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商隐与杜牧咏史诗的异同

2018-12-10 11:21刘秀芬
戏剧之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咏史诗异同杜牧

刘秀芬

【摘 要】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咏史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以执着的艺术追求与高超的艺术技巧,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及表现手法,成为晚唐咏史诗的两座高峰。不过两人同中有异:在创作目的、创新意识及善用对比手法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题材与内容方面各有侧重,咏史诗中蕴含的情感也有区别,表现手法各有所长,艺术风格也各有特点。

【关键词】李商隐;杜牧;咏史诗;异同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221-02

当唐王朝的盛世局面渐落帷幕,历史的巨轮行至晚唐,国力衰颓,大厦将倾,万物萧条。很多有才之士抚今追昔,感慨万端。他们拈起诗笔,借古喻今,抒发心中感慨。于是,咏史诗这一题材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写作咏史诗的诗人层出不穷。在众多诗人中,李商隐和杜牧的咏史诗独标高格,成为咏史诗中两座巍峨的艺术峰峦。他们生当晚唐末世,在咏史诗的创作上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李商隐与杜牧咏史诗的相同之处

(一)创作目的有相同之处。“小李杜”都经历了晚唐一系列政治事件,见证了一个末世的衰歇落幕。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无奈现实残酷,报国无门。因此,他们咏史诗的创作都来源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表达不满的方式便是借古喻今,意在以此达到讽刺现实,抒发忧愤情怀,同时也流露了不甘现状,希冀有所作为的心愿。

所谓咏史诗,其实很多言在此而意在彼,主要着眼于时局。在这一点上,李商隐和杜牧是一致的。在《樊南甲集序》里李商隐说自己“好对切事”,可见他的很多咏史诗都是为了影射当下。在《览古》中他写道“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提醒当朝统治者一定要从古代的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杜牧也是饱学之士,在博览群书之际,对于经史类书籍尤为喜爱。这就使得杜牧作诗之时对很多历史故事信手拈来,历史和诗歌浑然一体,自成一格。例如,他的传世名作《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由唐玄宗荒淫奢侈而误国,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的历史事件而想到当前的政局,以此达到警诫晚唐统治者的目的。这也说明了杜牧写这些史诗的初衷不是要怀古或者评论古代的人物和事件,而是通过历史来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对策,或者是因为当下而思索历史。这种借古喻今的创作目的,两位诗人是一致的,他们的诗作都包含了很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

(二)创新意识相同。“小李杜”两人的咏史诗之所以成为唐诗中的高峰,与他们都具备相同的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关系。他们的咏史诗都构思新巧,不拘泥于以往咏古诗的形式,开创了咏史诗新的艺术手法。在内容的选择上,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想象力,对于历史事件进行合理推敲,使之与诗作浑然一体。例如李商隐的《瑶池》,巧借西王母之口暗讽帝王求仙;杜牧的《赤壁》采用逆向思维,从新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新的评述。二人的诗作在创新的基础之上,都达到了极高的境地,李商隐的诗引人遐想,杜牧的诗令人深思,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1]

(三)都善用对比手法。李商隐和杜牧的创作目的都是借古喻今或者是借助古代典故表达当下内心的感受,这就使得两人的诗中都运用了很多对比手法,给人们带来更加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艺术感受。例如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通过将危急历史事件和闲暇人物状态进行对比,来达到极强的讽刺目的。又如,李商隐的《马嵬》一诗,诗中的每一句都是对比,方士作法唤回杨贵妃魂魄与杨贵妃事实上的死亡,和平时期的鸡人报晓与大军逃亡途中的惊慌失措,长生殿里的三生三世与马嵬坡的军人动乱,统领天下的君王与普通的夫妻百姓,这一系列的对比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将马嵬坡事件用艺术的手法进行了重现和评述。[2]

二、李商隐和杜牧咏古诗的不同之处

(一)蕴含的情感不同。杜牧在很多诗作中都指出,一个时代的没落与这个时代的统治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帝王荒淫误国的批判,表达了希望统治者能够提高修养,进而治理好国家的愿望。杜牧受晚唐社会风气影响,有着很深的悲哀情绪,比较悲观空虚。他的很多诗作弥漫着忧郁困顿之气。李商隐则认为世间之事在人不在天,晚唐尚大有可为,对于未来更加乐观自信。例如,杜牧的《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秋风吹来,墓地萧瑟,山河兴废,人生无常,令人感到凄涼之极。而李商隐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在《咏史》中提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种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

杜牧咏古诗中更多的是悲愁萧索之情,李商隐则觉得事在人为,要恢复盛世局面,就要发挥人的作用,未来还大有可期,没有必要过于悲观。因此,从情感方面讲,杜牧的更加磅礴深沉,而李商隐则轻描淡写,于无声处起惊雷。

