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7年广州市花都区登革热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2018-12-11 06:50谭丽娟徐沛演张英俊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花都区登革热流行病学

谭丽娟 徐沛演 张英俊

1.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0800;2.广州市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510800

登革热主要是登革病毒所引起,由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有调查显示[3-2],登革热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区,如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等。2014年受全球登革热的影响,广州市爆发了较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共涉及全市12个区,其中,花都区报告了543例登革热,发病率为56.30/10万[4]。待疫情暴发后,该区相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使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现对2014~2017年广州市花都区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今后本地区登革热预防、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2017年广州市花都区登革热的疫情资料主要择取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花都区公安局和相关统计部门。

1.2 调查方法

选用《登革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2014~2017年广州市花都区各个医疗机构报告的登革热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状况、既往史、接触史、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1.3 诊断标准

参照《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5],患者有登革热流行病学史,存在典型临床症状,急性期检测出血清登革热NS1抗原、病毒核酸阳性,且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若患者兼有休克、严重出血、器官严重损失则判断为重症登革热。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广州市花都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人群分布:①性别方面:564例登革热患者中女293例,其发病率40.21/10万,男271例,其发病率37.19/10万,组间男女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8,P=0.354)。②年龄方面,本地区登革热发病年龄主要在2~87岁,平均(41.4±16.9)岁。其中0~10岁19例,11~20岁 29例,21~ 30岁 117例,31~ 40岁 116例,41~ 50岁 119例,51~ 60岁 81例,61~ 70岁52例,71岁或以上31例。以41~50岁的发病率最高。(2)发病时间分布:1月份1例,2月份1例,7月份1例,8月份6例,9月份88例,10月份385例,11月份82例,登革热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0月。见表1。

表1 广州市花都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2 登革热临床症状与体征分析

经统计分析发现,564例患者中伴有发热症状(100.0%),伴 头 痛 84.75%(478/564),67.20%(379/564)肌肉酸痛,26.06%(147/564)骨骼关节痛。564例患者入院时均为轻型登革热,经早期、规范综合治疗后,有5例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有1例患者因合并重症心肌炎、心衰而死亡。

2.3 登革热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564例患者经登革热NS1抗原检测阳性率达到100.0%,且有86.70%患者表现白细胞减少、63.12%血小板计数减少、65.96%肝功能异常、66.49%心肌酶指标异常,见表2。

表2 564例登革热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3 讨论

登革热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6-7],近十年登革热在全球的发病率较前上升了30倍,受全球、全国疫情的影响,广州市各县区的发生率也在随之剧增。2014年、2017年广州市花都区均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且呈现出暴发的状态。本研究分析其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是花都区属于亚热带气候,适宜白纹伊蚊滋生、活动,其次,本地区位于广州市北郊,城乡交错,其闲置沟洼、空地、出租房均较多,环境较差,再加上本地居民有室内外种花养鱼、储水等习惯,且对登革热的防治认识不足[8-9]。

本研究对2014~2017年广州市花都区564例登革热患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该地区男女性别登革热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41~50岁的发病率最高,与近几年全省的高发年龄段类似[10],其原因可能与中壮年外出工作、活动较多,活动范围较广,暴露蚊虫叮咬的机会多等有关。此外,本地区登革热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0月。这有可能是10月份为夏秋交替季节,气温仍相对较高且雨水较多,暖湿气候更适宜伊蚊滋生,利于登革热病毒传播[11]。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564例患者均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骨骼关节痛为主要症状,缺乏特异性,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类似难以鉴别。因此,临床医生在接诊发热病患时应详细询问其病史、接触史、有无蚊虫叮咬史等,将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合起来及早诊断、治疗登革热[12]。另外本研究564例患者经登革热NS1抗原检测阳性率达到100.0%,与邓勤勤等[13]的研究报道类似。NS1蛋白为登革病毒的一种非结构糖蛋白,只有在4种型别的登革病毒中分布,而不出现在其他病毒中,特异性极高,因此在临床上对疑似病例进行登革热NS1抗原检测可达到早期确诊的目的。

相关研究指出[14],登革热病毒通常会导致患者的肝脏、血液、心脏等组织器官受损,影响其预后。因此,早诊断、早治疗登革热可最大程度降低机体的损伤。本研究564例患者中有86.70%的白细胞减少、63.12%血小板计数减少,这可能是由于登革热病毒可引起骨髓抑制。与此同时,有65.96%肝功能异常、66.49%心肌酶指标异常,其原因可能是登革热病毒能够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心肌纤维,或通过抗体导致免疫反应,进而使肝脏、心脏受到损伤[15]。

综上所述,广州市花都区登革热发病率较高,临床医师应本病诊断的警惕性,对疑似登革热患者详细询问其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并及早进行登革热NS1抗原检测以提高早期确诊率,防治疫情持续爆发。

猜你喜欢
花都区登革热流行病学
全国优秀楼房养猪案例花都区炭步镇水口现代高效养殖小区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繁花有歌》《岭南三月木棉红 》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犯罪封存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完善
犯罪封存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