成的必要条件,并逐渐使之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相较于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技术,不植骨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避免了骨替代材料潜在的免疫排斥反应[2]、缩短了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1年6期2021-11-30

  • 北京地区成年汉族人群上颌窦骨分隔及窦底小骨尖/嵴的CBCT影像分析
    骨分隔描述为上颌窦底壁皮质骨突起。UIm 等[7]提出只有当上颌窦皮质骨突起大于2.5mm 时才被认为是上颌窦骨分隔,但我们认为,小于2.5mm 的皮质骨突起亦会对手术造成影响,本实验将上颌窦底骨质水平到分隔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小于2.5mm 的骨性凸起定义为窦底小骨尖/嵴,骨分隔和窦底小骨尖/嵴的存在均提高了窦底粘膜穿孔的风险,增加了上颌窦提升术的难度,也加大了上颌窦并发症的概率,可能会影响上颌窦手术的效果[8],因此,术前需对上颌窦骨分隔及窦底小骨尖嵴进行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1年5期2021-10-17

  • 基于CBCT观察上颌磨牙行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牙根、牙冠移动及倾斜度变化研究
    尔·霍斯塔伊上颌窦底是由牙槽突与部分硬腭构成的一层覆有骨膜的密质骨。临床研究指出[1],成人上颌窦底变化扩展较为多样,约一半以上可扩展到牙槽突并形成牙槽凹陷,牙槽凹陷在相邻牙齿各牙根间延伸,牙根尖被粘膜或骨壁包围,牙根进入上颌窦底。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距离最近。临床对于面型前突、牙列重度拥挤等患者主要采用拔牙后行固定矫治方案治疗,需实现前牙内收、后牙前移,但上颌窦底存在明显会增大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难度[2]。临床常用传统根尖片、曲面断层片、咬合片等检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8-10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自体骨屑在上颌窦冲顶提升同期种植的应用
    点取骨后,行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植PRF膜和自体骨屑同期种植。1.3 治疗过程术前向患者交代治疗计划,签署知情同意书。抽取患者右前臂静脉血4支,每只5 mL,1 500 r/min离心10 min。将获得的PRF压制成膜(图3)。常规服用消炎药,消毒,铺巾。局麻下Φ4.0取骨环钻于缺牙区取出少量自体骨后,行上颌窦冲顶提升并填入自体骨屑与PRF混合物,然后植入士卓曼植体一枚(Φ4.8 mm×10 mm),术后拍摄CBCT,可见植体进入窦腔内5 mm,植体尖端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7-29

  •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疗效研究
    复的难度,而上颌窦底提升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2]。上颌窦底提升术作为新型修复手段,又可以分为上颌窦内提升术和上颌窦外侧壁开窗术[3]。而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虽然可以在术中及时处理上颌窦黏膜损伤,但其损伤程度较大,从而会加大患者感染率,延长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4]。而闭合式上颌窦的提升术由于其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从而可以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5]。为此,本研究中笔者选取选取2016年5月~2019年10月在笔者医院进行牙种植体植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4期2021-01-18

  • 两种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的临床效果分析
    经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其中因侧壁开窗窦底提升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反应重,因此多数医生选用经牙槽嵴入路窦底提升术[2-3]。此术式包括多种方法,其中液压提升法和骨凿冲顶法为主要的两种方法[4]。本实验旨在探究两种手术方法的异同,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就医的22例病例进行研究。所有的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及手术同意书,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骨凿冲顶法组男7例、女4例,年龄30~70岁、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2020-12-12

  •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的回顾性研究
    常规种植体。上颌窦底提升术已成为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主要方式[1-2],大致可分为2大类,即经侧壁开窗的外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的内提升术。目前关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重度不足时,是选择内提升还是外提升的问题存在争议。本文旨在探讨不同RBH时,采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术后,窦底骨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上颌后牙区骨高度重度不足时,采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月至2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12-08

  • 水压式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效果观察
    植条件,需行上颌窦底提升。上颌窦底提升分为侧壁开窗和经牙槽嵴顶两种入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由于所使用的工具不同,又有几种术式,我科对部分患者采用水压式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绵阳口腔医院种植科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8~74岁。纳入标准:具有常规种植适应证,上颌后牙缺失,3 mm≤RBH 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4期2020-09-16