(二)题材与内容各有侧重。李商隐的咏史诗题材集中为南朝和隋朝帝王的荒淫无道,对于唐朝的历史事件的描写集中于马嵬事件。例如《南朝》《陈后宫》等作品。李商隐之所以以前朝帝王为评述对象,就是为了给当今的帝王以警醒,他很少写正面历史人物,一般是从小事件中揭示出矛盾。另外,李商隐对咏古诗题材的一大创新之处在于他用咏史的方式来写爱情。李商隐不但咏古写情,而且咏古的方式也让人耳目一新。他的这类诗作大多是对古代典故进行再创造,如《楚宫》这首诗,诗人化用《楚辞》和屈原作品中的词语和意境入诗,借历史传说来表现自己的惆怅情绪,把历史典故进行了合理想象,反复咏叹,感人至深。正如清翁方纲《石洲诗话》评李商隐诗语“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又如《骊山有感》中“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唯寿王”,作者借用了长生殿的历史典故写出了寿王的惆怅情感。《楚宫二首》其一中说:“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则是在借楚王与神女的遇合写自己与恋人阻隔的痛苦。可以说,用古抒情是李商隐艺术成就的标志,开创了一代先河。

杜牧的咏古诗题材,大多来源于历史古迹以及游览古迹时的感受。他的咏古诗很少用来描写人的感情,大多是议论性质的咏古诗,主要目的不在于抒情而在于资政。例如,《过勤政楼》中的勤政楼是他去过的地方;《题武关》中的武关也是他亲身经历的古迹。这一点和李商隐有很大的不同。李商隐写六朝,但是却从未到过金陵;写马嵬,却从未去过马嵬坡。

此外,杜牧对于咏史诗多用来以诗论古,展现自己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他的很多诗篇,例如《题魏文贞》《云梦泽》《题乌江亭》等,都是以议论历史典故为诗的题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赤壁》,在这首诗中,作者谈论的是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火攻取胜的历史事件,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评述,作者表达了这一战吴国取胜的侥幸,国家存亡竟系与东风,亡国悲剧随时可以发生。诗的结尾融入“铜雀春深销二乔”这一意境,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李商隐也偶有政论性质的咏史诗,但是他对于当时的政局并没有太深的认识,更多的是借古抒情。

(三)表现手法各有所长。杜牧和李商隐的咏史诗创作手法在某些方面是有相同之处的。如杜牧的《西江怀古》《经古行宫》等传世名篇,诗人把古和今、情与景融为浑然一体,风格悲慷,气度恢弘,遣词造句登峰造极,其中意境耐人寻味。李商隐的诗作则是步步玄机,一处一景,思绪千年,引人遐想,好似漫不经心,细品却回味无穷。他们两人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杜牧在诗中掺杂的历史典故大多为人熟知,而且用典很少。李商隐则在诗作中大量用典,几乎句句是典,有的诗句甚至字字是典,而且有的历史典故还比较冷僻,同时作者还善于改造典故,为诗所用。这就使得李商隐的诗相对典雅华贵,杜牧的诗相对清俊朴素。杜牧的诗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而李商隐的诗,虽然大量的典故运用让读者理解起来很费周折,但是却大大拓展了诗作的表现深度和广度,也成为李商隐诗作的特点之一。[3]

(四)艺术风格各有特点。杜牧和李商隐的咏史诗多为近诗,在此之前,咏史诗大多为古体。他们二人都受到了刘禹锡的影响,将咏史诗的体裁进行了拓展。在杜牧和李商隐的咏史诗中,最为常见的是七绝。两人的七绝咏史诗,不管是立意,还是结构,都颇具匠心,从而成为唐诗中的耀眼明珠。但是二人在艺术风格上略有不同,李商隐的诗作熔铸了杜甫的沉郁、齐梁之诗的浓彩、李贺的象征等,形成了华丽精致、内涵幽远的风格特点。李商隐的诗巧妙地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委婉的叙事和抒情表达出来,往往点到即止,并不点破。例如《龙池》一诗,诗人简单选取了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段来写,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尖锐地讽刺了唐玄宗父夺子妃的荒诞行径。[4]

杜牧的咏史诗则比较重视立意,一般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典故,表达的思想和见解比较新奇,角度比较新颖,表现出了极高的胆识,因此杜牧的风格比较明快,相对于李商隐的幽远,更多了几分俊朗飒爽。风格的不同,造成二人借古喻今方式的不同。杜牧因为立意高远,很少针对某一事某一人进行评论,而是更多的从整个时代的角度,整个社会为背景进行评述,他的诗大多是间接地对当下的时代进行笼统影射和评论。李商隐更着重于细微之处,他的咏古诗更多是对某一个具体的人或者某一件具体的事情发表评论,例如他的《過景陵》,讽刺了帝王热衷于服用金丹求仙一事。[5]

三、结语

总之,作为晚唐最负盛名的两位杰出诗人,“小李杜”对于咏史诗的艺术创新和再登高峰都作出了自己可贵的贡献。他们通过咏史诗的创作,反映了晚唐时代的末世特征,同时也从不同侧面展现出了晚唐士子的精神风貌。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两人在晚唐诗坛双峰并峙,各有特点,他们共同扛起晚唐咏史诗的大旗,从而造就了两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参考文献:

[1]张漪.杜牧和李商隐咏史诗的异同浅谈[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2]晏天丽.杜牧与李商隐的咏史诗比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报,2005(2).

[3]曾娟娟.杜牧与李商隐咏史诗浅析[J].大观周刊,2011(17).

[4]张国伟.杜牧、李商隐的咏史绝句[J].河北学刊,1989.

[5]房日晰.杜牧李商隐之咏史诗比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猜你喜欢
咏史诗异同杜牧
宋代《春秋》学对史论体咏史诗的影响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赤壁
《宋前咏史诗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