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提高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018-12-14 10:35叶志如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游记项羽古诗文

叶志如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故而,古诗文的教学也依赖于兴趣。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方法,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声情并茂的诵读

诵读这个教学环节在课堂中不可草率以对。部分语文教师采用自己范读一遍,学生齐读一遍的方式教学古诗文文本。我们知道,古诗文文本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单靠一遍诵读根本无法让学生在听读与诵读的过程中对古诗文形成一个良好的印象,更无法准确地把握住古诗文的思想主线与情感基调。因此,必须强调并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多次声情并茂的诵读,形成对所学习的古诗文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知,打开学生心扉,让他们自觉乐意进入古诗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如此,亦能提升学生感受古诗文中深厚情感的能力。比如,教学杜甫《登高》一诗时,多遍诵读,使学生更易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之中。想象中,学生眼前仿佛看到诗人面对国破家亡忧心忡忡的爱国者形象。再加上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古贤情感似乎可以破纸飞出。传统的知识在诵读中转化为爱国情怀,恰恰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爱国爱乡相通。由此古诗文知识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中活起来了。

当然,遇到篇幅较长的古诗文,比如王勃的《藤王阁序》,课堂内全篇多次诵读操作性不强,我们可以灵活处理,利用早读时间或课余时间多次诵读。高中生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相比,诵读的愿望不强烈,教师必须重申诵读对于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结合默写名篇名句进行教学,方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品味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畅通无阻的对话

古诗文阅读因为文本离学生较远,学生容易因为学习难度较大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古诗文时,教师更需要注意与学生进行畅通无阻的对话。这种对话使师生围绕古诗文文本所体现的思想情感进行探讨形成良性互动,可以说师生对话为教师唤醒学生学习兴趣,让知识活起来打开了一扇窗。

一堂古诗文阅读课,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可能不少。为了不让教学任务滞后完成,教师把预设的问题提出来后,当学生的回答虽然与正确答案有一段距离,不尽如老师的意却还想继续说下去时,教师往往阻断学生的回答,不假思索地说:“你这样的回答不太恰当啊。还有哪个同学回答?”以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这种态度的武断源于教师过多地关注知识的快速传授,把学生探索知识的路线强行切断了。为了避免此种情形的出现,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学生表达的方式来保证学生的思维不在萌芽状态就被扼杀。如果换一种做法,教师在这位同学回答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插话,不阻止他继续回答问题,等他讲完后再来一番细致的评点,既说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又指出不足的地方,当场把回答得不够好的地方修改了,然后问他:“你看这样是不是更好呢?”这样的耐心启发诱导,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受到挫伤,而且能带动其他学生纷纷质疑,师生互动频繁,真正唤醒学生学习兴趣,让知识在讨论的过程中活起来。这种学生纷纷质疑的课堂,远比教师环环紧扣地快速完成教学步骤的课堂精彩得多。

小组讨论的时候更需要畅通无阻的对话。每个组员彼此交流已有观点,除了阐明自己观点之外,还要保证每个组员都有平等说话的权利,这有利于本组组员在分析他人观点上形成自我见解。比如教学司马迁的《鸿门宴》时,小组讨论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时,学生有的认为项羽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最终虽然在与刘邦争天下的过程中落败,但是毕竟也曾经建立了一番伟业,号为西楚霸王,是一个英雄人物。也有的同学认为项羽有勇无谋,没有政治头脑,被刘邦的花言巧语耍得团团转,不是英雄而是狗熊。有同学认为项羽对樊哙称壮士并且赏他酒与猪腿,是一个仁慈的人,也有的同学认为项羽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当樊哙闯帐时,项羽唯恐担当不义之名,损其威,伤其信,不用范增之计,终让刘邦借故脱逃,放虎归山,遗祸无穷,这些说明项羽这个人物沽名钓誉。这样讨论,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人生,培养迅速的思维能力。

三、思考空间的留出

教学古诗文时,如果遇到文章所采用的一些手法比较陌生,教师就应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阅读文章后思考,然后大胆地说出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想法。这种想法就是学生自主阅读后所生成的问题。接下来教师再就这些问题与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此时的课堂所采取的不再仅仅是师生问答这种教学方式,而是有了创新,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自然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我曾现场观看过一个教师上古诗文阅读课的情形,上的是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他就是采取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的方法的。上课时教师并不急着疏通字词,也不急着讲解重点的语言现象,而是耐心地让学生再把课文的内容看一遍,说出阅读完课文后心中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终于发现这篇文章不同于其他一般游记的地方了。一是之前学过的游记如《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而这篇《游褒禅山记》虽为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二是一般的游记写的是坚持到底的成功的游览过程,而这篇游记写的却是半途而废的失败的游览过程;三是一般的游记往往片面强调志向在事业成功的重大作用,较为主观,而这篇游记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较为客观,看问题比较全面;四是一般的游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较为欣喜或者悲伤,又或者悲喜交加,而这般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开始是后悔,然后由这让人后悔的事进行思考,获得启发。

在让学生寻找不一样的想法的过程中,学生一個接一个地提出心中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学习能力。紧接着,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并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进入解读文本状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游记项羽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项羽虞姬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