  • 上颌窦底黏膜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底空间成骨中的作用
    1]。目前,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向骨量不足的关键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oyne 等[2]在1980 年首次提出了上颌窦底提升术,以牙种植体应用为目的,又称为上颌窦开窗式提升术。此后,又产生了经牙槽嵴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术[3]。早期传统的观点认为,当上颌后牙区牙槽嵴严重萎缩、剩余牙槽骨高度为1~6 mm 时采用开窗式上颌窦底外提升术;经牙槽嵴上颌窦底内提升法适用于剩余牙槽骨高度为7~9 mm 时,尤其是单颗上后牙缺失[4]。近期的观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8期2020-07-17

  •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垂直向骨增量的观察研究
    条件[2]。上颌窦底提升技术作为已得到临床证实的骨增量程序,通过植入上颌窦内骨增量材料的成骨作用来增加上颌后部缺牙区的垂直骨高度。上颌窦内骨移植材料高度的长期稳定性是影响种植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3]。本课题通过对上颌后牙区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分期种植后垂直向骨增量的观察研究,分析患者剩余牙槽骨高度、上颌窦黏膜初始厚度和上颌窦宽度对垂直向骨增量的影响,以期对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种植修复治疗的术前评估和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为今后提高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2期2020-04-28

  • 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CAS-KIT工具提升法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患者的应用比较
    山0 引 言上颌窦底提升术(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 OSFE)是解决缺牙区牙槽嵴垂直骨量不足,增加种植牙适应证的重要方式[1-2]。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则是临床常用的OSFE术式,其提升范围、创伤相对较小,患者舒适度高,术中通常使用植骨材料间接提升上颌窦底,维持上颌窦黏膜与上颌窦底壁间的成骨空间,但提升高度所需的植骨材料体积需依赖术者经验及外科技巧,不仅术中黏膜穿孔风险不可控、愈合后的成骨效果也存在不确定性,且仅适用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2期2020-04-02

  •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1例报道
    复带来困难,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该难题的常用技术。2015 年,楚德国报道了一种新型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骨凿即Chu Deguo 骨凿,并提出了一种改良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3],2016 年将该改良术式命名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4],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方法创伤小、上颌窦底提升幅度高且相对安全[5]。本文报道一例应用Chu Deguo 骨凿对上颌后牙连续多牙缺失RBH 不足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患者的种植修复效果。一、材料与方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1期2020-01-16

  • 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首先提出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理念,Tatum[2]于1986年对此术式进行了相关报道,从窦腔的外侧壁开窗抬起上颌窦窦底黏膜实现骨增量,进而实现缺牙的修复,即上颌窦侧壁开窗法。1994年Summers等[3]提出了用骨凿经缺牙区牙槽嵴顶抬起上颌窦窦底黏膜的方法,即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对于侧壁开窗法,此术式创伤比较小、术后反应轻。经过不断的发展,关于术前剩余骨高度(RBH)对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术成功率的影响仍存在一定争议。有学者认为,当RBH<4mm时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01-05

  • 嵴顶入路微分区法提升倾斜上颌窦底的效果*
    足,常需要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来增加可用骨量以满足种植体的植入要求[2]。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上颌窦底提升术分为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3]。一般来说,窦嵴距≥5 mm且窦底形态相对平坦的位点选择嵴顶入路[4],而窦嵴距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上后牙区延期种植患者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46岁,包括前磨牙14例,磨牙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嵴

    广东医学 2019年7期2019-05-08

  • 内窥镜辅助疑难上颌窦底提升术病例1 例
    失败的风险。上颌窦底提升术是最常见的克服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外科技术。对于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5 mm的患者,可选择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治疗方案[1]。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虽然创伤小,术后肿胀轻微,但由于其无法在直视下实施手术,易造成窦底黏膜穿孔,形成上颌窦炎,使得其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2]。本病例缺牙区剩余骨高度为4 mm,应用内窥镜技术,在直视情况下进行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并进行两阶段上颌窦底提升术,用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1期2019-03-04

  • 589 例患者666 个上颌窦底提升术前上颌窦解剖变异及病变的CBCT观测研究
    蒋析 林野上额窦底提升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骨增量手术方法,已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应用[1]。然而,上颌窦解剖变异及病变被认为是导致黏膜穿孔乃至植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2]。本研究的目的拟通过CBCT进行上颌窦解剖变异及病变的解剖形态学观察,探讨上颌窦解剖变异及病变的发生与分布,从而为降低上颌窦底提升术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解剖形态学参考。Tatum[3]在1976 年最先报道了上颌窦底提升术,而美国医生Boyne和James[4]于1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1期2019-03-04

