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口”图表教学解读(湘教版)

2018-12-08 11:05何宇
地理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人口

何宇

摘 要:文章以“世界的人口”为例,从课标解读、图表分析、教材分析以及教学建议四方面探讨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有效使用图表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关键词:人口;图表教学;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初中地理学习所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之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世界的人口”作为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的教学内容,其教学图表较为丰富,图文并茂。

一、课标解读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内容提出相对应的课程标准为:“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和“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结合课程标准、教材知识体系以及学生学情,笔者对本节课标解读如下:运用常见的图表以及其他图像资料,读出不同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的数量、速度以及持续增长的情况;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运用所学,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结合现实实例让学生理解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对环境、经济的影响,认识人口问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通过对本节内容课标的解读,在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所给出的图表内容,教学过程中时刻培养学生识图、读图和析图的能力,突出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图表统计

图表系统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联系客观世界与学生感官的重要工具之一。本节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充分利用图表系统的优势,以达到帮助学生通过识图、读图、析图达到掌握重难点知识的目的。本节共有7幅图表,包括统计图2幅、表格1张、地图1幅、景观图1幅、漫画2幅。每幅图都有其自身的教学地位和功能,通过图表简化文字赘述,引导学生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以及“世界的人口问题”三大部分。 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本节教学内容虽然在教材文字表述上所占篇幅不长,但其知识容量较大,对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安排时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来处理特定的地理图表信息,通过阅读数据、提取数据、解析数据来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的开篇之言,其教学整体难度不大,但所涉及的内容是地理教学中应着重探究的教学问题。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地理,相应的背景知识还不够充分,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循序渐进,避免教学难度太深。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以及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标的深入解读不难发现课标更关注的是学生获得这些教学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因此,教师在组织相关内容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料,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探究,调动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同时还应注意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如读图能力的指导与训练、地理专业术语表达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与规范等。

四、教学建议

1.利用全球人口增长相关示意图,分析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1)转换图像,拓宽学生读图思维。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以活动题的形式展开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通过展示教材图3-1“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并针对此图提出了4个逐层递进的思考题,看似层层递进但缺乏对学生读图综合能力的迁移和拓展。因此,教师在引入新课讲解时,可以通过补充全球人口增长示意图(图2),让学生从全球人口数量直观了解到全球人口呈上升趋势,进而要求学生针对“人口爆炸”这一关键词进行理解和阐述其中含义,从而顺利过渡到下一知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学习。

(2)补充表格,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经过前面的读图学习能力培养后,教师可层层递进深入引导,告诉学生呈现人口增长的方式除了使用人口数量示意图来展现,还可以通过数学统计学中概率的方式进行表述,然后通过阅读教材第49页的阅读板块内容,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如何计算的,补充“不同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对比”(表1)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对比分析,理解人口增长与经濟发展水平的关系。结合表1的学习,补充2016年不同国家人均收入统计图(图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国家人均收入的对比统计图,要求学生分组思考并讨论人口数量与人均经济收入的关系。最后让学生到讲台上来阐述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即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通过不同维度的图表转换,学生从单一的统计图到多种形式统计图的阅读,不断切换空间思维视角,既可以培养读图迁移能力,也可以从不同维度训练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完成表格填空、小组讨论以及总结发言,可以有效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利用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自然地理知识理解人口分布的原因

透过图表看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因此,在本知识点的讲解上,教师可补充相关地形资料图来丰富教学内容,方便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化。读图指导建议如下。

(1)完成人口密度计算。教材第51页的活动内容中为学生提供了人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因此,教师可以补充“各国人口密度”(表2),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思考在这四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最大?哪国家的人口密度最小?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让学生理解人口密度的定义及如何计算,有利于学生对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图4)的读图和析图。

(2)直观感受各大洲人口分布状况。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图略),引导学生读图,要求学生找出人口密度在100人/千米2以上的地区和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的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是否存在共同的规律?为什么人口分布不均匀?为什么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3)探究人口分布疏密不同的原因。补充世界地形分布示意图(图4),要求学生将人口密度在100人/千米2以上的地区和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的地区绘制在世界地形分布示意图上,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地势等相关知识来理解人口分布与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本段知识点,总结并得出: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人口稠密,高纬度地球人口稀疏;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低、空气稀薄的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地区不适宜人口居住。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课堂氛围活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通过补充地形图联系所学自然地理知识来探究人口分布的成因,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有利于学生透过图表看问题,培养推理思维能力。

3.利用环境图片和漫画,认识人口增长的快慢及迁移的影响

通过前面两部分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人口增长的快慢及迁移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片和漫画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挖掘图片和漫画背后的含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口增长的快慢及迁移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读图指导建议如下。

(1)探究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教学。第一步,展示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图5),要求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将4幅图分成两大类: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和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第二步,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和人口增长过慢分别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第三步,小组总结并上讲台对照分类图片进行成果展示。

(2)探究人口迁移的影响。补充“中国各省份人口迁移示意图”(图6),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找到主要人口迁出的地区和主要迁入的地区,并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口出现大规模的迁移?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会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此环节同样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并成果展示。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探究思维,有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学习本部分知识。最后,教师通过梳理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学习的反馈后,尝试让学生找出人口增长和迁移应怎样才能做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相统一,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需要。

4.利用我國人口政策的变化情况,学会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教材第53页的活动内容出示了一幅漫画 “处境艰难的地球” (教材图3-6),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将给地球带来的诸多问题,此类活动问题具有的开放性很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但是,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甚至有的省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因此我国先后出台了“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补充我国人口政策变化(图7),要求学生讨论分析,为何我国人口政策要如此变化?这样变化有何好处?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学以致用。

通过三幅图的展示阐述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结合历史知识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贴近实际,以图释文,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人口数量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只有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人口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