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防”与“治”

2018-12-12 10:49范建中
中国商人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肌腱肩关节肩周炎

医学上的肩关节比人们常说的肩关节范围要广。医学上的肩关节是指肩关节复合体,由四个关节组成,包括锁骨末端与肩胛骨组成的肩锁关节,锁骨末端与胸骨组成的胸锁关节,肩胛骨与胸壁组成的关节为肩胛胸壁关节,以及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组成的盂肱关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肩关节。

肩关节有8个活动方向,是人体活动方向最多的关节,也是人体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关节,包括最常见的肩关节脱位和肩周炎。下面就简单谈谈肩周炎的相关知识。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名粘连性关节囊炎、冻结肩、漏肩风、五十肩等,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肩周炎和其他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炎症一样,是自限性疾病,预后较好,病程长短不一,但处理不当会加重病变,延长病期,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

肩周炎病程分期分为三期:

急性期(疼痛期),一般历时1-2个月,此期可由自觉手无力、重、涨、微痛等不适症状开始,此时未必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不适逐渐加重,影响睡眠,甚至肩部活动或休息时剧烈疼痛,导致其活动受限。

慢性期(冻结期),一般历时1-2个月,此期疼痛症状可减轻,最主要的问题为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冻结”。此期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心理功能也受到影响。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恢复期,处理得当的患者,在这一期疼痛逐渐减轻,运动功能得到改善直至痊愈。处理不当的患者将留下永久性的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肩周炎因其发病率极高,尤其在中老年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而得到人们的重视。

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常见激发因素可以有以下几种:

1、外力损伤。顾名思义,此型是由于肩关节受到外力损伤导致肩关节周围炎症。人们通常说的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由于关节盂浅而肱骨头大,包绕盂肱关节的关节囊松弛,因此,肩关节运动灵活,活动方向较多,具有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水平内收、水平外展、内旋、外旋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依靠肩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和骨骼肌的支持。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功能多样、结构复杂、负荷较大,所以损伤的机会也多。

因人体功能活动的需要,这些软组织中的同一块肌肉或同一条韧带往往同时受到几个不同方式作用力的迭加,而肌力矢变换频繁,成为了软组织易损伤的条件。该部分软组织损伤可能因为超度运动、无充分准备剧烈牵拉和慢性劳损等原因导致损伤。

超强度运动是在运动瞬间,由于软组织受力超越了该组织承受的负荷能力而引起的韧带、肌腱和肌纤维断裂和部分断裂。表现为局部损伤更为多见。老年人运动协调能力差,更易牵拉损伤或关节面挤压损伤;无充分准备剧烈牵拉是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受突发力作用,在无充分准备时造成的损伤。此种损伤往往是被动损伤;慢性劳损是在个体长期重复单一动作,虽然受力一般且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强度限内,但内部的软组织已有病变,最终导致软组织或关节内出现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炎症损伤后,由于疼痛等原因,人们往往会避免疼痛的活动方向,趋向无痛的活动方向或直接由另一侧上肢代替痛侧上肢的活动。由于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出现充血、水肿、渗液,形成无菌性炎症及软组织改变,致使肩关节某些肌肉痉挛、萎缩、粘连等。而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受限,进而粘连面增加,成为外力效应型肩周炎。

2、环境影响。肩周炎又称“五十肩”,祖国医学称为“冻凝肩”或“漏肩风”。由此可见,肩周炎的发病与年龄有关。五十岁左右好发,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此外,本病的起因与环境因素有关。临床上,肩周炎的患者对冷和风较敏感,部分患者因冷和风加重病情。这是由于人类步入中年或老年时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其他系统发生较大改变,机体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而容易导致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

生物体适应自然环境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生物的特征,对环境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及所受到的刺激程度的强弱以不同的方式应于环境变化。但这种适应性要求有个较长期的过程,突发性的、超出生物适应能力的环境变化,可能给生物造成伤害。风、寒、湿等超适应能力对机体侵袭,是肩周炎形成的又一病因。

3、力量失衡。人体是完美的平衡共同体,各种平衡使人类能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生活生产,肩关节复合体也是无数个平衡组成。