  • 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术联合短种植体植入的研究进展
    区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距离不足,从而使得常规种植体植入受限。据报道:上颌后牙缺失后,第一、第二磨牙区窦底剩余骨高度≤ 4mm的比率分别为46.9%和48.9%[1]。为了解决解剖和生理因素的限制,不同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已经被提出,目前比较经典的是侧壁开窗式和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法具有创伤小、修复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由于不能在直视下操作,上颌窦提升范围有限。为了扩大上颌窦内提升术的适应证,近年来有学者对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的应用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6期2019-02-25

  • 吸烟对上颌窦底植骨种植修复术短期疗效的影响
    10008)上颌窦底植骨种植修复术是通过窦底植入骨粉的方式增加垂直牙槽骨高度,使种植体初期得以稳定,以解决上颌后牙区因废用性牙槽骨吸收、上颌窦气化、上颌骨质疏松等引起的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种植难题,然而上颌窦底植骨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有效的骨整合、骨粉的引导成骨、边缘骨水平的维持等都对种植体的稳定性及存留率有影响。另外,文献[1]报道,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亚硝基胺等,可通过影响血液循环及骨代谢的方式诱导组织缺氧,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聚集、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6期2019-01-25

  • 改良双层膜法与冲顶法提升上颌窦底的临床研究
    518000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将上颌窦底黏膜推升至上颌窦腔内,黏膜与底壁之间的增加的高度为种植体的植入提供了空间。临床中根据提升的方式不同,又分为侧壁开窗法和冲顶法[1]。侧壁开窗法是在上颌窦外侧壁开窗,直视下剥离上颌窦底的黏膜[2]。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大量的空间,极大提升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骨量。目前研究表明,剩余牙槽骨高度低于3mm时,采用侧壁开窗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更有效。冲顶法首先在牙槽嵴顶方向预备种植窝洞,在接近上颌窦底时使用特殊器械通过敲击的方式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0期2018-12-11

  • 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的CBCT与全景片对比分析
    一类为牙根与上颌窦底尚有一定距离;第二类为牙根与上颌窦底临近,基本无距离或相切;第三类为牙根明显位于上颌窦内。在CBCT上对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进行分层分析,上颌后牙各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分型根据牙根及根尖与上颌窦的不同关系,并参考相关研究的分型方法[1-3],将牙根与上颌窦关系分为5大型。A型:牙根与上颌窦底之间有骨质相隔;B型:根尖与上颌窦底相贴(根尖部分与上颌窦底呈点状接触,无明显骨间隔);C型:牙根与上颌窦相切(牙根根下1/3与上颌窦底边界呈区域状接

    浙江医学 2018年14期2018-08-05

  • 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CBCT研究*
    临床上常使用上颌窦底提升术来增加垂直骨高度。但是上颌窦底骨分嵴的发生提高了术中窦底粘膜穿孔的几率,明显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2,3]本研究通过CBCT(Cone Beam CT)观察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壁骨分嵴的发生率、分布、走向及高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上降低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并发症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种植中心的上颌后牙区缺失,并拍摄CBCT的患者.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2期2018-05-04

  • 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术窦底黏膜提升高度及成骨效果评价
    响种植修复。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1]。1980年Boyne等[2]报道了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病例。1994 年Summers[3]提出骨凿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随后的研究证实了该项术式的可行性。此术式经过学者们的不断的改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4]。目前对于术后评价种植体成功的标准常参照Albrektsson等[5]于1986 年提出的:①种植体稳定;②种植体周围无X线透射影;③行使功能一年后平均每年垂直骨吸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1期2018-03-18

  • 窦底骨高度小于5 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疗效
    136001)窦底骨高度小于5 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疗效祝 贺(四平市口腔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1)目的分析探讨对窦底骨高度<5 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例上颌后牙缺失且上颌窦剩余骨高度<5 m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A组(给予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与B组(给予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各10例。对比两组术后的疗效。结果B组术后并发症少于A组,对比不同时期两组患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0期2017-12-18

