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习效率的三大环节解析

2018-12-17 12:19郭玲刘金良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习效率

郭玲 刘金良

摘 要:家长、教师、学生都渴望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往往都聚集在课堂上,课上要好好听、认真听,积极思考、勤于动手。课堂只是汲取智识、提升学习力的场所,诸多非智力因素决定着课堂学习效果。本文从情趣情操、意志品德、课堂互动三个环节,深入阐释了提高学习效率效果的内外兼修的关系。孤立地抓课堂是片面的,教学未动,德育先行,先立德才能树人。

关键词:学习效率;内外兼修;效率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135 — 03

引言

古人云: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习亦然,而且要内外兼攻。同在一个班级,同是一个老师,同听一节课程,效果会相差甚远。如何大面积、全员全方位提高学习效果呢?这是一个综合施策、多方用力的事情,课堂要互动、要心与心相通融,课外要强意志、修品德、尚情操,良好品德、高尚的情操、互动的课堂,共同促成一个高质量、高效果、高效率的学习旅程。

一、培养高尚的情趣情操

一个人成功与否,并非取决于智力高下,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取决于情商而不是智商。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情商内涵,可以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四个方面概括。这八个字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80多年前,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抗大”开学典礼上,送给了那时的学生们。激励了无数抗大学子,他们当中很多人成长为了开国将军、党的高级干部、行业部门精英,80多年过去,时代已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引导同学们把它记在心里、融入学习生活,成为青少年奋发有为、不懈追求的恒久动力,成为当今学子们鼓励自己的警句箴言。

团结与向上相连。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盛行、崇尚合作共赢的时代,没有团结合作意识,不会切磋交流本领,很难成就一翻事业。下课了与自己的前后左右拍拍手,做个好朋友;社团活动里,送给社友一个善意的微笑;见到学长学弟、学姐学妹,礼貌地问声你好。送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送出了文明礼貌,长期以往,就会被友谊温馨沐浴着、包裹着。这种温馨、这份温暖、这股爱意,就会让孩子强大,促使孩子不懈努力。

紧张与惜时同义。一年时光只有365多天,光阴一去不复返,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人不能管控过去,但可以掌握现在和未来,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珍惜时间,努力创造!想要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老师的指导下,好好规划一下未来,想想这学期在哪方面能有突破,选准一两个点,把它攻下来,你就有了自信,就会觉得自己很行,其实自己真行,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严肃与认真一体。态度严肃,做事学习就会认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嬉戏的心态对待课堂,怎么会潜心学习。严肃认真不难,要从小事上严肃认真起来,严肃上每一堂课,认真做每一道题,严肃对待每一次考试,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精心安排每一个假期,你一定是一个品学兼优、 出类拔萃的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活泼与活动相成。活泼的人好动,有了朝气蓬勃的学生,校园才有了生机与活力。生命在于运动,成长发展更在于活动,青年不能少了活泼。绿茵场、体育馆、运动场、美术馆、器材区、书画室,还有各种展示特长的社团,各具风格的合作小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会让孩子们体魄健康、意志坚定、兴趣广泛。人生就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人生根本就没有一劳永逸、终南捷径,在一个个活动中不懈追求、勇敢坚持才能成就光辉灿烂人生。

拥有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就拥有了学习成功的情商,就具备了青少年时期高雅情趣、高尚情操,学习效果何愁不高,学习效率何愁不快。

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德

社会上有一种怪现象,补课成风,不补不足以显父母之爱,不补不足以尽家长之责。其实补知识不如补品德,不如补习惯、不如补毅力。俗话说,没有方向的船,永远也找不到岸。优秀的品德、坚强的意志、果敢的行动是促人成功、成就学业的源动力。一个优秀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礼”“有志”“有为”“有爱”的人。这“四有”能滋润成长、涵养品格、砥砺意志,助力青少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一:有礼。“不学礼”“无以立”。“礼”有着丰富的内涵:懂礼貌、知敬畏、会感恩,论长幼、存戒律、有分寸。与其说是一种恭敬之心,不如说它是一种行为规范。在学校为人处事讲究礼仪,在家里待人接物注重礼节,潜移默化中厚植了一个人的修养,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一个人的文明水平。男同学阳刚里蕴含着绅士风度,女同学坚韧中彰显着淑女风范。

第二:有志。“志”就是志向理想,古往今来,凡有作为的人,无不立志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飘忽不定、朝秦暮楚的,那是想法;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那才是理想。立志向、树理想是一种能力,向学长学、向老师学、向伟人学,播下一颗理想的种子,持之以恒地培育呵护它,让自己在幽暗中坚定前行,让生命长成自己期许的模样。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第三:有为。“为”就是付之行动,瞻前顾后、犹豫徘徊是成就人生之大忌。选定目标就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你就拥有了自信和豪情,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地走下去、做下去。心动不如行动,想到不如做到,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习总书记教导我们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同理,学习也是艰辛的,只有勤奋学习的青春才是充实的青春,才是幸福有意义的青春,希望同学们在刻苦学习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成长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栋梁之才。

