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大喊“我自己来”

2018-12-09 08:49孙子涵中科启元儿童发展中心主任编辑春苗设计侯宇
妈妈宝宝 2018年2期
关键词:过度宝宝儿童

文/孙子涵 中科启元儿童发展中心主任 编辑/春苗 设计/侯宇

孙子涵

中科启元儿童发展中心主任 经历/中科院中科启元儿童发展中心(中科院行政管理局旗下全资国企)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家庭治疗、艺术治疗。儿童发展中心致力于儿童心理健康与能力发展的咨询服务,电话010-82613493。

有一天,宝宝开始说“我。”

有一天,宝宝开始说:“我要!”

有一天,宝宝开始说:“我自己来!”

……

这一天,宝宝的自我意识已经出现了,作为家长,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小词典:关于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3个层次:

1.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

2.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

3.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在常态的家庭依恋关系下,自我意识形成的萌芽期是在宝宝8个月到3岁之间。这个萌芽期会为其后来的自我意识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期间,宝宝的世界里有了“我”这个概念,随之才会有“你”这个概念,继而出现了“他”。宝宝的独立,宝宝的友善,宝宝的包容,都会在良好的自我意识状态这个基础上形成。

哦,原来不是“捣乱”

朵朵的故事

朵朵8个月了,可以抓握身边的小物件。无论是吃饭时的餐具、食物,还是平时身边的玩具,她都喜欢抓过来。而且还会把抓来的东西扔出去,然后再“咿咿呀呀”地让妈妈捡回,之后再扔,并且乐此不疲。反复抓扔东西让妈妈感到无可奈何,感叹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捣乱”了。其实,朵朵抓东西、扔东西并不是要存心和妈妈“捣乱”,这正是符合宝宝身心发展规律的自发性游戏。

聪聪的故事

聪聪快到1岁的时候,就不再满足于爬,而开始尝试走路了。最开始需要父母帮助把握平衡才能走,慢慢地他可以自己扶着东西走,而到了1岁半左右就可以很好地自己走了。就在爸爸妈妈为他感到高兴的时候,烦恼也跟着来了:原先听话的聪聪,一个不留神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总让家人感到担惊受怕。

其实,独立行走是宝宝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得宝宝从被动移动身体转为主动,行动具有了相当的主动性,明显地扩大了认知范围,也增加了与人交往的可能。聪聪四处走动,正是他自主探索世界的表现。

由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是和动作发展分不开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动作能力的发展是宝宝能够自主的前提。因为伴随着动作的发展,宝宝探究环境的能力在不断更新。宝宝从只能躺着看物体,到坐起平视观察物体,再到爬行和站立行走时能够多方位审视物体。

Tips

正是动作的发展,令宝宝越来越能掌握探究环境的主动权。通过手的抓握技能的发展,使其操作物体的主动性日益增加;通过爬行和独立行走,使其能够主动地接近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些都为发展个体活动和自主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现在我们更加明白,原来这些都是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表现。婴儿在8个月前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会认为自己和世界都是一体的。到了1岁左右,婴儿开始有了主体我的认知,可以把自己与他人分开。前面提到的宝宝热衷扔玩具,让家人捡起,再扔,再捡,就说明宝宝已经可以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了。而在2岁前后,宝宝逐渐有了客体我的自我认知,并开始产生实现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意志的愿望,于是便有了“我”“我要”“我自己来”。

你的应对方式OK吗?

在宝宝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容易出现以下两种不良应对方式:

1过度保护与过度限制

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的情况。例如为了安全,宝宝醒着的时候经常被抱在怀里,很少给其提供坐、爬、站立、行走的机会;为了避免宝宝吃一身,通常都是家长在喂饭,不让其练习自己吃饭;为了节省时间,也不会让其自己穿衣服。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会阻碍其自我意识的发展。

父母应了解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不要压抑其独立性活动意向,要解放宝宝的手脚,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宝宝的探索精神,培养宝宝的独立自主性,为其成长打好基础。

2烦躁或者忽视宝宝

当宝宝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说“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时,有些家长会觉得本来很听话的孩子,怎么突然这么不听话呢,会给宝宝很不耐烦的回应,勉强应付其需求。甚至有的家长会觉得宝宝提出这样的要求很麻烦,干脆不予理会。

当宝宝独立活动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会出现“我不好”“自卑”等否定的情感和态度。与此相反,当能够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的支持时,幼儿会表现出开心、兴奋,出现“我很好”“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宝宝的独立性意向,给予适当并及时的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

Tips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非常常见的,其实父母应该根据宝宝的表现,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让其“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宝宝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4步,和宝宝走好关键期

多年的儿童工作中,见过很多的宝宝、很多的家庭,简单总结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亲爱的父母们可以更好地陪伴宝宝走过自我意识萌芽的这段关键期。

1尊重宝宝口中的“我”

理解这是宝宝的自主性需求,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给予其积极又理智的回应。

2耐心接纳宝宝的探索过程

探索是缓慢的,探索更有可能是凌乱的。我们要给宝宝充足的时间,让其完成从探索到学会的过程。

3鼓励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把宝宝能做的事情还给宝宝,在其完成后,及时表扬宝宝是“很能干”的,这样可以增加其价值感和自主性。

4通过游戏和故事的方式引导宝宝

在宝宝强调“我”这个概念的时候,难免有些不讲理,与这么小的宝宝讲道理是完全没有用的,家长能做的就是用更有趣的方式,让宝宝学习。

Tips

随着我们的宝宝一点点长大,作为父母,我们会期望其成为有担当,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面对并有效处理的人。这种品质是不会在我们期待的时候突然生长出来的,而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萌芽状态。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善加引导!

后记

宝宝长大了,要开始自己吃饭了;

宝宝长大了,要开始自己选衣服了;

宝宝长大了,要开始自己整理玩具了;

……

作为父母,我们要记住,宝宝在长大!家庭是培养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首要场所,任何一个宝宝,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会有自发的独立的要求,由于父母的应对,宝宝会最终形成自己的自我意识,拥有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

猜你喜欢
过度宝宝儿童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过度自恋也是病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可爱宝宝超级秀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