  •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发生窦底黏膜穿孔的上颌磨牙缺失患者同期行种植体植入修复的效果观察
    窦内提升术中发生窦底黏膜穿孔的上颌磨牙缺失患者同期行种植体植入修复的效果观察赵正国1丁美俊2严安3目的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发生窦底黏膜穿孔的上颌磨牙缺失患者同期行种植体植入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5年9月就诊的上颌磨牙缺失、上颌窦内提升术后出现窦底黏膜穿孔患者24例,均同期行种植体植入修复。根据上颌窦底距牙槽嵴的骨高度,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其中上颌窦底距牙槽嵴的骨高度4~5mm者为甲组,植入种植体10颗;该高度6~8mm者为乙组,植入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7年2期2017-06-19

  • 基于CBCT的上颌窦底提升关键解剖位点数据测量分析①
    于CBCT的上颌窦底提升关键解剖位点数据测量分析①李鹤佳1,朱 杨2,李德超2(1.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教研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2.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测量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解剖位点,为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影像解剖学数据。方法:从2014-08~2015-07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的以“上颌后牙区缺失”为主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2期2017-06-05

  • 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①
    50036)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①李春茹1,李鹤佳1,韩 梅2,邵伟然1,朱 杨1,李德超1,刘继光1,赵艳宇1(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2.黑龙江护理高等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目的: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应用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分析其效果。方法: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5-08~2016-08于本院治疗的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70例,这些患者共植入94枚种植体。经过随访,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3期2017-02-27

  • 郑州地区汉族人群上颌窦底骨分嵴的CBCT分析*
    地区汉族人群上颌窦底骨分嵴的CBCT分析*刘薇丽1),李 镭2),随丽娜1)#1)郑州人民医院口腔科 郑州 450000 2)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 武汉 430079#通信作者,女,1966年7月生,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种植修复,E-mail:suilina6@126.com上颌窦底骨分嵴;口腔种植;头颅锥体束CT目的:通过头颅锥体束CT(CBCT)对郑州地区汉族人群上颌窦底骨分嵴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方法:收集行CBCT检查并且没有任何上颌窦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1期2017-02-10

  • 新型剥离器与伞形剥离器行羊上颌窦黏膜剥离对比实验
    过羊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法,对比0.012型号、0.014型号镍钛双级上颌窦黏膜剥离器以及伞形剥离器剥离窦底黏膜的效果。方法 选择年龄1.5~2岁山羊24只,配伍组设计随机分成0.012型号组(A组)、0.014型号组(B组)、伞形剥离器组(C组),每组8只。建立动物模型,在上颌窦内提升冲顶后,3组分别向窦底的近中和远中剥离上颌窦黏膜至本器械的最大剥离限度或窦底黏膜穿孔时,测量剥离长度。结果 A组平均剥离长度为12.41 mm±4.35 mm,2例出现上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11-04

  • 不同方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修复的评估
    00不同方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修复的评估叶建青江银华占适龙叶慧兰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浙江丽水323000目的评估两种上颌窦底提升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分析经水压法和冲顶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情况,包括上颌窦底提升的高度,患者的疼痛指数,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存留率,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采用冲顶法和水压法提升上颌窦底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21期2016-10-13

  • 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在上颌窦底内提升中的临床应用
    羟基磷灰石在上颌窦底内提升中的临床应用戴新菊,钟嫣,沈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广西南宁530021)目的:评价使用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骨量为4~7mm(平均5.08mm),采用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内提升,植入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同期植入德国Ankylos种植体12枚,术后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2个月。结果:术中无1例上颌窦黏膜破裂,术后局部伤

    中国美容医学 2015年11期2015-09-24

  • 锥形束CT分析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解剖关系
    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解剖关系赵贵乡1,赵 峰2,肖 琼1,聂国军2(1.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四川泸州646000;2.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四川成都610011)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对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关系进行分析及距离测量,为临床上颌第一磨牙区即刻种植提供解剖学支持。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9日至2014年4月于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行上颌CBCT扫描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00例共186颗上颌第一磨牙,在CBCT软件界面下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9期2015-03-23

  • 口腔种植修复中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应用价值探讨
    腔种植修复中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应用价值探讨唐永刚,王雪晶,王尚才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831100目的 分析探讨上颌窦底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本院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24例,均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种植修复。结果 24例患者经过上颌窦底提升术共植入38枚种植体,术中无上颌窦底粘骨膜破损发生,术后无上颌窦炎症发生,无种植体脱落、修复体松动现象,患者对修复后牙齿美观、功能均满意。X线片复查显示38枚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良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3期2015-01-21