第四:有爱。“爱”就是用一颗坦诚和真挚的心,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我们美丽的校园,爱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付出了什么就收获什么,付出了爱你就会被爱笼罩,你就会被爱浸润。一个人要有爱自己情怀、爱自己能力,有些同学总是觉得别人好,别人优点长处那么多,这是爱他,不是爱我、爱自己。会爱自己、喜欢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就能扬长避短、厚植优势,你就有了自信、有了前进的激情和动力,你就会獨立思考、与众不同,成长为国家社会需要之才。

“有礼”“有志”“有为”“有爱”是成就人生的优秀品德,拥有了“四有”,就拥有了通往人生辉煌的金钥匙,教学未动德育先行,就是这个道理,立德才能树人。

三、营造互动温馨的课堂

互动是一种默契,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教与学都融入了忘我境地。心情是愉悦的、轻松的,问答是自然的、向往的,举动是得体的、亲近的。虽然是互动,在这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动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积极的去探究、去讨论、去表达、去体验。教师只是引导者、启发者,学生才是互动的主体。互动也是观摩课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很多行家都会看学生是否动了起来,互动是否有效果。那么课堂教学,怎样才有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呢?

(一)备学生要充分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互动,本质是参与到教师设置的场景或者问题的探讨之中,这些场景或者问题,学生要有部分体验或者知识储备,学生才能参与其中,在已有体验或者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升。场景或者问题过难,学生就会畏难、等待、观望,等着老师解答。场景或者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一目了然,稍一思考就得出结论,根本就不用探究讨论了,更谈不上互动了。因此,课前教师要充分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知识结构、探讨问题达成高度、能力提升进步程度,只有这样设置的场景、设置的问题才能最切合讨论互动。

(二)经常变换形式

师生互动情景下,学生思维是兴奋的、态度是积极的、感觉是新颖的,在老师的启迪引导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探究思考未知的领域,如果老师不变换启发引导方式,方式方法不灵活、没新意,天天照旧、模式固定,久而久之学生就懒于互动了。今天是小组讨论,明天就得是同桌问答,后天就是小组比赛,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再好的景致如果天天见,或者生活在多优美的风景区,也不会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力了。互动形式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生成性原则。虽然课前设计好了,但课堂是一个不确定的流程,学生的一问、一答,一怀疑、一闪现,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是老师因势利导展开互动的由头、互动的起点。二是有效性原则。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更容易地理解内容,更深入地探求知识,更快捷地达到目标。三是可操控性原则。师生互动分为问题切入、点燃欲望、热烈探究、归纳体验、思考升华等几个环节,教师能引导适度、收放自如。

(三)努力全面参与

渴望表现、希望肯定、赢得认可、获得成就感,是每一名同学的所愿,往往师生互动时就那么几个,那么几个成绩好、常表现、很活跃的。发言那么流畅、表达那么准确、态度那么积极,一个班级四五十人,所谓的师生互动成了少数优秀的生的专利。只有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表达见解、深入思考,那才是真正的师生互动,才是高质量的互动。如何做到全员参与、全员互动呢?

一是营造宽松的氛围。教师应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互动之中,杜绝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深问下去,把学生逼到角落里,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看似启发探究实是思维攻击。互动讨论过程比结果重要,学生经历了这一探索过程,在探索讨论中获得深入思考、情感体验,对讨论探究产生了浓厚兴趣,深深体会到探讨研究能解决问题、能提升自己、能获得成就感。

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自己被关注,老师关注学生的方式是丰富的,可以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参与互动的勇氣,鼓起他们参与的自信。

三是多给边缘生机会。在师生互动、问题探讨过程中,谁积极发言、谁踊跃表现,老师心中是有数的,但为了让课堂活跃、更快推进教学内容,往往多提问、多关注那些优秀生。要想全员参与,老师们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边缘生更应多关注,平时多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有开口的机会,增强说话的勇气。对口语表达不流畅的同学,要有充分的耐心,允许他们说错,并适当降低标准,让他们由易到难,逐渐参与到师生互动合作中来。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产生上进的动力,进而喜欢互动学习方式。

结束语

从宏观上讲,一个人、一堂课要想提高效率、追求高的效果,既要有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德,还要有一个互动温馨、适合汲取提高的课堂。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学习效率
改变教学方式,优化信息技术课堂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巧妙进行情境创设的措施
探究班主任管理中对轻与重的把握
建立中职课堂规则,提高学习投入效率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