人们现在除了注重健康外还追求完美的形体,因此健身、运动慢慢占据了人们的业余时间。然而在健身、运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不注重力量的平衡。不科学的健身训练和单一的运动形式往往容易导致力量失衡。例如在训练肩外展肌群力量时,大多数人只注重训练肩外展的负重训练,而忽略了与外展相对应的内收肌群力量,最终导致肩外展肌群过强,内收肌群相对较弱。这种失衡就容易导致在肩外展活动中,肱骨头被过度向上滑移,与关节盂上方或肩峰发生碰撞,而导致肩上方发生炎症或因碰撞而出现疼痛。

骨骼是身体的支架,为运动提供支撑点和支撑平面,但其动力却是来自于肌肉配合其他软组织的协调活动。一旦肩关节周围某部分软组织发生变化,就会使肩关节正常生理活动的平衡态受到破坏,进而导致肩关节周围问题的出现。

《黄帝内经》中指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肩周炎的防治,更应注重预防。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引起此病的因素。肩周炎的治疗应科学规范,尽早到医院的康复医学科进行系统治疗,盲目治疗或长期制动将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功能障碍。

以下介绍一些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家庭训练方法:

1、急性期。此期以制动与休息为主,减少过量活动及过度负重,暂时避免患侧卧位入睡。温热疗法有助于缓解疼痛。

2、慢性期和恢复期。此期以功能锻炼和运动治疗为主。功能锻炼有利于增强肌肉功能和肌肉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骨骼肌与一般组织不同,在神经控制下,能通过化学能而主动收缩完成机械功,它有两种蛋白质丝组成,即粗的肌浆球蛋白丝和细的肌动蛋白丝都沿肌肉纤维的纵向排列。肌肉舒展和收缩时,细丝的长度并不改变,但相互滑动。粗丝的突出部能接触细丝并对其产生作用力,这是肌肉纤维主动作用力的成因。当肩关节周围某肌肉受损或者发生病变,则会消弱或失去收缩能力,因而肌力減退或消失,出现活动障碍、疼痛等。如果这时患者停止肩关节某部分的活动,久之,则出现肌纤维间的粘连,肌丝相对滑动时即出现疼痛;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缩短,使得关节活动度受限。适当的功能锻炼既能消除和预防粘连又可延长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

下垂摆钟练习:躯体前倾90度左右,使患侧臂自然下垂,将肩关节的肌肉、肌腱放松,做前后、内外、画圈摆动练习。幅度由小到大,每次摆动要到手指微有发胀、麻木感为止。休息后,再手持1-2kg重物,重复上述练习。可在站立位亦可在俯卧位下练习,但高血压患者应谨慎进行此练习。

体操棒练习:(1)持棒前屈:两手持棒,同时前屈,上举至最大范围时维持2秒,10个一组,组间休息一分钟,共做三组。做此动作尽量伸直腰部靠墙,为防止代偿可使背部靠墙;(2)外旋训练:患手抓握棒端,另一手抓握棒的外1/3之处,抓握棒端一侧的上臂紧贴身体。抓握棒外1/3处的手缓慢向患侧推动棍棒,使抓握棒端的胳膊呈外旋位,并紧贴于体侧;(3)持棒侧举:两手掌心持棒两端,两臂交替向对侧上推棍棒,锻炼患肩内收、外展,训练时应注意防止代偿;(4)持棒后举:两手于体后持棒尽量后伸,可训练患肩后伸动作。注意动作不能含胸、弯腰代偿;(5)持棒体后上拉:健侧手在上,患侧手在下,于体后持棒,健侧手将棒向上拉患侧手内旋、内收;(6)肩梯或爬墙练习:患侧肩正对或侧对肩梯或墙,用手指逐步爬高扩大肩前屈及外展范围,直至疼痛开始出现的角度。(7)吊环练习:使用吊环,利用健侧手拉动患侧手,使患侧肩关节做各个方向的运动。进行体操棒练习、肩梯或爬墙练习以及吊环练习时,应注意只在无痛或轻度疼痛范围内活动,以免反射性引起或加重肌痉挛,并在活动后引起疼痛加重。

范建中: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78级本科毕业(第一学历),医学博士;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常委、广州市康复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任职,担任《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中国康复医学》、《中国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等多家专业杂志的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特约英文审稿人等;主编、副主编、参编十余部专著。专业领域: 神经康复、骨科康复、重症康复、老年病康复、临床理疗学等。特殊康复技术: 物理因子治疗学、等速技术、次声研究等。

猜你喜欢
肌腱肩关节肩周炎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崴脚千万莫忽视
干细胞疗法两月内复原绵羊受伤肌腱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怎样让肌腱更强壮?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肌腱末端损伤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