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2018-12-14 10:35洪金元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孟尝君批判性苏轼

洪金元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构建的最佳时期,而批判性思维能够很好地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也对学生个人思想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学,通过课上课下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批判性思维

在传统教育中很少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经典的作品、标准性参考答案大多采取盲从的态度。这样的现状,一方面来自学校在管理制度上会有教条化的倾向,为了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满意的试卷成绩,没有为独立教学留下时间。另外,很多教师自身缺乏批判性的思维技能,反而会对学生的反对声进行打压。在双重影响下学生也很少接触到批判性思维,宁可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否定也不会质疑答案本身,造成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不足。初中正是一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培养其建立自己的主见与想法,以及学会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十分重要。因此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好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立。

一、构建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

要想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首先要建立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构建轻松自由的语文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难以有条件、有胆量提出质疑,再者初中生毕竟年龄尚小,知识储备量不足,缺乏课外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可能很难自主形成批判性思维。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积极作用,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引导学生形成学会质疑的思维习惯。在授课过程中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多维思考,并对敢于说出不同想法的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敢于表达,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石。

二、挖掘教材中的典例,渗透教学

教材是阅读材料,更是树立批判目标的最好载体。所谓不破不立,教师应从课文教材中摘取具有批判意识的、适合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部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如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一文,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权倾一时,以广招宾客,门下食客三千闻名。而王安石并不赞同这种一边倒的正面评价,否定前人认为孟尝君乃鸡鸣狗盗之雄的夸赞,寥寥几百字就清晰扼要的完成了论述过程,因而《读〈孟尝君传〉》被誉为驳论文中的“千古绝调”。

再例如,学习《石钟山记》一文,可以侧重教育学生苏轼在游玩过程中不轻信书本记载、自主寻求真相的探索过程。苏轼到石鐘山游玩,读到《水经》中的相关记载指出一个问题:能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可是为什么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呢?所以为了清楚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苏轼在当晚坐着小船进行了游览,然后找到了原因。教师可以着重渲染这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思考苏轼敢于质疑的精神反映出了什么特点。再倡导学生学习苏轼不迷信权威,勇于批判的精神。学习这些课文要激励学生像王安石、苏轼那样敢于质疑权威,深入思考,教师还可以继续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因素,让学生互相讨论。

再者,在课后进行概览性的回顾才能更好的体会文章的整体氛围,因此老师应当培养学生对于总结反思和讨论的重视,引导学生在教学完成后自发讨论交流,在讨论中发现新问题、分享新观点,积极反思自己的总结收获,以促进对课本更多层次的理解和更深层的批判思维。

三、引进课文相关的批评,打破权威迷信

视野狭窄显然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引进课文相关的批评,扩展学生接触面和阅读量,打破学生“教科书都是百分之百正确”的观念。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教师应选取和课本有关的材料,把两者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分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换不同的看法和思考,最终汇总形成对本文的独特见解,从而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在课外读物的摘择上,教师应该遵循难易相结合的原则,给有你能力的同学提供更难的材料,以培优为主;给中等同学正常材料,以提高为主,逐步上升难度。当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懂的地方,教师要有耐心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是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养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成功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语言也新颖清新,被视为近现代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分析完这篇课文以后,教师不妨再引用一些批评的例子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批判思维。庄周《齐人物论》、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都涉及反对朱自清这种堆砌辞藻的行为,教师可以当堂展示。通过赞美和批评两种观点使学生看到课本以外的东西,这样批判性的评论就能使他们意识到书本的局限性,打破对于权威的迷信。通过这种意识上的冲突矛盾,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的意识,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课文。教师应当意识到,语文阅读实际上是多种思维冲突与共享的过程,有不同的观点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对于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丰富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去看待同一材料的不同观点,然后加以比较,最终得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打压学生的异见和想象。

【结 语】

批判性思维是新时代全面型人才所必备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批判的品质。同时扩大学生视野,结合课本进行深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两种误区:一是完全不重视批判性思维,认为其无关紧要,只注重考试成绩。二是抛开基础知识,建立在虚构或者不完整的理论上一味地否定,这都不是我们需要的批判精神。最终,通过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建立和思维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总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24)

【2】张向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若干意见【M】.河南:河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05)

猜你喜欢
孟尝君批判性苏轼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狡兔三窟的故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