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考试“优师计划”阶段性成果展示
——2014—2018年全国卷Ⅰ真题规律分析报告

2018-12-07 05:46
教学考试(高考物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计算题定律图象

重点知识纵向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情纵向一览表

续表

【规律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查方式分三种:一是作为选择题单独出现,主要以考查重要知识点,像v-t图象、x-t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为主;二是作为实验题单独出现,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的实验;三是作为计算题的组成部分,在具体情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图象来解决实际问题。与具体情境相结合是这类题目的特点,因而在具体情境中迅速识别模型并准确计算正确结果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学习策略】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是本部分的两个Ⅱ级知识考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要素、熟练运用基本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尤其是平均速度公式、速度—位移公式及“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重点关注两个图象的应用,理解图象的“斜率”“截距”“面积”“交点”的具体含义;利用运动草图来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通过“速度相等”找到追及相遇问题的临界点,善于利用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另外可以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提高符号推导、运算能力。

磁场的研究考情纵向一览表

【规律总结】磁场主要以两种方式考查:一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可以考查磁场的描述(包括磁现象、磁感应强度、磁感线、磁场的叠加)、常见磁场、安培定则、地磁场、安培力和左手定则、洛伦兹力和左手定则、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等,可以是涉及安培力的平衡问题、极值问题,也可以是涉及洛伦兹力的圆周运动问题,题目的选择范围大,难度空间大;二是作为计算题的某个环节出现,主要是出现在与电磁感应现象结合的题目当中(涉及安培力F=BIL)或者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题目当中(涉及洛伦兹力F=qvB)。计算题的难度空间和区分度都有比较大的浮动空间。

电磁感应的研究考情纵向一览表

【规律总结】电磁感应主要以两种方式考查:一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可以涉及奥斯特圆梦“电生磁”、法拉第心系“磁生电”(感应电流)、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楞次定律的应用、右手定则、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磁生电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洛伦兹力、自感现象、磁场的能量、涡流,题目的选择范围大,难度空间大;二是作为计算题出现,以电磁感应为主的力电综合题目为主,可以涉及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能量分析、动量分析,题目的难度空间和区分度都有比较大的浮动空间。通常处理思路是找电源求电动势(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电路找电流(利用楞次定律、右手定则、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局部电路分析(涉及电压、电流、功率、安培力等)。

交变电流的研究考情纵向一览表

【规律总结】交变电流主要以选择题来考查,可以考查交变电流的定义、交变电流的产生、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周期和频率、峰值和有效值、变压器的原理、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理想变压器与电路、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电网供电,题目的选择范围比较大,出题一般以中等难度或者以下为主。

续表

【规律总结】选修3-3部分的高考考查是通过两个题目组成,一大一小,小的是选择题,要求五选三,也有可能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但是目前在全国卷Ⅰ里没有出现过,大的是一个计算题。从考查内容上来说因为选修3-3只有“气体实验定律”一个Ⅱ级考点,因此计算题几乎可以肯定是考查气体实验定律的题目或者是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结合的题目。选择题可以是拼盘形式同时考查若干个知识点,也可以是围绕同一个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考查。从考查内容上来说包括以下知识点:物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的热运动(扩散、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分子势能、阿伏加德罗常数、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温度和温标、内能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微观结构、晶体与非晶体、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浸润与不浸润、液晶的性质、饱和汽与饱和汽压、相对湿度、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等。

选修3-4的研究考情纵向一览表

【规律总结】选修3-4部分的高考考查是通过两个题目组成,一大一小,小的可以是选择题,要求五选三,也有可能会以填空题目形式出现,大的是一个计算题。从考查内容上来说因为选修3-4有三个Ⅱ级知识考点:简谐运动公式及其图象、横波图象、光的折射定律,这三个考点都出成计算题,目前看计算题主要是两类,一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二是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结合。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目可以是拼盘形式同时考查若干个知识点,也可以是围绕同一个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考查。从考查内容上来说包括以下知识点:弹簧振子、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简谐运动及其图象、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简谐运动的表达式、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简谐运动的能量、单摆的回复力、单摆的周期、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受迫振动与共振、横波和纵波、波的传播、波动图象、振动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波的衍射、波的叠加、波的干涉、多谱勒效应定义及简单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全反射的定义、公式、临界角、全反射棱镜、光导纤维、杨氏干涉实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电磁波谱、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质能方程等。

【学习策略】对于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的综合问题,采用“一分、二看、三找”的思路去解决:分清楚题目所给的是振动图象还是波动图象(横坐标为是波动图象,横坐标为则是振动图象)→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找准波的图象对应的时刻和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对于几何光学问题,先确定光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还是相反,应用确定临界角,再根据题目条件判定光在传播时是否发生全反射,若发生全反射,画出入射角对于临界角时的光路图,最后运用几何关系或三角函数关系以及反射定律进行分析、判断、运算。

选修3-5部分研究考情纵向一览表

续表

【规律总结】选修3-5现在成为了高考必考内容,高考的试题呈现方式有下面三种:一是以实验题出现,主要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二是以计算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这部分知识会结合其他力学知识或者是电学知识以力学综合题或者是力电综合题的形式出现;三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这类题目可以考查的内容就比较多了,比如: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核力、核反应方程,结合能、质量亏损,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射线的危害和防护,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关注动量问题与能量问题等力学问题的综合。

备考建议

1.让教材成为“源头活水”

教材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素材来源,以教材素材为蓝本,经过拓展、拼接、改编形成的物理试题逐年增多。这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的特点。比如2017年17题考查氚核聚变中的核能问题;2017年33(1)题考查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2016年15题考查质谱仪问题;2016年22题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2015年 35(1)题考查光电效应的图象问题,这些题目都是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痕迹的,有的甚至是课本的重现。这就提醒我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从教材出发,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还要关注教材中蕴含的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背景、探究其中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在对教材素材、细节的分析中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水平。

2.强化基本概念、把握基本规律

3.让物理模型成为物理知识的附着点

物理解题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识别模型(建立模型)的过程。物理模型包括过程模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包括类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包括天体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这些是高中物理中的基本运动形式,它们都有具体的模型与之对应;对象模型,如质点、轻弹簧、轻绳、轻杆、橡皮绳、轻滑轮、滑环,它们是高中研究的对象主体,都有各自的受力特点;条件模型,如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理想电机、理想电表等,这些模型的存在条件是一定要小心对待的。熟悉各种模型的特征及其相应的解题基本思路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不同的模型把握它的来龙去脉,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识别它们,并运用它们的规律特点来处理具体的物理问题,这就是对模型复习的根本要求。针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都受到哪些力?合力是多少,方向是什么样的?向心加速度有多种表达方式,在目前的环境中应用哪个更方便?列出的这个动力学方程中哪些是未知量?通过什么关系把它们换掉?一直这样追问下去,直到完全可以通过已知量来表达为止,然后把上述思维过程倒过来书写,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模型的识别和具体应用过程。

4.培养解题能力,从容应对高考

猜你喜欢
计算题定律图象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两步计算题
《一次函数》拓展精练
化学计算题解法归纳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倒霉定律
畅想2019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创新与坚守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