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学科本质 落实核心素养

2018-12-08 11:05李春旺
地理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核心学科

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前提,首先要厘清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把握地理科学的本质,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学习地理的价值何在?这些问题的明晰,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保证地理新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顺利推进落实。

地理科学的本质。对于地理科学的本质问题,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另一种观点认为地理科学不仅仅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还要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就“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言,又有“地理环境”与“地球表层”或“地球表面”之分,笔者认为,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表述为“地球表层”比较适宜。逻辑学认为,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也就是说“地理”本身是不明确的项,不能够再用来定义“地理”。当然,这里的“地球表层”主要指地球海陆表面的诸多圈层,也即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的自然——人文综合体。同时,地理科学不仅仅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更应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因为,地理学只研究环境本身不是目的,地理学研究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人类如何适度利用环境更好地实现其生存和发展。正如地理学家普雷斯顿·詹姆斯及杰弗雷·马丁曾指出的那样:地理学是人们试图获得在地球上居住和散布方面更为合理更为有用的知识。所谓“合理”与“有用”,是因为这样的知识,可以使人类更好地适应地球上的不同天然环境,并使人类改良甚至调控不利环境成为可能。换言之,研究环境,就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因此,人地关系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本质与核心,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科学的价值。地理科学的价值可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加以审视。在认识地球表层环境的过程中,人类由近及远,由个别到一般,由描述到解释,由假说到理论,不断探寻、完善,逐步形成了与时代发展完美契合的解释——“言之成理”的理论体系。从其发展的脉络及趋势看,地理学的作用就在于:地理学的思想有用,地理学认识世界的方法有用。

地理学的思想。主要是人地协调思想、区域思想、综合思想,人地关系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我们通常说,观念影响行为,行为影响结果。能力不强可以提高,基础知识薄弱可以通过再学习弥补,但观念不正确或偏颇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将是长期深远的,造成的损失往往也是巨大甚至是无法弥补的。特别是对于区位的认识、空间关系的认识和区域观念、人地共生观念、综合观念等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地理学认识世界的方法,包括地图方法、区域认知方法、综合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分析方法等是地理学特有的方法,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实现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从地理科学的本质和价值看,中学地理教育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一核心,加强思想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并把人地协调观放在四个核心素养之首。但从地理科学的本质看,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之间的关系并非并列关系,人地协调观处于基础地位、具有基石作用。因此,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对其终身发展受益的正确人地观以及区域观、综合观等观念。在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應坚持贯彻“以现实中的地理事象为出发点,以学科特有的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以人地协调观形成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归宿”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只有这样,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才能真正落实。

李春旺,中学地理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学地理教研员。兼任首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学地理骨干教师培训教师。主要从事基础教育地理教师培养、地理野外教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李春旺地理教师工作室”,为“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教师研修工作室” 项目成员。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核心学科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