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018-12-10 09:14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4期
关键词:院团海派中华文明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消失的文明。這缘于从上古到近代,从文明的发源到转型,中华文化始终一以贯之,代代相传,保持其顽强不息的品格与生命。如今,中华文明走到亟待复兴传统文化以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阶段。

上海自开埠以来,因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海派文化;尤其是近百年来,海派文化铸就“文化大码头”,五湖四海群贤毕至。什么是海派?程十发先生有一句话:海派无派;不同的流派、风格,糅杂在一起,慢慢就变成海派文化。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即体现了对海派文化的传承。今天,新的时代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将“码头”变成上海文化的品牌?是的,光有“码头”还远远不够,“源头”才决定了亚洲演艺之都的“成色”。能否将“码头”做大、做强、做优,发挥文化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则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一大关键。

“大珠小珠落玉盘”—大戏小戏皆精彩,万紫千红总是春。与举国家、政府之力创办的国有院团不同,民营院团在历史、规模等方面大多不如前者实力雄厚,但是,民营院团在数量上却成为全球演艺市场的主流。而艺术风格鲜明的民营院团,争奇斗艳,也丰富了观众的欣赏范畴。今天,上海的舞台艺术演出,也早已走出演艺集聚区,文化、演出存在于城市空间的每个角落。

百年以来,上海一直拥有丰厚的文化家底,尤其在电影、出版、演艺等领域。如今,创意设计、网络视听、动漫游戏等也在全国名列前茅。如何进一步“挖潜”?上海市有关部门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也应通过“上海文创50条”的实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跨界融合,运用上海在科技、金融、贸易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优势,升级创新引擎,助力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是的,我们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文化强国,是我们新时代礼仪之邦的梦想与追求。

猜你喜欢
院团海派中华文明
对文艺院团中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为“海派”正名
跨界合作引领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