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向更深处漫溯

2018-12-14 10:35陈亚平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智慧语文课堂教学

陈亚平

【摘 要】

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有效课堂的教学保证,现代课堂教学方式正逐渐发展成为动态生成性教学,即灵活性、多样化,要求教师加强核心素养,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承担学生情感的启迪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而且灵活教学,真正生成课堂智慧。

【关键词】

教学智慧 课堂灵感 有效课堂 互动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推进过程中,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成形式让传统课堂教学慢慢形成动态生成性教学,其要求课堂教学方式更灵活、多样化,语文教师的学科便利性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情感和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师更应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底蕴和提高语文专业素养,但由于每个教师自身知识体系、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思维方式、教学风格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处理上,有着自身独特的方法,通过实践中情感体验、教学感悟和反思等方式逐步形成的个人独有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教师人生修养和个性化教学魅力的集中体现。优秀的语文教师是能较为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创造真正有效的全新课堂。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教师要有一定高度的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态度和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的理解,包括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理解、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解、对师生关系的理解等,通过这些正确的理念,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智慧型教师的智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由幼稚走向成熟,生涩走向熟练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当然与原有的知识积累分不开,但更缺少不了后期长期的不断学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教师个人的因素,而教师是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一个信息源,与学生的信息交流是最直接的。

1.正确积极的职业责任感。具有正能量的职业态度的教师会以正确乐观的心态去熏陶、感染学生,教师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引导成长中的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准,开拓与挖掘学生的思想深度。同时,积极的教学心态也让教师在教学中才获得深刻的体会与理解,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会让课堂氛围生动有趣、活跃轻松,促进师生智慧的交流与沟通,而无趣枯燥的课堂是不会产生教学智慧。本校高二语文教师在应对时文点评题,采取的是课前让学生播报新闻材料的策略,教师根据具体的时事材料,或提问学生或自己给予概括、归纳和点拨,这种紧贴时代前沿,辅之以正确的认识态度会让语文课堂成为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保障。

2.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中对于教育的定义是: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而教育就是一个启发智慧的过程,教师通过知识的传授继而启迪学生的学习智慧,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在启智学生的同时,教师也从中获得更多的教学智慧。这都是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认识之上。因此,在新课堂文化的背景下,教师就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挣脱教学习惯的桎梏,开始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对更深层次教育理论的思考。试想,一个教师没有敏感性和创新性,一直被传统教学束缚的话,就会逐步陷入固步自封的困境中。

3.准确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知识体系的广度与深度及教师在一线长期教学的经验等,决定着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处理教材上和课堂实践的智慧。这需要教师要具有相当的学习力,并且努力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成为一个渊博的人,而具有足够的学习力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力大小、高低的真标准。教师学会如何让自己的知识由原有的“一桶水”慢慢成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可能对教材存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平凡中找到新奇,在课堂上才可能有不断的精彩与“意外”,才可能让学生全身心地陶醉在语文课堂。

如教师在教授《丹柯》一课时,预案时作品的主题不是作为难点,但是在课堂中学生的提问中反应出学生的盲点后,马上巧妙地调动各方面知识,从作者是一个无产阶级作家切入,回顾和朗读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驱者的精神。举一反三,列举鲁迅“铁屋子里的人”、鉴湖女侠秋谨和鲁迅的《药》,巧妙地引导学生去理解,丹柯在面对族人对他的抱怨时,依然能高举自己那颗燃烧着的心带领他们走进快乐自由的国度的心情;阅读雨果的《炮兽》时,结合法国的革命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知识,旁征博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对叛军头目在征服大炮后严明的治军态度有了深刻的体味以及对整部作品中颂歌的“正确的人道主义”的理解。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来应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课堂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活到老,学到老”,本组的一些老教师们的教学水平远比现在一些有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要高的多。他们平时也在不断地学习与进修,学习新媒体技术,正因为有了教学经验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依然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但也不乏有许多优秀的青年教师,他们懂得珍惜许多不可或缺的学习机会,从老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长处,积极向老教师请教,查找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反思并努力改进。

现在,学校组织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子”“集体备课小组”,制定完整的计划,定期组织各项专题研讨会,积极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培训机会,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交流空间。学校积极组织的各项比赛,集集体力量于一体,让教师乐于研究到善于研究,教师的智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也就水涨船高。

二、教师要提高课堂应对的智能

要想成為一名优秀的、卓越的教师,就要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有比别人高出一筹的真实本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升课堂教学综合能力。因此,对于一个新文化时期的教师而言,只有提高了自己的课堂应对智能,才会让自己的教学得到同行的认可,才能让自己在学校成为不可或缺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如若离开了教育教学及其实践,其发展与智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获取智慧的必要载体和重要通道。一个教师学习后得到的成果和获得的效益,会很容易在教育教学及其课堂实践中得到反映和体现,会增强实践的信心,最终形成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

1.准确把握课堂实践性。实践性是教学智慧的基本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智慧主要表现为在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师的思维能力及其选用的教学方法上,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知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在一定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情境中,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直觉的反应能力和执教行为水平,才能及时把握住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有效信息,以最快速最有成效的方式输出教学信息。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顺畅,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等方面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

2.积极处理课堂突发性。语文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各种不确定的情境,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预案,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生不断的变化,会出现各种教师预期之外的偶发问题。这个时候,教师要能果断自如地应付,妥当地处理并及时做出反馈。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处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极大程度上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教学智慧,能依据学生的心理、情感和知识的需求,及时做出较有创意的教学调整,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在一节语文公开课上,就如何理解海明威的作品《桥边的老人》中的这段话——“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学生突然打不开思路,陷入迷茫。授课教师随机应变,让一个平时表演得很好的男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表演,学生将老人绝望的神态、独白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绝妙的表演形式很好地引导了其他学生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获得阵阵掌声。其实,在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总会有许多智慧的火花闪现。

这些课堂的教学智慧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积累和教师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得到的,集自身能力、思维方式、知识经验为一体。教师只有在处理课堂上的那些可预见及不可预见的各种教学问题时能做到游刃有余,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动性,达到真正构建一个互动生成型课堂。

三、教师要具备教学反思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实现个体的最优发展,要追求教育改革的核心价值,就得需要有良好的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成功因素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教师个体不断反思与提升所致。”有些教师是看山只看山,观树只观树,思维缓慢前移抑或不动,当然也必将处于劣势,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无法游刃有余,被动无措。因此,保持反省的自觉和批判性的审视,会带来教学思维方式的优化,而每一次教师思维方式的积极改变都可以让其课堂创造水平得以提高,继而其教学智慧才会在思维方式的发展与优化中得到积聚和释放。新课改要求“课堂是研究课,老师是研究者”,善于反思的教师会在经过自我认知后,获得课堂智慧,让语文课堂向更深处漫溯。

【参考文献】

【1】赵小成.教师现代化发展浅析【J】.教育導刊,2013(03)

【2】宋广文.新课堂文化影响下的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J】.课程与教学,2015(03)

【3】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其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4】王攀峰.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8(9)

猜你喜欢
智慧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我的语文书
智慧决定成败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