  •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观察
    牙槽骨吸收或上颌窦底过低等原因造成种植所需的骨垂直高度不足,给种植手术带来很大困难和风险甚至无法种植。1994年Summers[1]提出了经牙槽嵴抬升上颌窦底的微创手术即上颌窦内提升术,相比于上颌窦外提升术,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和并发症少的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行上颌后牙缺牙区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18例患者进行了1~4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上颌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9期2014-08-19

  • 植体根尖支持力不足致即刻负重失败一例
    区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高约9.6 mm,牙槽嵴顶宽约12.7 mm,上颌窦底为浅凹形(图1),窦底皮质骨清晰可见。缺牙区牙槽嵴顶至下牙槽神经管上缘高约16.1 mm,牙槽嵴顶宽约8.7 mm,Ⅱ类牙槽骨。诊断:、缺失。治疗计划即刻负重修复同期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治疗经过:术前使用一次性采血空针采集肘静脉全血10 ml于离心管中,以400×g的离心力即刻离心10 min,静置3~5 min就可以得到纤维蛋白凝块-PRF[1]。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使用2.0 mm

    海南医学 2013年11期2013-09-03

  • CBCT在上颌窦提升中的应用
    作用,尤其是上颌窦底等的定位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广大口腔种植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取2008-2010年来我院就诊的口腔科病例记录中已拍摄CBCT的患者17例29枚植体。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29~67岁。要求患者不吸烟,种植区骨质无感染。术前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制取种植研究模型。1.2 材料 本研究采用种植系统:Bicon种植体及种植器械盒由美国Bicon公司提供,bio-oss生物骨粉及bio-gide生物骨膜由美国欧司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7期2012-12-09

  • 上颌后牙缺失病人上颌窦CBCT影像学特征分析
    带来了挑战,上颌窦底提升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1-2]。然而有文献报道,上颌窦腔内病变及解剖异常会影响窦底提升种植手术,增加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甚至影响到提升效果[3]。因此,术前上颌窦正确的影像学分析诊断及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上颌窦腔内最常见的两种异常影像分别为黏膜增厚和上颌窦囊肿;在全景片影像检查中,黏膜增厚的发生率为 10.6% ~ 12.3%[4-5],上颌窦囊肿的发生率为1.6% ~9.7%[6-7];而在 CT 影像检查中,囊肿的发生率则高达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2年4期2012-11-05

  • 盘钻法和冲顶法提升上颌窦底的临床对比观察*
    槽嵴顶入路行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 近年来我们采用盘钻(Disk-up Sinus Reamer,DSR)(Denti-mate韩国)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及同期种植体植入,两种手术方法均取得成功,简化手术步骤,减少创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8例患者,均为上颌后牙缺失,牙槽嵴吸收或上颌窦底过低,无种植禁忌症,所有纳入对象要求无上颌窦病变,无邻牙牙髓及根尖周病变,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吸烟史,拔牙术后3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2012-01-11

  • Sinustech骨钻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近期效果
    升术的选择取决于窦底余留骨高度(RBH),当RBH为6~7 mm以上方考虑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2]。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器械的不断问世,上颌窦内提升术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笔者所在科自2008年以来,利用Sinustech骨钻对上颌后牙区高度不足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材料 本组选用的种植体为Osstem SSII,GS螺纹柱状种植体(韩国奥齿泰公司)和3i螺纹柱状种植体(美国3i公司),骨代用品选用国产天博齿固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9期2010-04-13

  • 超声骨刀在上颌窦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术中的应用
    植体植入术,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常规手术方法,并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3],但常因术后上颌窦黏膜穿孔等并发症,而影响手术成功率。本文中笔者应用超声骨刀进行上颌窦提升手术,降低了上颌窦黏膜的损伤,同期植入种植体,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2008年龙南医院和让北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9例(26侧)手术患者,术前检查无全身系统疾病,无慢性上颌窦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术前行全口洁治,检查颌全景片,螺旋CT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5期2010-02-18

  • 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ITI种植体的临床研究
    主要与先天性上颌窦底位置过低、牙槽骨严重吸收等有关,种植体易穿入上颌窦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导致种植失败。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手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1]。2005年以来,烟台市口腔医院根据上颌窦底牙槽嵴高度不同,分别采用开窗植骨或上颌窦内提升技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所有病例资料来自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同期植入ITI种植体87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87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40例,年龄22~59岁。患者均无上颌窦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5期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